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寫在吉林首個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小區回遷入住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18日   來源: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

    俗話説“冬至過,備年貨”。但是在冬至這一天,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熱鬧已如過年一般,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回遷入住儀式正在舉行,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儀式還沒結束,迫不及待的搬家車隊已經陸續開進了新落成的康源小區,一時間,車笛聲、呼喊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多方籌集資金,讓進度快點,再快點

    69歲的張淑珍大娘一下就認出了記者,趕緊把記者迎進新家。新燙了卷髮,臉也白凈,整個人神采奕奕顯得年輕了許多,幾番確認後,記者才相信這真的就是4個月前採訪過的那位張淑珍。

    “燒柴取火,排隊如廁,家裏潮冷如冰窖,每月靠180元低保過日子……”2010年9月,面對來訪的記者,説到傷心處,張淑珍潸然淚下:“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搬出去。”

    在通化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工礦區群眾的生活環境日趨惡劣,光二道江區就有2.1萬戶、70萬平方米工礦棚戶區急需改造。

    張淑珍沒有等太久。全國首批建設完工的工礦棚戶區安置小區之一——康源小區在安置回遷居民後,仍有能力滿足近千戶家庭的需求。張淑珍不僅提前實現了搬遷的夢想,而且還收到了政府退還的面積補償款、搬遷獎金、搬家補助共計6500多元。總計6775元的購房款,張淑珍自己只繳了261元就住進了新房,難怪她不停地念叨“政策真是好”。

    實際上,二道江區財力並不豐厚,幾年前開始進行棚改之時,全區財政收入只有6200萬元。但據區委書記高玉龍介紹,這幾年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區委、區政府確定把財政增長全部用於民生工程,特別是用在棚戶區改造上。

    早在2003年,二道江區就嘗試著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對五道江鎮2萬平方米棚戶區進行了改造,但終因鄉鎮位置偏僻,居民家庭本身生活就很困難,蓋好的商品房無人問津,開發商賠本而走。實踐證明,走市場開發之路行不通,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棚改模式逐步成熟起來。二道江區採取了“國家給一點、省市補一點、財政出一點、施工單位墊一點、工程省一點、銀行貸一點、政策免一點、百姓掏一點”的“八點”策略。同時,在選址上儘量在棚戶區原址進行建設,直接劃撥項目建設用地,節省了大量土地資金。通過設立項目資金專戶,嚴格按工程進度撥款,有力的資金保障和合理的資金使用,加快了工礦棚改工程的進度,極大地減輕了工礦區居民的資金壓力。

    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二道江區共計拆遷19.1萬平方米,開工建設33.4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達3億元。

    搬遷,讓每戶居民都滿意

    1月12日是康源小區回遷居民鄭守強結婚大喜的日子,萬事俱備,就等一套房子。所以,從11月搬進新房以來,全家人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房的佈置。21平方米的老平房換成了41.3平方米的新樓房,連裝修一共才花了1萬多元,不善言辭的鄭守強只有一句話:“高興。”

    不過,並不是所有居民都堅決搬進新建的康源小區。“捨不得跟了自己40多年的大衣櫃,更別説捨不得自己以前的老房子。破雖然是破,但是住了31年了,説真心話是真捨不得。”張淑珍雖然選擇了異地安置,但她所在海源社區有一半的居民選擇了等待原地重建。就在幾天前,張淑珍還回老房子看了看,和老鄰居聊了聊天。

    “不願意這次搬,就下次搬;不願意搬到別處,就等原地回遷。”二道江區棚改辦拆遷安置科的王岩坦言,拆遷是棚改中的難題,拆得快才能蓋得快。但是好事一定要辦好,一些居民捨不得離開習慣的生活地點,一些居民搬遷的願望特別迫切但經濟拮據,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必須按照居民的意願區別對待。這方面,二道江區沒少費心思,連張淑珍也笑稱:“王岩整天往我們這兒跑,我們最熟。”

    為了實現“當年拆遷、當年回遷”,二道江區在認真組織編制規劃方案的同時,分成若干小組入戶摸底,全面掌握棚戶區居民改造意願。他們採取逐戶丈量、填寫表格、登記確認等方式,對列入改造計劃的居民詳細排查,全面摸清了每個居民住房、人口、經濟條件、戶型、面積、安置意願等情況。在徵得全體回遷戶同意後,再仔細比較選址,明確改造地塊。特別是在戶型設計上,有針對性地在40平方米至70平方米之間開發設計了若干種戶型,“肥瘦搭配”完全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同時,雖然工礦區居民都想早日實現改造,但由於擔心不了解政策而吃虧,或是出於經濟承受能力的考慮,對拆遷存有顧慮。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宣傳動員、政策解答、産權審核、協議簽定、現場驗收、維護秩序、群眾監督7個工作組,將棚改工作責任進行了分解。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區領導親自走進困難家庭宣傳講解政策,將棚戶區改造政策、標準、程序和獎勵辦法予以公佈,及時解答回遷戶存在的疑問。

    二道江區還推行了“三先一優”的安置方法。即“先簽定協議、先騰空房屋、先交房款,優先選擇樓層樓號”,不願搬的,絕不強遷。堅持“陽光拆遷”,及時將簽定協議、騰空房屋的順序號張榜公佈,拆遷、建設、回遷安置等重要環節都實行公示,並選舉群眾代表予以監督。兩年來,未發生一起因工礦棚戶區拆遷而引發的上訪事件。

    不僅如此,針對棚戶區居民生活困難的現狀,區委、區政府從2009年起開展了“手牽手回遷幫扶”活動,將全區54個單位與困難回遷戶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順利回遷。2010年11月25日,又正式啟動了“千名幹部送溫暖、獻愛心”回遷幫扶活動,千名機關幹部和規模以上企業對千名回遷戶實行動態包保,幫助回遷戶添置傢具家電、聯絡運輸車輛,回遷家庭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2011年,二道江區計劃再新建4個小區,約安置居民10968戶。他們計劃力爭用5年的時間,全面消滅工礦棚戶區,讓工礦區居民都住上溫暖明亮的樓房。通過加大對道路、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二道江棚戶區居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相關鏈結
· 陸浩劉偉平為甘肅白銀市棚戶區回遷戶發放鑰匙
· 黑龍江:國慶節期間哈爾濱市首批棚改戶回遷新居
· 內蒙古著力解決20萬名學生回遷校內食宿的問題
· 河北:加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回遷安置房建設
· 310多只國際瀕危物種黑鸛回遷至甘肅尕海濕地
· 內蒙古自治區規定拆遷補償額和回遷面積最低標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