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交通運輸部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提出,力爭通過10年努力,形成以“安全、環保、經濟、美觀”標準船型為主體的內河船隊,全面實現內河船型標準化、系列化和現代化,使我國內河船舶的安全、技術、環保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部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徐祖遠在會上指出,船型標準化本身不是目標,而是通過船型標準化方式,加強內河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改進內河船舶技術條件,完善和改進水路運輸服務質量,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利用率,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改善內河通航秩序,總體提升內河航運的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和節能性。
徐祖遠強調,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正處在重要的、關鍵的轉折時期,工作重點發生了轉移,不但要重視每一個具體船型標準化推進項目,更要關注從解決局部突出問題轉移到全面提升內河船隊素質、促進節能減排、轉變水運發展方式方面來;從單一抓好船型標準化工作轉移到把船型標準化工作與水運行業管理相結合,加強政策創新,做好水運管理這篇大文章上來。開展好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的關鍵是抓好“關後門”、“調存量”、“開前門”三個環節。下一步要抓緊完成推進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的工作方案,做好珠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實施工作,全面啟動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加大研發科技投入等。
據悉,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京杭運河船型標準化示範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已經顯現,4萬餘艘挂槳機船和水泥質船平穩退出市場,補貼政策惠及10余萬船民,新建船舶的平均噸位比示範工程實施前提高了75%。京杭運河的通航秩序得到改善,航道和船閘通過能力顯著提高,船舶造成的水體污染和噪聲污染明顯降低,經濟效益普遍提升。與船型標準化示範工程實施前相比,蘇北運河船閘通過量增加25%,船閘貨物通過量提高40%左右,待閘船舶數降低70%左右,過閘船舶單船平均噸位提高35%,船舶平均航速增加60%以上,航次週轉率增長30%左右,水上事故數下降40%左右。
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介紹了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的推進情況和基本工作思路,並就下一階段的具體任務進行了佈置。部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