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家糧食局發佈2009年全國秋糧收穫質量調查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05日   來源:糧食局網站

    2009年秋糧收購中,開始全面實施新的《稻穀》、《玉米》、《大豆》國家標準。新《稻穀》標準對整精米率指標值進行了調整,中等品整精米率指標調低,與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取得一致。新《玉米》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由3個等級調整為5個等級,調整了容重測定方法,適當放寬了不完善粒要求。新《大豆》標準用完整粒率替代老標準的純糧率作為定等指標,並增設損傷粒和熱損傷粒作為限制性指標,同時增加了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兩個專用大豆類別。

    為全面掌握2009年秋糧質量狀況,我們組織有關主産省,按統一要求在中晚秈稻、粳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收穫後的第一時間採集了樣品,從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分別在湖北、黑龍江、江蘇、河北、遼寧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開展了收穫糧食質量集中會檢。共採集樣品4887份,均為村級混合樣品,涉及16省(區)199市的700余個主産縣(區)和農墾總局的18個農場。各地採集的代表性樣品數量按産量權分配。質量會檢全面執行新標準,並採用標準樣品對檢測儀器進行校驗,檢測指標為主要質量指標和部分內在品質指標。現將主要糧食質量狀況報告如下:

    一、中晚秈稻

    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廣西、河南7省(區),共採集檢驗樣品1285份,樣品覆蓋82市313個縣。主要質量指標實行會檢,各省(區)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品質指標為各省(區)自檢。

    2009年,7省(區)中晚秈稻總體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與上年基本一致,但個別省份一等品比例下降較為明顯。其中,四川中晚秈稻質量品質為近年來最好,中等以上比例,特別是一等品比例及整精米率水平均有明顯提高;江西整精米率水平明顯提高;湖北、湖南、安徽、廣西中晚秈稻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河南中等以上比例下降較為明顯。

    7省(區)全部樣品檢測結果為:出糙率變幅64.8%~84.9%,平均值77.8%,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25%、49%、21%、3%、1%,中等以上的佔95%,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20.2%~74.0%,平均值59.8%;大於50%的比例為89%,大於44%的比例為95%。不完善粒變幅0.0%~37.7%,平均值4.8%,主要為病斑粒和生芽粒。谷外糙米平均值0.4%,超標比例(>2.0%)約佔2%。

    各地區中晚秈稻質量狀況如下:

    (一)湖北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接近前三年平均水平,一等品比例下降較明顯,整精米率水平略有提高。採集檢測樣品319份,涉及15市49縣(區)。出糙率變幅69.4%~80.8%,平均值77.7%;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9%、57%、18%、4%、1%,中等以上的佔94%,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20.2%~72.2%,平均值57.7%;大於50%的比例為84%,大於44%的比例為92%,小于38%的比例為2.5%。不完善粒變幅0.4%~18.7%,平均值4.0%。谷外糙米平均值0.5%,超標比例4%。荊門市、武漢市部分樣品整精米率不符合等內品要求。

    內在品質方面,對103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47~85,平均值為78,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點70)的比例為99%;堊白度變幅0.6%~51.9%,平均值為15.9%,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點5.0%)的比例為18%;直鏈澱粉含量變幅9.5%~23.6%,平均值為13.8%,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15.0%~24.0%)的比例為34%。長寬比變幅2.1~3.6,平均值為2.8, 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點2.8)的比例為65%。

    (二)江西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較前三年平均水平略有降低,整精米率水平明顯提高。採集檢測樣品282份,涉及11市66縣(區)。出糙率變幅67.7%~84.9%,平均值77.9%;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1%、42%、20%、4%、2%,中等以上的佔93%,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34.4%~72.6%,平均值59.6%;大於50%的比例為89%,大於44%的比例為佔97%,小于38%的比例為0.4%。不完善粒變幅0.7%~26.7%,平均值4.7%。谷外糙米平均值0.2%,超標比例1%。

    內在品質方面,對100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70~85,平均值為76,全部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堊白度變幅0.1%~5.9%,平均值為1.7%,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94%;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0.9%~28.9%,平均值為18.3%,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67%。

    (三)安徽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接近前三年平均水平,整精米率水平有所提高。採集檢測樣品193份,涉及11市31縣(區)。出糙率變幅64.8%~81.1%,平均值78.0%;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29%、52%、15%、2%、1%,中等以上的佔96%,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32.0%~72.8%,平均值60.1%;大於50%的比例為92%,大於44%的比例為97%,小于38%的比例為1.6%。不完善粒變幅0.3%~37.7%,平均值4.7%。谷外糙米平均值0.5%,超標比例2%。

    內在品質方面,對64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47~75,平均值為72,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72%;堊白度變幅1.3%~44.7%,平均值為9.2%,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12%;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1.5%~24.4%,平均值為16.7%,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62%。

    (四)湖南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接近前三年平均水平,一等品比例下降較明顯。採集檢測樣品150份,涉及12市56縣(區)。出糙率變幅69.6%~81.8%,平均值78.1%;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5%、42%、15%、6%、1%,中等以上的佔92%,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25.7%~73.1%,平均值58.7%;大於50%的比例為85%,大於44%的比例為93%,小于38%的比例為5%。不完善粒變幅0.8%~25.1%,平均值4.6%。谷外糙米平均值0.2%,沒有超標樣品。郴州市部分樣品整精米率不符合等內品要求。

    內在品質方面,對60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63~89,平均值為83,符合優質稻穀國家中等標準(二等,點80)的比例為90%;堊白度變幅0.2%~50.6%,平均值為11.8%,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30%;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1.3%~28.6%,平均值為19.7%,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58%;膠稠度變幅20~100,平均值為69,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點50)的比例為73%。長寬比變幅2.2~3.6,平均值為2.9, 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點2.8)的比例為72%。

    (五)四川

    質量品質為近年來最好,中等以上比例,特別是一等品比例及整精米率水平均有明顯提高。採集檢測樣品196份,涉及18市67縣(區)。出糙率變幅69.9%~81.2%,平均值77.7%;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24%、46%、27%、3%,中等以上的佔97%。整精米率變幅34.9%~72.1%,平均值62.0%;整精米率大於50%的比例為94%,大於44%的比例為98%;小于38%的比例為0.5%。不完善粒變幅1.4%~19.2%,平均值6.2%。

    內在品質方面,對57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堊白度變幅1.2%~15.8%,平均值為6.8%,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30%;長寬比變幅2.3~3.4,平均值為2.9, 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的比例為78%。

    (六)廣西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和整精米率水平與上年持平。採集檢測樣品82份,涉及14市37縣(區)。出糙率變幅70.2%~80.4%,平均值77.3%;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8%、43%、35%、1%、1%,中等以上的佔96%,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45.3%~74.0%,平均值66.2%;整精米率大於50%的比例為96%,全部大於44%。不完善粒變幅1.0%~8.6%,平均值4.0%。

    內在品質方面,對82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70~81,平均值為76,全部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堊白度變幅0.0%~34.2%,平均值為3.0%,有八成符合優質稻穀國家標準;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2.5%~26.4%,平均值為19.5%,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74%;粗蛋白含量變幅7.1%~12.8%,平均值為8.6%。

    (七)河南

    質量較好,整精米率水平有所提高,但中等以上比例,特別是一等品比例明顯下降。採集檢測樣品63份,全部來自信陽市的7個縣(區)。出糙率變幅69.2%~83.8%,平均值77.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9%、60%、21%、3%、5%,中等以上的佔90%,等外品為2%。整精米率變幅27.0%~67.4%,平均值57.0%;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佔86%,在44%以上的佔92%,在38%以下的佔3%。不完善粒變幅0.7%~27.7%,平均值5.9%。谷外糙米平均值0.4%,超標比例2%。

    二、粳稻

    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安徽5省,共採集檢驗樣品753份,樣品覆蓋42市的117個縣和農墾總局的18個農場。

    2009年,江蘇、安徽粳稻質量為近年來最好,中等以上比例與前三年平均值持平,一等品比例大幅提高,整精米率水平也明顯提高。受異常氣候影響,黑龍江、吉林二省粳稻質量下降幅度較大,與前三年平均值相比,中等以上比例下降近30個百分點,不完善粒大幅增加(超過八成為未熟粒),其中黑龍江整精米率水平明顯下降。遼寧粳稻質量也有所下降,主要是一等品比例降幅較大。

    5省全部樣品檢測結果為:出糙率變幅64.8%~86.7%,平均值79.6%,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4%、22%、25%、12%、4%,中等以上佔81%,等外品為3%。整精米率變幅47.0%~80.5%,平均值66.7%;大於61%(一等)的比例為72%,大於55%(三等)的比例為94%。不完善粒變幅0.3%~29.0%,平均值5.5%,主要為未熟粒。

    各地區粳稻質量狀況如下:

    (一)黑龍江

    總體質量下降幅度較大。採集樣品311份,涉及5市的15個縣(區)和農墾總局的18個農場。出糙率變幅64.8%~82.3%,平均值77.3%;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23%、44%、19%、8%,中等以上的佔68%,等外品為5%。整精米率變幅47.0%~73.0%,平均值59.4%;大於61%的比例為35%(上年為79%),大於55%的比例為87%(上年為98%),但都符合等內品要求。不完善粒變幅1.7%~14.5%,平均值6.0%,主要為未熟粒。等級偏低樣品主要集中在哈爾濱、雞西、牡丹江等地區。

    內在品質方面,對109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78分~93分,平均值85分,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點80分)的比例為94%;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4.1%~19.3%,平均值16.8%,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15.0%~20.0%)的比例為91%;堊白度變幅0.3%~6.0%,平均值2.3%,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點5.0%)的比例為98%;膠稠度變幅59mm~89mm,平均值75mm,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點60mm)的比例為98%。

    (二)吉林

    總體質量明顯下降。採集樣品100份,涉及8市25縣(區)。出糙率變幅70.6%~84.0%,平均值78.6%;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21%、27%、20%、25%、4%,中等以上的佔68%,等外品為3%。整精米率變幅48.7%~73.6%,平均值66.8%;大於61%的比例為91%,大於55%的比例為97%。不完善粒變幅1.8%~29.0%,平均值11.3%,主要為未熟粒。

    內在品質方面,對35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78分~85分,平均值82分,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的比例為97%;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4.2%~19.0%,平均值16.3%,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86%;堊白度變幅1.0%~8.0%,平均值2.1%,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點3.0%)的比例為94%;膠稠度變幅74mm~84mm,平均值78mm,全部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點70mm)。

    (三)遼寧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接近前三年平均水平,一等品比例下降較明顯。採集樣品111份,涉及11市30縣(區)。出糙率變幅70.6%~83.2%,平均值79.6%;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28%、41%、23%、5%、2%,中等以上的佔92%,等外品為1%。整精米率變幅58.2%~74.7%,平均值68.8%;大於61%的比例為99%。不完善粒變幅0.3%~8.2%,平均值2.5%,主要為未熟粒。

    內在品質方面,對41個重點推廣品種樣品的檢測結果為,食味品質評分變幅70分~92分,平均值81分,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的比例為78%;直鏈澱粉含量變幅14.8%~19.6%,平均值17.6%,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的比例為98%;堊白度變幅0.3%~7.0%,平均值1.7%,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的比例為93%;膠稠度變幅56mm~84mm,平均值78mm,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二等要求的比例為95%。

    (四)江蘇

    質量品質為近年來最好,與前三年平均值相比,中等以上比例基本持平,一等品比例提高20個百分點,平均整精米率提高6.6個百分點。採集樣品194份,涉及13市41縣(區)。出糙率變幅77.0%~86.7%,平均值83.1%;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88%、10%、2%。整精米率變幅68.3%~80.5%,平均值75.6%。不完善粒變幅0.6%~16.2%,平均值3.6%。

    (五)安徽

    質量較好,與上年相比,一等品比例和整精米率水平明顯提高。採集樣品37份,涉及5市6縣(區)。出糙率變幅77.8%~85.2%,平均值82.5%;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89%、6%、5%,一等品比例較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整精米率變幅64.0%~77.9%,平均值74.2%,較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不完善粒變幅0.8%~16.7%,平均值4.1%。

    三、玉米

    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9省(區,以下簡稱省),共採集檢驗樣品2745份,樣品覆蓋393個縣。

    2009年,9省玉米總體質量較好,中等(容重,點650 g/L)以上比例達到96%,與上年基本一致。其中,山東、河北、陜西、吉林、遼寧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均有所減少;河南、內蒙古中等以上比例與上年基本一致,但生霉粒較多;黑龍江、山西質量較上年明顯降低。

    9省全部樣品檢測結果為:容重變幅569~798 g/L,平均值717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51%、35%、10%、3%、1%,中等(容重,點650 g/L)以上的佔96%;不完善粒變幅0.0%~30.9%,平均值3.0%;其中符合中等要求(點8.0%)的比例為93%,不完善粒中主要為生霉粒和破碎粒。生霉粒變幅0.0%~30.9%,平均值1.3%,符合標準要求(點2.0%)的比例為82%。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69.8%~78.9%,平均值74.1%,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GB/T 8613-1999)中等(二等,點72%)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5%;粗蛋白質含量變幅7.2%~13.0%,平均值10.1%,符合飼料用玉米國家標準(GB/T 17890-2008)要求(點8.0%)的比例為99%;粗脂肪含量變幅0.7%~5.8%,平均值3.8%。

    各地區玉米質量狀況如下:

    (一)河北

    質量良好,與上年基本持平。採集樣品212份,涉及11市78縣(區)。容重變幅672~767 g/L,平均值726 g/L;樣品等級均為中等以上,與上年相同,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63%、35%、2%。不完善粒變幅0.0%~18.8%,平均值2.2%,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99%。生霉粒變幅0.0%~16.9%,平均值1.0%,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87%,生霉粒超標樣品主要集中在滄州、張家口等地區。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0.2%~76.4%,平均值73.4%,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5%;粗蛋白質含量變幅7.9%~12.7%,平均值10.5%;粗脂肪含量變幅3.5%~5.1%,平均值4.3%。

    (二)山東

    質量良好,與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均有所減少。共採集樣品161份,涉及16市78縣(區)。容重變幅654~774 g/L,平均值717 g/L;樣品等級均為中等以上,與上年相同,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46%、49%、5%。不完善粒變幅0.0%~18.5%,平均值2.7%,較上年減少1.2個百分點;其中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98%。生霉粒變幅0.0%~17.3%,平均值1.3%,較上年減少1個百分點,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80%,生霉粒超標樣品主要集中在菏澤、德州等地區。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0.3%~75.2%,平均值73.7%,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9%;粗蛋白質含量變幅8.7%~12.5%,平均值10.3%;粗脂肪含量變幅3.7%~5.1%,平均值4.3%。

    (三)河南

    質量良好,中等以上比例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生霉粒較多。採集樣品145份,涉及14市70縣(區)。容重變幅622~752 g/L,平均值708 g/L;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28%、64%、7%、1%;中等以上的佔99%,與上年持平。不完善粒變幅0.1%~29.4%,平均值6.9%,較上年增加1.3個百分點;其中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70%。生霉粒變幅0.0%~25.6%,平均值4.2%,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39%。豫東的週口、商丘,豫北的新鄉、安陽、濮陽、焦作,以及河南中部的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等地區樣品生霉粒比例較高,生霉程度較重。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1.5%~75.2%,平均值74.0%,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9%;粗蛋白質含量變幅8.5%~11.7%,平均值10.1%;粗脂肪含量變幅3.2%~5.4%,平均值4.2%。

    (四)陜西

    質量良好,與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均有所減少。採集樣品114份,涉及6市29縣(區)。容重變幅645~763 g/L,平均值713 g/L;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40%、47%、12%、1%;中等以上的佔99%,與上年持平。不完善粒變幅0.0%~10.6%,平均值3.2%,較上年減少0.8個百分點;其中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96%。生霉粒變幅0.0%~7.8%,平均值1.4%,較上年減少1.2個百分點,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75%。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0.2%~74.8%,平均值72.8%,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81%;粗蛋白質含量變幅9.2%~12.7%,平均值11.0%;粗脂肪含量變幅3.3%~4.5%,平均值4.1%。

    (五)山西

    質量較上年明顯降低。採集樣品52份,涉及6市28縣(區)。容重變幅606~760 g/L,平均值696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1%、35%、21%、11%、2%;中等以上的佔87%,較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不完善粒變幅0.0%~5.8%,平均值1.5%,與上年基本持平,全部符合中等要求。生霉粒變幅0.0%~5.4%,平均值0.9%,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88%,生霉粒超標樣品主要集中在長治、忻州等地區。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1.6%~75.6%,平均值73.7%,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8%;粗蛋白質含量變幅7.2%~11.3%,平均值9.9%;粗脂肪含量變幅3.9%~5.8%,平均值4.5%。

    (六)吉林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與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均較上年明顯降低。採集樣品200份,涉及7市25縣(區)。容重變幅665~787 g/L,平均值739 g/L;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83%、13%、4%。不完善粒變幅0.0%~8.7%,平均值0.9%,全部符合中等要求。生霉粒變幅0.0%~7.0%,平均值0.2%,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98%,較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3.0%~78.9%,平均值75.9%,全部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粗蛋白質含量變幅8.0%~11.6%,平均值9.4%;粗脂肪含量變幅0.7%~5.4%,平均值2.9%。

    (七)遼寧

    質量較好,中等以上比例與上年持平,不完善粒和生霉粒均較上年明顯降低。共採集樣品121份,涉及6市30縣(區)。容重變幅667~789 g/L,平均值740 g/L;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78%、20%、2%。不完善粒變幅0.0%~8.8%,平均值1.1%,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99%。生霉粒變幅0.0%~8.8%,平均值0.7%,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91%,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69.8%~78.0%,平均值75.9%,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6%;粗蛋白質含量變幅7.6%~13.0%,平均值9.8%;粗脂肪含量變幅2.0%~4.3%,平均值3.0%。

    (八)黑龍江

    質量為近年來最低,與上年相比,中等以上比例降低9個百分點,不完善粒明顯增加。共採集樣品100份,涉及11市34縣(區)。容重變幅569~748 g/L,平均值666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6%、25%、38%、22%、6%,中等以上比例為69%,等外品為3%。不完善粒變幅1.6%~17.9%,平均值5.4%,較上年增加2.5個百分點,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85%,較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生霉粒變幅0.0%~3.9%,平均值0.7%,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94%。生霉粒超標樣品主要集中在齊齊哈爾、綏化等地區。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69.8%~77.4%,平均值73.3%,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89%;粗蛋白質含量變幅8.8%~11.7%,平均值9.9%;粗脂肪含量變幅3.6%~4.7%,平均值4.2%。

    (九)內蒙古

    質量較好,全部符合中等以上要求,但不完善粒較多。共採集樣品36份,涉及7市12縣(區)。容重變幅656~748 g/L,平均值699 g/L;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別為22%、39%、39%。不完善粒變幅0.0%~12.47%,平均值3.4%,符合中等要求的比例為86%。生霉粒變幅0.0%~11.0%,平均值0.9%,符合標準要求的比例為92%。

    內在品質方面,澱粉含量變幅70.2%~78.9%,平均值75.1%,符合澱粉發酵工業用玉米國家標準中等以上要求的比例為97%;粗蛋白質含量變幅7.9%~11.0%,平均值9.3%;粗脂肪含量變幅2.6%~4.4%,平均值3.1%。

    四、大豆

    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3省(區,以下簡稱省),共採集樣品104份,涉及3省17市的40個主産縣(區)。

    會檢結果表明,2009年3省大豆總體質量較上年有所下降。完整粒率平均值為87.6%,符合國標中等(三等,完整粒率點85%)以上比例為79%,較上年下降8個百分點(包括新老標準轉換帶來的偏差),其中一等品比例下降近20個百分點;損傷粒率平均值為4.3%;粗脂肪平均含量為18.4%(幹基),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符合高油大豆三等標準(粗脂肪含量點20%)的比例為15%;粗蛋白平均含量為39.5%(幹基),與上年持平, 符合高蛋白大豆三等標準(粗蛋白含量點40%)的比例為38%。黑龍江、吉林二省大豆質量較上年明顯下降,內蒙古較上年有所提高。

    各地區大豆質量品質狀況如下:

    (一)黑龍江

    代表性樣品70份,涉及9市29縣(區)。總體質量較上年明顯下降,完整粒率變幅75.9%~96.8%,平均值86.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13%、60%、18%、6%;中等以上的佔76%,較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一等品、二等品比例較上年分別下降13和18個百分點。損傷粒率變幅0.8%~10.6%,平均值4.1%。黑河市樣品完整粒率較低。

    粗脂肪含量變幅13.9%~20.6%,平均值18.8%,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符合高油大豆三等標準的比例為20%;粗蛋白含量變幅36.4%~42.6%,平均值39.4%,與上年持平,符合高蛋白大豆三等標準的比例為36%。

    (二)吉林

    代表性樣品20份,涉及7市8縣(區)。總體質量較上年明顯下降,完整粒率變幅82.4%~97.5%,平均值90.4%;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0%、40%、35%、15%、0%;中等以上的佔85%,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一等品比例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損傷粒率變幅1.9%~16.0%,平均值6.2%。長春市樣品損傷粒率均超過10%。

    粗脂肪含量變幅15.7%~20.8%,平均值17.7%,與上年持平,符合高油大豆三等標準的比例為10%;粗蛋白含量變幅38.2%~44.2%,平均值40.4%,較上年降低1個百分點,符合高蛋白大豆三等標準的比例為60%。

    (三)內蒙古

    代表性樣品14份,全部來自呼倫貝爾市的3個旗。總體質量較上年有所提高,完整粒率變幅83.8%~93.8%,平均值89.3%;二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50%、36%、14%、15%;中等以上的佔86%,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一等品比例較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損傷粒率變幅1.0%~6.6%,平均值2.8%。

    粗脂肪含量變幅16.8%~18.7%,平均值17.6%,與上年持平;粗蛋白含量變幅37.0%~41.6%,平均值48.6%,與上年持平,符合高蛋白大豆三等標準的比例為21%。  

 
 
 相關鏈結
· 糧食局召開糧食週期性波動與糧食安全研究評審會
· 糧食局副局長郄建偉赴河北調研糧食倉儲設施建設
· 糧食局啟動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編制
· 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北京市調研糧油市場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