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兩級機構”、“兩級載體”、“一體化運行”和“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體制模式
■市級審批事項由1033項減少到495項,減少了52.1%
■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累計接待企業群眾280多萬人次,辦理審批服務97.8萬件
“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市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以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為運行載體,加快建設統一、協調、精簡、高效、廉潔的行政管理體制,大力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實現了行政審批服務大提速,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天津特點的改革創新路子,對擴大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使天津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天津市建立了“兩級機構”、“兩級載體”、“一體化運行”和“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的體制模式。
設立了兩級管理機構。過去,對行政審批的實施缺乏統一管理和監督,致使不同程度存在的審批行為不規範、管理不到位、運轉不協調、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等問題。200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市政府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負責全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統一管理市政府各部門的行政審批實施工作。相繼,各區縣政府也都成立了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作為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職責參照市審批辦的職責制定。
建立了兩級載體。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市和區縣兩級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凡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政府部門原則上都要進駐“中心”,實行“一站式”審批服務。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於2004年11月1日成功投入運行。在一年時間內,各區縣政府都陸續建立了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在此基礎上,天津市又著手延伸建立鄉鎮(街道)一級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實行服務功能下沉,逐步構建市、區縣和鄉鎮(街道)三級行政服務體系。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的建立和成功運行,實現了行政審批辦理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為加強行政審批實施工作的統一管理、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從行政審批源頭上預防腐敗,構建了重要的載體。
實行了一體化運行機制。市和區縣兩級紀檢監察部門都向同級“中心”派駐了監察室,各級行政審批管理部門和監察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與各進駐部門形成合力,把審批服務與勤政廉政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行行政審批管理與行政效能監察一體化運行,對加強行政審批權實施的管理與監督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推行了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改革。主要是推行部門內部行政審批職能整合,改變一個部門內部審批權分散在多個處室的傳統狀況。濱海新區結合體制機構改革先行先試,新區政府各部門全部成立了審批處,整建制進駐“中心”,著力創新濱海新區行政審批體制機制。靜海縣也率先實行了部門內部審批職能整合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各區縣目前都在普遍推行這種改革模式。
天津市行政審批管理體制的這些重大改革,為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對行政審批的統一管理,有效監督行政審批權力運行,奠定了重要的組織基礎,有力地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構建了“行政審批、要素配置、社會服務、效能監察”四個平臺,行政審批平臺面對法人服務,要素配置平臺面對市場服務,社會服務平臺面對百姓服務,效能監察平臺對公務人員實施監督,形成了“四位一體”的管理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十一五”期間,天津市著力減少、簡化和規範行政審批,大力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加強勤政廉政監督,使審批權力在陽光下公開透明運行。特別是近兩年來,狠抓了行政審批“並、減、放、縮”,先後開展了政府服務大提速、審批服務再提速工作,將市本級審批事項由1033項減少到495項,減少了52.1%,向區縣下放了71項審批權限及事項。為了把天津建設成為全國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下力量規範行政審批程序和審批行為,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長效機制。
天津市行政審批體制機制創新和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建設運行的實踐效果,取得了多方面的綜合效益,得到了辦事企業、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公認,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自2004年11月1日投入運行以來,累計接待企業群眾280多萬人次,辦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97.8萬件,北京、上海、重慶、廣東、浙江、福建、海南、雲南等30多個兄弟省市前來考察的團組800多批次,企業和市民都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天津的作法在全國具有普遍借鑒意義。
天津市行政審批體制機制的創新,極大地改善了天津招商引資環境。“十一五”期間,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標誌,天津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外向型經濟實現了新的發展,前4年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幅28%,預計五年年均增幅25%,總量達360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總量的3.3倍。前四年新批外資企業合同外資平均規模達905萬美元,比“十五”期間平均規模增長1.2倍。新批超億美元項目15個,投資總額達105億美元,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1倍和1.7倍。中新生態城、中沙石化、藍星有機硅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推動全市項目規模和質量的不斷提升。第三産業開放領域進一步拓寬,預計“十一五”期間實際使用外資總額190億美元,佔全市的52%,改變了“十五”以來第二産業實際利用外資一直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七成以上的局面,利用外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引進了歐亞國際、和記黃埔等世界500強商貿服務業企業,吸引韓國企業銀行、外換銀行、派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落戶。電子信息、化工、生物醫藥、汽車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快速增長,企業家數由“十五”期間的1250家上升到1570家,增長25.6%;投資總額由“十五”期間的121億美元上升到181億美元,增長49.6%;增資由“十五”期間62.72億美元上升到178.8億美元,增長185%;總産值由“十五”期間的2470億元上升到3070元,增長24.2%。産業鏈不斷延伸,帶動效應明顯。新興産業發展迅速,圍繞空客A320總裝線等龍頭項目,天津市航空航天利用外資超過20億美元,産值超過100億元。圍繞維斯塔斯、歌美颯等龍頭項目,全市風電整機、關鍵部分和配套企業達到50家,總投資126.45億元,産值佔到全國份額的30%以上。截至2009年,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項目超過2.1萬個,實際使用外資562億美元,吸納社會就業61萬人。
同時,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寬鬆的行政體制機制,吸引了一批大型會議或活動落戶天津,天津市成功舉辦了夏季達沃斯論壇、亞歐財長會議、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天津會議、2010中國旅遊産業節等一系列國際性高層會議,彰顯了天津大都市走向國際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