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海南畜牧業“綠色”崛起 無疫區率先通過驗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5日   來源:海南日報

    “十一五”期間,海南畜牧業跨越式發展,無疫區建設率先通過國家驗收,畜禽産品實現從調進到調出的歷史性轉變——

    海南畜牧業“綠色”崛起

    未來5年,海南文昌雞將出口新加坡4000萬隻,總金額達到16億元。這是13屆冬交會上簽的最大訂單。文昌雞以其生態健康養殖而飛出國門,大規模供應新加坡。這不僅是海南畜牧業發展的一個突破,也是過去5年海南畜牧業“綠色”崛起的一個縮影。

    養殖産業化推動畜禽大量出島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生豬年出島量達到173萬頭,平均每天有4800多頭生豬銷往深圳、香港、澳門等地。

    而在5年前,海南生豬自給還有缺口,靠從島外調進才能平衡市場供需。直到2004年全省還調進生豬2萬頭。生豬依賴島外供應直到2005年才得以結束。此後,生豬出島一路上漲:2006年40萬頭,2007年76萬頭,2008年120萬頭,2009年152萬頭,2010年達到173萬頭。

    生豬出島量不斷擴大,文昌雞也大量飛出島外:2009年文昌雞出島2800萬隻,2010年達到3100萬隻。據統計,5年來文昌雞累計出島1.1億隻。此外,東山羊、嘉積鴨也開始進入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大酒店。

    省農業廳負責人説,畜禽産品大量出島得益於標準化規模養殖快速推進。過去5年,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實施能繁母豬補貼,推廣畜禽良種,扶持規模飼養戶,畜牧業發展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從家家戶戶分散養殖轉向産業化、專業化、集約化規模養殖。

    目前,全省有年出欄生豬2000頭、禽5萬隻以上的養殖專業村300多個;年出欄生豬5000頭、禽10萬隻以上的畜禽養殖小區260個;年出欄生豬50頭、禽2000隻以上規模的養殖戶達1.3萬戶。作為養殖規模化代表的萬頭以上規模豬場,2005年全省不足50個,而到2010年底,全省已經達152個。

    海南無疫區建設率先通過國家驗收

    畜牧業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畜禽産品大量出島出口,與無疫區建設卓有成效是分不開的。

    過去5年,海南省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無疫區建設步伐,按照國際標準,構建全省獸醫工作、動物防疫、動物防疫監督、動物疫情監測、動物防疫屏障和法律法規等六大體系,建立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免疫抗體效果考核、疫情監測和報告、外來動物及動物産品的引入備案報檢等四大工作機制。

    為控制、撲滅和凈化動物疫病,海南創新“五保”措施,即“市縣保投入、部門保質量、鄉鎮保密度、村委會保到戶、監督保效果”,每年春秋兩季對畜禽實施口蹄疫、禽流感、豬瘟、雞新城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狂犬病等6種重大規定動物疫病強制免疫。

    海南還利用四面環海的自然屏障,佈下天羅地網阻斷動物疫病從島外傳入。在海口秀英港、美蘭國際機場、粵海鐵路火車站、洋浦港口等口岸建立9個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在海口建立病害動物及動物産品無害化處理廠;在海口和三亞建立動物檢疫隔離觀察場。

    2007年部分地方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養殖業受到打擊,生豬供應緊張。由於海南沒有發生疫情,生豬不但能滿足島內供應,而且出島量猛增,當年出島72萬頭。

    2009年11月25日,農業部評估驗收專家組宣佈:海南無疫區建設通過國家現場驗收。這不僅標誌著海南畜産品更安全、更可靠,而且為中國畜牧業發展樹起一個里程碑。

    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説,無疫區建設,為海南畜牧業發展撐起一張巨大保護傘。無疫區招牌,將成為海南畜禽産品走向更廣闊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海南文昌雞能飛往新加坡,就是得益於無疫區的生態養殖環境。

    沼氣“點亮”海南生態循環農業

    牛路嶺水庫旁有一個苗族村莊——大甲村,村民數千年來習慣砍山燒飯;而在過去5年,村民改變了傳統:不再砍山。

    村民鄧治國説,前幾年村邊建起大甲萬頭豬場,建設大型沼氣工程,免費向附近的村莊供應沼氣,這一帶人家都不再砍山燒柴了,家家都用上免費沼氣。

    大甲豬場年出欄2萬頭生豬直供香港,不僅免費給附近村民供應沼氣,還用沼液沼渣種植3000畝優質珍珠柚子,形成完整的生態循環農業鏈條。

    過去5年,海南有21萬戶農民像鄧治國一樣,改變燒柴做飯的習慣。因為海南畜牧業發展走出一條“綠色”崛起之路,沼氣業與畜牧業同步發展,“點亮”海南生態循環農業,涌現出一大批像大甲這樣的養殖場。

    海南畜牧業龍頭羅牛山公司建成23個大型沼氣工程,年産沼氣850萬立方米,免費為附近豬場農民免費安裝管道、免費提供沼氣,剩餘沼氣發電上網解決豬場用電。同時,羅牛山還給附近農民免費提供沼液作肥料,與農民共建生態循環農業。

    設立發展基金,注重種養結合,推廣生態養殖,實現糞污資源化,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海南省畜牧業新經驗。省農業廳與海口市政府合作,投入3億元共建海口循環生態農業經濟帶。

    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省新增沼氣用戶21萬戶,新增大中型沼氣工程1057處,新增沼氣發電93處,總裝機量4250千瓦,新增農村沼氣服務網點1200個。

    沼氣産業發展為生態省建設、為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十一五”新增沼氣工程年産沼氣2億多立方米,折合標準煤15萬噸,相當於減排41萬噸二氧化碳;增加沼氣年産沼肥560萬噸,可供110萬畝無公害生産基地用肥;新增沼氣代替燒柴,年節約柴量115萬噸,相當於保護林木200萬畝。

    值得指出的是,養殖帶動沼氣産業發展,也給農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據測算,沼氣代替柴代替電,每戶農民年節支860元;沼肥代替化肥,每戶農民年節支460元。“十一五”期間,全省新增21萬戶沼氣用戶,年節支2.8億元。

    肖傑説,建設全國重要畜禽産品出口基地是海南畜牧業發展目標,無疫區建設率先通過國家驗收,畜牧業發展方式發生根本轉變,為海南畜牧業騰飛打下堅實基礎,“十二五”海南省畜牧業發展將從數量增加轉向質量提升,全面推進畜禽産品深加工,加快畜禽産品出島出口步伐。

 
 
 相關鏈結
· “十一五”期間我國畜牧業取得五大標誌性成就
· 農業部再發緊急通知要求穩定牧區冬春畜牧業生産
· 青海召開會議研究海北高原生態畜牧業示範區建設
· 河南:擴大動物及其産品出口 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
· 質檢系統將扶持新疆林果業和畜牧業等産業的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