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知識産權局長田力普接受專訪談專利法實施25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1日   來源:知識産權局網站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田力普局長暢談專利法實施25週年

    25年風雲激蕩,25年鑄就輝煌。當日曆翻到2010年4月1日,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25週年紀念日。25年前,專利法正式實施,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的決心,也開啟了中國知識産權事業新的航程。

    25年崢嶸歲月,專利法對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時至今日,面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任,在我國專利法實施25週年前夕,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田力普在接受中國知識産權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更有效地利用專利制度,大力實施知識産權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走過不平凡的25年

    “專利法的誕生,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凝聚了許多領導、專家的心血。”回首往事,田力普感慨萬千。專利法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破土而出,向全世界宣示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知識産權制度的決心。

    1978年7月,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黨中央作出了建立專利制度的重大決策。當時,中央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根據這一指示,1979年3月,原國家科委受國務院委託成立專利法起草小組。歷經5年艱辛,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5年4月1日,專利法正式實施,從此揭開了我國專利事業以至整個知識産權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篇章。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從廣大發明人以及整個社會的積極反應可以看出,當時建立專利制度是符合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國際規則,25年的實踐與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田力普認為。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國專利制度也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1992年9月,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代背景下,同時為落實《中美知識産權保護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此次修改將授權前的異議程序改為授權後的撤銷程序;對藥品和化學物質本身提供專利保護;擴大專利權人的權利範圍,增加進口權;延長專利權保護期限,即將發明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20年,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10年。第一次修改後的專利法已經與後來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定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TRIPs協議)中的要求基本一致。

    2000年8月,為了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需要,更有效地發揮專利制度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此次修改將撤銷程序與無效宣告程序合併;取消了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終局決定權;進一步擴大專利權人的權利範圍,使專利權人有權禁止他人許諾銷售專利産品;調整了有關職務發明創造權利歸屬的規定;增加了有關臨時措施的規定。第二次修改後的專利法不僅完全與世貿組織有關規則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適應了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2008年12月,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決定對專利法進行修改。此次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提高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轉變政府職能,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完善強制許可制度,維護公共健康;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同時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第三次修改後的專利法已經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與此同時,我國加入了一系列與專利有關的國際公約,並及時將國際公約規定的基本原則和規範融入本國立法,切實行使和履行國際公約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使專利法既立足中國國情又符合通行國際規則。今年也是我國加入《建立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公約》30週年和加入《保護工業産權巴黎公約》25週年。我國立法機關立足國情,緊扣時代脈搏,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以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專利代理條例》和《國防專利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核心,以地方性立法、司法解釋以及國家知識産權局規章為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法律體系。

    “在專利法律制度建設方面,我國站在較高起點上,僅用2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200多年才走完的歷程。”田力普強調,回顧專利法制定和修改的歷史可以看出,我國專利制度總是在不斷解放思想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與改革開放的步伐相適應,與中國國情的內在需要相融合,與時代發展的趨勢相協調。

    取得矚目成就的25年

    “2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廣大專利工作者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腳踏實地、努力奮鬥,為實施專利法,推進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田力普指出。

    25年來,社會公眾的專利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為普及專利法律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專利意識,尤其是增強企業、科研機構等“用戶”運用專利制度的能力,國家知識産權局與各級知識産權管理機構始終將宣傳專利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運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通過專題節目、公益廣告、高層論壇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普及專利知識。同時,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企事業單位知識産權工作者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全國知識産權局系統共舉辦了各級、各類培訓班2萬多期,共培訓300多萬人次。2007年制定實施了“百千萬知識産權人才工程”,到目前全國共選拔了206名高層次知識産權人才培養人選。

    通過不間斷的宣傳和培訓,公眾自覺尊重和保護專利的意識不斷提高,企業運用專利制度的積極性日益增強。25年來,我國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85年,我國受理的專利申請僅為1.4萬件;2009年,我國受理專利申請97.7萬件,是1985年的70倍。截至2010年2月28日,我國累計受理專利申請595萬件,授權317萬件。近年來,發明專利申請穩步增長,在3種專利申請總量中的比例構成接近1/3,同時,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以及職務發明專利申請所佔的相應比重大幅提升。

    自1994年我國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CT)後,我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大幅增長,1994年僅為103件,2009年為8000件,躍居全球第5位。截至2009年底,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累計達3.36萬件。隨著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專利保護意識全面提升,國際市場進一步開拓,我國企業將越來越多地通過PCT途徑申請國外專利。

    在隊伍建設方面,25年來,我國形成了一支由專利審查、代理、行政執法和管理等組成的、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的3萬多人的專利工作隊伍,其中審查隊伍5000多人,行政管理和執法隊伍1萬多人,執業代理人6000余人,企事業單位專利人才隊伍1萬多人。

    25年來,國家知識産權局立足實施專利法,從擴大審查員規模、建立輔助審查隊伍、改革管理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入手,大力提高專利審查綜合能力。目前,3種專利審查全流程順暢無積壓。發明實審平均結案週期25.8個月,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審查週期分別為5.8個月和5.5個月,復審無效週期為7.4個月。至今,我國專利審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

    在專利執法方面,25年來,為適應知識産權執法工作的新形勢,全國相繼成立了61家知識産權維權援助中心,開通了“12330”全國知識産權維權服務專用熱線,開展維權援助工作。各地知識産權局開展了跨部門和跨地區聯合執法工作,進一步提高了專利行政執法的效率,加大了執法力度。25年來,各級知識産權局嚴格依法處理各類專利糾紛,為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85年到2009年底,全國各地知識産權局共受理專利糾紛1.7984萬件,查處假冒冒充行為1.2679萬件。

    貫徹實施專利法,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力支撐,是25年來專利工作的主線。其中,合理利用專利信息對提高創新起點、減少重復研發和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權的作用體現得尤為明顯。25年來,在國家知識産權局的努力下,全國專利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國家知識産權局建立了包括中國專利文獻350萬件和其他25個國家地區專利全文數據2500萬件的7個專利檢索系統、14個非專利檢索數據庫,是世界上專利信息資源收藏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近兩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知識産權局還積極配合國務院十大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建設配套專題數據庫和信息服務平臺,為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提供公益性專利信息服務。截至2010年2月25日,共收錄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專利組織的專利數據3000多萬條、全面覆蓋十大産業的全國重點産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已投入使用。

    2009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中有6.6%是通過電子方式提交的。2010年2月24日,“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從提出專利申請到專利權失效全流程的“無紙化”,必將極大地提高電子申請的比例。

    “專利法的實施、專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企業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田力普表示,25年來的實踐證明,專利法的實施對激勵和保護髮明創造,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産權日益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和核心競爭力。重視創新,擁有並有效運用知識産權,已經成為當今全球經濟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國經濟以往粗放發展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迫在眉睫。”田力普語重心長地説。

    30年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25年來專利法的實施,為經濟建設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環顧國內外近幾十年的發展實踐,消耗大量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人類發展的共同命題。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沿海地區大量附加值低、主要依靠消耗資源和能源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受到較大的衝擊。在面臨嚴峻考驗的服裝、玩具、電子等行業中,那些重視創新、重視品牌和知識産權保護的企業不但沒有倒下,反而逆勢而上,變得更加壯大、更有競爭力。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産權法律法規。及時修訂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産權專門法律及有關法規”、“加強知識産權法律修改和立法解釋,及時有效回應知識産權新問題”。

    “《綱要》明確提出將完善知識産權制度作為首要戰略重點。”田力普指出,專利法是《綱要》頒布實施後第一部修改的知識産權法律。專利法的修改本身就是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因此,認真貫徹落實修改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也是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的重要任務。

    田力普指出,要充分做好修改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宣傳工作,讓國內企業儘快熟悉修改後的法律法規,積極運用專利法保護創新成果、開展專利工作,要使我們的創新主體、專利代理人等專利制度的運用者能夠及時、正確、深入地理解專利法修改的內容。與此同時,國家知識産權局還對全局工作人員進行了新修改專利法的宣傳和培訓,使專利審查人員和專利管理人員準確理解專利法的修改,保障專利審查工作符合專利法的要求。

    其次,要做好配套法規規章的修改工作,保證修改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順利實施。要根據修改後的專利法儘快對《專利代理條例》進行修訂。目前,國家知識産權局已經制定了《施行修改後的專利法的過渡辦法》、《施行修改後的專利法實施細則的過渡辦法》;還將制定《保密專利權管理、實施和保護辦法》、《侵權判定標準》等部門規章,以及完成《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專利行政執法辦法》、《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的修訂工作。這些法規和規章是正確貫徹執行修改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三,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要在依法嚴控授權標準的前提下加快專利審查速度,使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專利權和競爭優勢。要大力提高企業運用專利權的能力,使專利權轉化為商品和財富。全國知識産權局系統近年來大力開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試點工程、國家專利産業化工程、國家專利技術展示交易平臺建設等,就是為這一目標服務。要依法及時有效保護專利權,保護企業通過創新獲得的競爭優勢。全國知識産權局系統要結合新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實施與宣傳,進一步加大對專利執法隊伍的培訓力度,不斷完善執法機制建設,健全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實行日常性行政執法與專項行動相結合,依法嚴格查處侵權行為。要引導和推動企業建立知識産權管理體系,實施企業知識産權戰略,將知識産權作為財産和競爭優勢管理;要大力提高企業應對國際知識産權糾紛的能力。不僅要通過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機制等,提高企業的知識産權“防禦”能力;同時,要採取向外申請專利資助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和幫助企業在海外獲得知識産權,提高企業的知識産權“進攻”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總之,要採取各種政策措施,構建有利於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使企業從自主創新中嘗到甜頭、得到實惠,使自主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出路甚至是唯一齣路,形成創新——知識産權——財富——再創新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轉變。”田力普強調。

    25年流金歲月。“回顧過去,專利法實施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深受鼓舞;展望未來,我國知識産權事業任重道遠,前程光明。我們的使命崇高而神聖,責任重大而光榮。”田力普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知識産權局系統將全面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堅持改革創新,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吳輝 趙建國)

 
 
 相關鏈結
· 直播回放新聞辦介紹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有關情況
· 知識産權局發佈有關修改後專利法實施細則的通知
· 法制辦就國務院關於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決定答問
· 國令:國務院關於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解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