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會上作題為《落實新機制 推進“358” 譜寫地質調查工作新篇章》的工作報告。
圖為會議現場(圖片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徐紹史對十二年國土資源大調查以及2010年的地質調查工作成就予以肯定。徐紹史指出,十二年國土資源大調查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開拓進取,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創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效顯著,令人振奮。徐紹史強調,過去一年的地質調查成果可圈可點,鼓舞人心,重要成礦帶的地質調查工作快速推進,區域重力工作的程度也快速提高。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物探、化探、鑽探、遙感、測試等技術領域,以及地質信息資料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成果,這些成果都將有力地促進地質找礦,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新機制、“358”行動正式啟動之年。就高舉貫徹落實新機制、“358”行動兩面旗幟,徐紹史強調要堅持迎難而上、探索創新,要堅持市場導向和權益保護,要當好先鋒、夯實基礎。
汪民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地質大調查專項成效顯著,取得四方面成果:(一)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礦産開發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二)防災減災和地質環境保護能力顯著增強,為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切實維護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延長工作鏈,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域不斷拓寬;(四)圍繞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關於“十二五”地質調查工作,汪民強調要按照“陸海統籌、遠近結合、資源環境並重、油氣非油氣並舉、面上拓展、深部突破、盤活存量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科學合理部署“十二五”地質調查工作。努力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大幅提高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程度;二是基本完成重點成礦區帶遠景區礦産遠景調查;三是顯著提高重要經濟區、重大地質問題區、重大工程區中大比例尺基礎地質調查程度;四是大幅提高地質災害調查程度和預警預報能力;五是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強國際合作,加大境外地質工作力度;七是整體提升海洋地質工作程度;八是顯著提高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水平;九是公益性隊伍體系進一步完善。
出席會議的有: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壽嘉華,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鐘自然,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學龍、王研、李金髮,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李廣湧。
中組部、中編辦、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公務員局、國家審計署以及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部直屬單位的負責同志、地調局高級諮詢委員會院士專家應邀參加會議。
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27個局屬單位、全國31個省(市、區)地質調查院、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有關地質院校和大型礦業企業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