12月2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意見》明確,到2012年,全省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市、區)達90%以上;幼兒入園率達9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以下,青壯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15歲及15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9年以上。建設10個左右“教育強縣(市、區)”。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福建省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理念、教育質量差距明顯。為此,《意見》提出聯(將優質校與薄弱校結對聯合)、強(強化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增(合理佈局增加學校數量)、分(將優質高中部分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校)、輪(實行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訓(加強教師培訓)、改(改革完善義務教育評價、評估機制)等7條措施,多管齊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強職業教育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意見》提出,加大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力度,力爭到2012年,與第一、二、三産業相關專業的職業院校畢業生人數分別佔畢業生總數的5%、40%、55%;扶持建設50個中等職業學校省級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再組建10個左右區域性行業職教集團。
——加強高校內涵建設。當前,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結構與産業發展需求有一定差距,科技創新能力不高,服務海西能力有待增強。《意見》提出,積極發展工科教育,力爭到2012年,工學類在校生佔全省高校在校生的35%以上;以大力發展工程碩士教育為重點,爭取到2012年專業學位教育規模翻一番,佔研究生在校生總數的40%以上;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一批企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技術人才。
——開展教育改革試點。《意見》提出,實施四項改革項目,一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試點,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基本標準、學校佈局和資源配置,通過採取優質校與薄弱校整合、重組、捆綁等方式,打破學校和城鄉之間的分割,從體制上保障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二是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試點,開展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實行城區初中入學電腦劃片派位方式,將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校的比例擴大到50%左右,強化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招錄取中的作用;三是全民學習社會建設試點,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區共同建設學習型社會機制;四是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試點,在重點建設高校和示範性高職院校開展自主調整設置專業試點,允許高校試行“按大類招生、按需分流培養”。
——加強閩臺教育交流合作。《意見》提出,推動建立兩岸教育合作試驗園區,努力把福建省打造成為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區域。
此外,《意見》對素質教育、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健全辦學體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如:在學校總編制數內,按照1:1000配備專業心理輔導教師,按照1:600配備專(兼)職校醫;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考試次數和難度,建立問責制、區域內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舉報和公告制度等。(記者 余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