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住房用地佔北京全市住宅用地的50%以上,新開工建設政策性住房佔全市住宅新開工數量的50%以上,北京的保障房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記者1月8日從北京市住建委和市國土局了解到,北京2010年全面實現“兩個50%”的目標,其中,完成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約1332公頃,佔已完成住宅用地供應量的52.7%;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2.5萬套,超額完成全年新開工13.6萬套的任務。
保障房選址
從考慮交通便利升至兼顧就業
2010年8月開工建設的燕山水泥廠保障性住房項目,與過去建設的保障房項目有所不同。它不僅包括25.8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21.4萬平方米限價房,而且還設計了5.4萬平方米商業配套項目和20萬平方米的濱河生態休閒旅遊創意區。原來,本市的保障房項目選址已經從主要考慮交通便利,向兼顧居民入住後就業及配合區域經濟發展轉變。燕山水泥廠保障性住房項目,正是本市保障房選址更加週全細膩的典型。
市國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07年至2009年,本市已供應保障房用地約50%分佈在軌道交通站點附近,較好地滿足了入住居民出行便利的需求。但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對於保障房項目的要求並不僅僅是交通便利,能夠更好地就業是更深層次的需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0年,本市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90%以上分佈在城市功能拓展區、重點發展新城的交通便捷地區,通過預留一定比例的配套商業或産業用地,儘量滿足未來入住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和長遠生計。
保障房用地審批
“串聯”改“並聯”大提速
市國土局僅用9個月,就超額完成全年1250公頃政策房土地供應任務。在保障房供地“加速度”的背後,是政府土地儲備投資的全力保障和審批制度的改革提速。
市國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已經形成了由政府主導增加土地儲備,作為保障房供地主要來源的模式。繼2009年北京完成儲備開發投資1165億元,實現4300公頃土地儲備開發後,2010年計劃安排土地儲備開發投資1000億元,使得包括保障房在內的住宅用地儲備庫“糧餉”充足。
為了加快保障房用地供應速度,市國土局還特准保障房項目用地採取“串聯改並聯”審批模式:國土部門將用地審批環節中的土地抵押、權屬登記等多道“串聯”審批環節升級為同步受理的“並聯”審批,促進保障房項目儘早供地、儘早開工,投資儘早落地。
保障房建設
“當年供地當年開工”進合同
“對於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尚未完成的區縣,在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完成前,該區縣擬供應的經營性項目用地優先安排政策性住房建設。”北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完成“兩個50%”的目標,北京市完善“以區為主、全市統籌”的保障房建設管理體制,積極落實建設用地和資金,土地合同中也特別明確了開竣工時間——當年供地、當年開工,以實現“新開工建設政策性住房佔全市住宅新開工數量的50%以上”的目標。
新招拍挂方式
為保障房增加額外面積
除了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地指標外,本市還率先探索新的“招拍挂”出讓方式,額外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量:對房價上漲較快的區域試點採用“限地價,競租賃房面積、限價房面積”的方式。當競買報價達到合理土地上限價格時,就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而轉為在此價格基礎上通過現場投報配建租賃房、限價房面積的方式確定競得人。
2010年11月18日,建築規模117979平方米的順義張鎮居住項目用地經3家企業多輪競價,達到價格高限後,即改為競租賃房面積,拿地企業承諾建1.56萬平方米租賃房,使該地塊的租賃房從無到有。無獨有偶。去年12月28日,房山長陽鎮廣陽城住宅地塊,也是在經過8家開發商舉牌應價達到2.84億元的上限價格後,進入投報租賃房面積環節,最終勝出的企業承諾在住宅建設中加入4860平方米租賃房。
“這樣的土地出讓方式,在穩定社會對未來房價預期的同時,也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地面積,實現了政府調控地價、惠民生的雙贏。”北京房地産協會副秘書長陳志表示。(劉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