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海關總署:"十一五"我國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9日   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十一五”期間,我國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十一五”期間我國注重優化外貿結構,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展示著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海關統計分析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體上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主要呈現4大特點。

    一是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外貿進出口再創歷史新高。2006-200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20.7%,2009年面對洶湧而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海關認真落實中央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出臺並實施海關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著力優化海關監管和服務。我國進出口貿易從年初大幅下滑發展到降幅逐月收窄,年末出現恢復性快速增長。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迅速恢復昂揚上升勢頭,前3季度累計實現進出口總值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其中9月單月進出口總值突破27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二是“十一五”後期貿易順差逐年減少,進出口格局更趨平衡。在擴大進口、擴大內需戰略的指導下,2008年起我國進口同比增速開始高於出口,2009年起貿易順差逐年攀高的趨勢被打破,今年前3季度,我國進口增速高達42.4%,比同期出口增速高出8.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1206億美元,同比減少10.5%,月均順差規模比高峰期的2008年下降46.1%;貿易順差與貿易總額的比值僅為5.6%,連續第2年收斂至10%的貿易平衡警戒線之下,比“十五”末的2005年還低1.6個百分點。

    三是對發達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貿易夥伴多元化取得較大發展。今年前3季度,歐美日3大發達經濟體雖仍位居我國貿易夥伴排名前3位,但其所佔比重已由“十五”末年的43.3%下滑至39.2%。伴隨著對發達經濟依賴程度的降低,我國開拓新興市場步伐明顯加快,今年前3季度,在我國前10大貿易夥伴中,東盟、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佔據3席,其中,對印度、巴西的進出口同比增速列居前10大貿易夥伴之首,在我國進出口貿易夥伴中的排名分別由2005年第11、14位上升至第9、10位。

    四是出口産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産品所佔比重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間,機電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産品的比重繼續上升。今年前3季度,我國出口機電産品6677.2億美元,同比增長34.5%,高於同期我國總體出口增速0.5個百分點,佔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8.9%,這一比重較“十五”末期的2005年進一步提高3.1個百分點。

    “十一五”期間,中國-東盟自貿區從藍圖變成現實。2010年1月1日自貿區建成後,我國與東盟外貿呈現以下新氣象。一是單月進出口值再創新高。今年前3季度,我國與東盟進出口總值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11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3.7%,創新世紀以來最高增速,比同期我國外貿總體增速高出5.8個百分點。其中,繼去年9月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率先回暖以來,已連續13個月實現同比增長,至9月當月實現進出口總值259.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二是零關稅産品進口增速高於總體平均。按自貿區協定,今年1月1日起我國與東盟大部分商品貿易均實現零關稅。今年前3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零關稅産品960.4億美元,同比增長52.7%,比同期自東盟進口總體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三是雙贏格局中,我國受益程度不及東盟。今年前3季度,我國向東盟出口同比增長36.2%,比同期對東盟進口增速低14.9個百分點,造成雙邊貿易逆差規模由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激增至122.5億美元,但這也對同期我國貿易順差大幅縮減起到積極作用,其貢獻率高達81.4%。

    我國與東盟雙邊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自貿區建成後,我國強大的內需市場,已成為東盟各主要成員國出口擴大、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我國在各主要成員國出口市場中的排名、比重明顯上升。其中,馬來西亞是我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據馬方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馬來西亞第2大出口市場,在馬出口總值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上升至12.8%;據泰國最新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超過日、美,成為泰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在泰國出口總值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2%上升至10.9%;此外,我國在新加坡、菲律賓出口總值中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9.6%和9%提高至10.4%和9.3%。

    其實,不僅僅東盟在與中國的經貿發展中實現了互惠互利。金融危機以後,我國實施了擴大內需的有力措施,中國的市場需求大大拉動了周邊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著力於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積極擴大進口,巨大的中國市場被各方看好。

    一方面,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為全球經濟回暖注入信心,帶動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砂等大宗産品價格快速回升,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3季度,我國初級産品進口價格水平累計上漲幅度已高達37%。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需求不斷擴大,在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2009年,我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上進口第2大國;剔除價格上漲因素,今年前3季度我國進口物量實際增長23.8%,明顯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進口增速,各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市場出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中,據日、美最新統計,今年前8個月,日本對中國出口增長43.2%,比同期日本出口總體增速高出2.6個百分點,中國作為日本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在日出口總值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8.8%上升至19.1%;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35.6%,比同期美國出口總體增速高出13個百分點,中國在美國出口總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1%上升至6.8%,繼續保持美國第3大出口市場。在歐盟經濟“火車頭”德國,今年前7個月,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48.5%,是同期德國總體出口增速的3倍多,在德國出口總值中的比重由4.3%上升至5.5%。

    “十一五”中國外貿發展再次證明,中國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帶動有目共睹。 

 
 
 相關鏈結
· 全國海關稅收首破萬億大關 同比增收3155.6億元
· 優化海關監管服務 促進中國—東盟經貿物流發展
· 商務部:"十一五"期間我國公平貿易工作回顧展望
· 歷史性變化的新內涵──專家眼中的“十一五”
· 農村公路十一五發展成就:惠及億萬百姓宏大事業
· "十一五"期末將建成52萬個農家店 覆蓋65%行政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