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北京接受部分中央媒體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要始終把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動工業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在談到“十一五”成就和工業發展現狀時,李毅中説,我國工業的規模現居世界第二位,有220多種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強,一個集中表現就是增加值率低。所謂工業增加值,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工業企業生産的産品和服務價值,減去在生産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非固定資産投入價值的餘額。
工業增加值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就是工業增加值率,它是衡量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我國工業增加值率為26.5%,國際水平在35%-40%。提高工業增加值率,就要增加工業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減少能源消耗等成本投入,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加大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力度,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組織行業技術攻關,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改善提高行業和企業管理水平,指導企業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第二,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與全國單位GDP能耗水平下降相對應,研究提出“十二五”時期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指標。在“十一五”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提出“十二五”20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任務。第三,大力加強質量管理,創新品種、提高質量、改善服務、爭創品牌,引導擴大消費,增加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第四,穩步推進兼併重組,提高規模經濟行業的産業集中度。進一步完善産業鏈,規範産業集聚和産業轉移,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産業升級。和相關部門一起,嚴格限制“兩高”和産能過剩行業的盲目發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有力措施,也是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契機。李毅中在談到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時説,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我國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産業,其中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的有六個。雖然次序的排列並不説明重要程度,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我們正在邁入信息時代。二是信息技術是推動力、倍增器,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三是積極應對西方國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的挑戰,努力搶佔互聯網、傳感網、雲計算等技術的制高點。
李毅中説,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我們要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型産業。切實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他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現有雄厚的工業實力是發展新興産業的基礎,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必須和傳統産業的改造提升相結合,而不是另搞一套新的體系。第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核心是新技術,只有技術的創新突破,才能催生、支撐新興産業的發展,所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必須優先搞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其他行業重大技術的攻關研發,用新技術支撐新産業的發展。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承擔著“核高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大型飛機以及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科技專項,這些都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支撐,要加快實施進程。第三,在組織實施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在注重發展市場基礎性作用、企業主體性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性作用,抓好行業準入、發展規劃、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第四,要注重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現代物流、軟體服務、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技管理諮詢、信息服務等,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搭建平臺,疏通渠道。
作為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經歷者和見證者,李毅中談到了“十一五”五年工作的感受,並對五年後工業發展進行了展望。他説,回顧過去的五年,應該説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加強安全生産很重要。無論是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地方政府,都應當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安全生産工作。經過努力,2009年工礦商貿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較2005年減少了4731人,下降了29.1%。五中全會明確把清潔安全作為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對安全生産的重視。二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效來之不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果斷決策,措施有力,成效明顯。中央提出應對危機,工業是重點,企業是難點。當時國務院多次聽取行業彙報,先是在重點行業中制定了約40條政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了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受惠面廣、含金量高、力度大,對緩解行業、企業困難,促進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關鍵作用。三是,大部制改革探索取得較大進展。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加強磨合,積極推動“三定”職責到位,落實工業行業管理的職責手段。理順部門關係取得一定突破,通過部際合作機制推動了工作開展。加快職能轉變取得明顯進展,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三管一加強”的職責逐步得到落實。部內司局責任得到明顯強化,實施目標責任制和組建跨司局工作組取得成效。同時,經過不懈努力,部機關在思想、業務和人員融合上有了良好開局。
李毅中説,展望“十二五”,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全面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內生增長、惠及民生的基礎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貫徹五中全會的總體要求,五年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將達到新的水平。初步考慮有六個方面:
一是始終把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使工業增加值率進一步提高,工業通信業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的發展。二是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産業體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為支柱、生産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和全要素勞動生産率明顯提高。制約産業升級的核心技術取得較大突破。四是産業組織結構明顯改善,主要行業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中小企業活力明顯增強。五是信息通信服務和支撐能力增強,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3G全面普及,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物聯網在重點領域初步商用,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六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以節約、清潔、安全、低碳為主要特徵的綠色産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