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我國農業機械化保持了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態勢,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持續高漲,農機裝備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我國農業生産方式實現了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農業機械成為農業生産和抗災救災的主力軍,在促進糧食連續第七年增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呈現出以下4個特點:
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印發,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措施,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農機化體系基本建設投入實現重大突破,今年保護性耕作工程安排投資3億元、農機化推進工程安排3.7億元用於基層農機化體系建設。今年共爭取4.07億元用於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今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55億元,增加25億元,共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525萬台(套),受益農戶約400萬戶。農機總動力同比增長5.1%,達到9.2億千瓦,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點作物薄弱環節機械化進一步發展。預計今年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達到52%,我國農業生産方式實現了從人畜力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水稻機插秧水平達到2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機收水平將突破60%,提高5個百分點。全國玉米機收水平達到25%,比上年增加8個百分點。其中,山東省玉米機收水平達到71.5%。
農機化推廣培訓範圍進一步擴大。全年精量播種等17項重點農機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5.5億畝,較去年增加約10%。全年培訓農機化各類人才577萬人次。其中陽光工程農機培訓20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
農機在農業生産和抗災救災中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凸顯。針對今年極端異常的氣候條件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在春耕、“三夏”以及“三秋”等關鍵農時,各地積極組織農業機械投入農業生産,搶農時、防災害、奪豐收。西南地區、東北地區、甘肅、吉林、江西、海南、福建等農機部門積極組織農機抗旱保春耕、抗低溫搶春播、抗擊泥石流、颱風和暴雨災害。“三夏”主産區小麥機收和玉米機播率都超過90%,全國麥收時間比往年縮短了4天,為夏糧豐收到手和夏播贏得了寶貴農時。“三秋”期間,組織全國2900萬台(套)各類農機具高速度、高質量完成了秋收、秋種作業,農機深松整地1.4億畝,為今年糧食豐收和打好明年糧食增産基礎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