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2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近期,記者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專題採訪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問:我國為什麼要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

    答: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運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高産、優質、多抗、高效的新品種,能夠降低農藥、肥料投入,對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産品品質、拓展農業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許多國家把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戰略選擇,轉基因技術已成為各國搶佔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資源約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産品長期有效供給,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和應用。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著眼于未來國際競爭和産業分工的重大發展戰略,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重要基因發掘、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及産業化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當前我們必須認真實施好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加速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健康發展,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問:國際上轉基因技術産業的發展態勢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轉基因農作物商業化應用以來,發達國家紛紛把轉基因技術作為搶佔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跟進,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産業快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轉基因技術研究手段、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基因克隆技術突飛猛進,新基因、新性狀、新方法和新産品不斷涌現。

    二是品種培育呈現代際特徵。國際上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已從抗蟲和抗除草劑等第一代産品,向改善營養品質和提高産量等第二代産品,以及工業、醫藥和生物反應器等第三代産品轉變,多基因聚合的複合性狀正成為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重點。

    三是産業化應用規模迅速擴大。全球已有25個國家批准了24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以抗除草劑和抗蟲兩類基因,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為代表的轉基因作物産業化速度明顯加快,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09年的1.34億公頃,14年間增長了79倍。

    四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收益高達440億美元,累計減少殺蟲劑使用35.9萬噸。2008年,全球共有55個國家批准了24種轉基因作物進入市場銷售,市場價值達到75億美元。

    五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正在加快轉基因小麥的研究和安全評價進程。印度轉基因抗蟲棉種植規模已超過我國。巴西由於種植轉基因大豆,大豆産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歐盟已有6個國家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美國批准了6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種植,伊朗批准了1個。加拿大和墨西哥批准了轉抗除草劑基因水稻的進口申請,允許其食用。

    問: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規?

    答: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1996年,農業部發佈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産、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活動進行全過程安全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後,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先後制定了5個配套規章,發佈了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建立了研究、試驗、生産、加工、經營、進口許可審批和標識管理制度。

    二是加強技術體系建設。農業部組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了一批安全監督檢驗測試機構,其中35個已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和農業部審查認可。截至2009年底,農業部已發佈了62項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標準,保障了依法行政監管的技術需求。

    三是強化行政監督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不斷健全管理規章,切實加強田間試驗、品種審定、種子生産經營和産品標識等環節的行政執法監管,確保各項活動有序進行。大力開展法規培訓和科普宣傳,努力提高研發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

    問:請介紹一下農業部審批發放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轉抗蟲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有關情況。

    答:1999年和2004年,農業部相繼首次受理了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評價申請,分別經過11年和6年的嚴格評價過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准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的生産應用安全證書。在整個安全評價過程中切實做到:

    (一)評價指標科學全面。依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指南》,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等制定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指南,我國制定了科學規範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內容涵蓋轉基因生物分子特徵、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

    (二)評價程序規範。以轉抗蟲基因水稻為例,經相關省政府部門審核、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和農業部審查批准,研發單位相繼開展了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生産性試驗。在研發單位獲得相關評價數據的基礎上,又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食用安全和分子特徵等指標進行了檢測驗證,評價過程嚴謹,程序規範。

    (三)評價結論可靠。多年的安全評價試驗和檢測驗證表明,轉基因水稻、玉米的分子特徵清晰;未發現環境安全不良影響;關鍵營養成分沒有差異,毒性試驗對試驗動物未發現不良影響,與已知過敏原無同源性。安委會綜合評價認為,轉基因水稻和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樣的安全性。

    (四)決策過程慎之又慎。安委會做出同意發放安全證書的建議後,農業部召開由國務院11個有關部門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對安全證書發放事宜進行審議。同時,農業部對後續監管如品種審定區域試驗、種子生産經營、商業化生産管理、産品標識目錄製定及監督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部署。

    問: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發放是否等同於允許商業化生産?

    答: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不等同於允許商業化生産。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獲得安全證書後,還要根據國家品種審定法規的規定,首先進行嚴格的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達到標準的才可獲得品種審定證書;之後,相關種子企業還要通過嚴格審核才可獲得轉基因作物種子生産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方可進行種子生産經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轉基因糧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種審定不同於普通作物品種審定,有關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必須在嚴格可控的條件下進行。

    農業部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本著對廣大人民群眾高度負責任的態度,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強對品種審定、生産、加工、經營等環節的監管,確保産品有標識、能溯源、可控制,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保障轉基因生物産業健康持續發展。

    問:有人稱“農業部批准進口轉基因糧食種子並在國內大面積播種”,這一消息是否屬實?

    答:近日網上關於“農業部批准進口轉基因糧食種子並在國內大面積播種”的消息不實,農業部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我國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據《條例》及配套規章,農業部對進口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用途分三類進行管理:一是用於研究和試驗的農業轉基因生物,二是用於生産的農業轉基因生物,三是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程序包括兩個環節:一是境外研發商向農業部申請安全證書,經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中國境內檢測,並經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合格的,由農業部批准發放進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證書。二是境外貿易商憑研發商獲得的安全證書等資料,向農業部申請每船進口安全證書,農業部批准後發放每批次進口安全證書。

    截至目前,經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已先後批准了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農業部至今沒有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  

 
 
 相關鏈結
· 農業部解讀農民收入增長目標:千方百計保持6%以上
· 農業部: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
· 農業部:將進一步開放台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
· 農業部召開全國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啟動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