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邁出新步伐
———“十一五”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綜述
“十一五”時期,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較快發展,從業人員數量和社會保障覆蓋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的就業局勢是百姓最大的幸福。經過5年的創新和完善,覆蓋全省所有城鄉勞動者的促進就業體系基本形成。援助就業困難群體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公益性崗位保持10萬個開發規模,確保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拓寬就業渠道,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農村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就業全面推進。作為吉林省的創新之舉,“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廣泛參與、創業項目依託、政策資金扶持、典型帶動引導”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模式日瑧成熟。小額擔保貸款在促進就業中發揮了雪中送炭的積極作用,今年全省小額擔保貸款累計發放將達到30億元以上,實現歷史性突破,累計直接扶持創業者10萬多人,帶動36萬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就業專項資金累計投放91.1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8.84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8.5%,到年底將超過53萬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低於年計劃0.8個百分點;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3.3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0.9%;全省公益性崗位人員達11.1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佔82.6%;全省有104.86萬人次享受有關就業補貼政策。預計“十一五”期間,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47萬人。
社會保險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覆蓋範圍繼續擴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社會保障待遇。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各項社會保險已累計覆蓋2802.1萬人次,比“十五”期末增長了152%。各項保險待遇均做到按時足額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長幅度達到85.5%。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完善,企業繳費比例由23%下調為20%,為企業減輕負擔16億元左右;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居全國第二位;廠辦大集體職工和五七家屬工參加養老保險及“關破並改”國企退休人員參加職工醫保難題得到妥善解決;失業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失業保險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初步形成;生育保險“一方繳費、三方受益”模式基本確立;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社會保險徵繳和基金積累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確保了基金安全,提升了保障能力。
2010年1月,吉林省首批新農保試點正式啟動,農民期盼多年的養老難題有了新的答案。截至9月末,全省已有近50萬農民參保,為13.9萬60周歲以上農村居民發放養老金6258萬元。10個縣(市、區)的第二批新農保試點也已正式啟動。兩批試點總規模達到全省縣(市、區)總數的31.7%,超過全國20%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預計“十一五”期末,全省各項保險參保人次可突破2805萬人次。(孫鶴何 思平 記者韓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