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超級計算機研發和應用領域比作一個“養魚池”,那麼現在,它將跳進一條“鯰魚”——“新型計算結構與應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前天在上海成立。這個由“非主流”企業牽頭組建的産學研共同體,將以全新的設計思路和體系框架,挑戰傳統主流技術路線,研發綠色、高效能的超級計算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表示,當高性能計算步入“千萬億次時代”,只有突破傳統的計算機技術,超級計算機才有望繼續升級。
目前,在國家863計劃和上海市科委共同支持下,一項名為“鯰魚行動”的高性能計算技術突破正在進行。按照行動時間表,“聯盟”有望在明年拿出第一台融入“綠色計算”新概念的原型樣機。與現在的超級計算機相比,這個“顛覆性創新”的産物給自己設定了“效率增10倍、能耗降10倍”的雙十目標。
“神算子”大材小用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的機房裏,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魔方”正為來自全國的100多項科研課題同時“動腦筋”。相比大批還在排隊等候的項目,這些課題能分享“魔方”2萬多個CPU的資源,無疑是幸福的。可在超級計算機的研製者心中,這種多個課題“拼機”計算的應用模式是“不得已而為之”。
“現在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並行計算構架,而用戶求解的課題往往按串行思維設計,很難拆分成多個並行計算的題目。”鄔江興告訴記者,由於超算與用戶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在實際應用中,更多地是將一台超算“拆分”給多個用戶同時使用,可謂“大材小用”;而真正需要超級運算的超複雜課題,又很難找到適合它的超級計算機。
其實,無論是“百萬億次”還是“千萬億次”,所表示的都是超級計算機的峰值運算能力。也就是説,只有在所有CPU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超算的“大腦”才轉得那麼快。單項課題所佔用的僅僅是“神算子”的一小部分運算資源,實際解題速度只有峰值運算能力的5%-10%。
向奧數高手學絕招
同做一道奧數題,高中生和菲爾茲獎(國際數學界最高獎項)得主誰更快?結果是,菲爾茲獎得主花了半小時算了滿滿一黑板,奧數高手僅用15秒。因為奧數高手的答案根本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從儲存于大腦的題庫中“比對”出了結果。
鄔江興説,數學大師的解題方法與現在的超級計算機非常相似——無論計算任務多麼複雜,都要按部就班地將任務分解成最最簡單的四則運算,歷經無數次加減乘除(最後都轉換成加法),最終算出結果。
凡事從頭算起不僅影響速度,而且能耗驚人。據介紹,位列全球前10名的高性能計算機功耗均在數兆瓦以上,相當於一個中小城市一年的用電量。
奧數高手的解題方法給了“鯰魚行動”成員另辟蹊徑的啟發:若能從大量的重復計算中總結出若干算例,並“寫入”提前預製的模塊,插進超算的“大肚腩”,那麼當新題目出現時,計算機只需“搜腸刮肚”找出與之匹配的一個個算例,不必總是辛苦地從“一二三”算起。
“未來的超級計算機內部,像是一個大超市,放滿了成品、半成品,現場可編程技術可將這些‘預製品’隨機組合,根據用戶需要隨時‘變形’。”鄔江興説,在“鯰魚行動”激勵下,國內高性能計算領域主流的“家魚”和非主流的“鯰魚”都已行動起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力量將投入這場新的計算機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