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1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關於2010年全省和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201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滯後影響、玉樹強烈地震的特殊考驗及經濟加速發展、産業加快轉型的迫切要求,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全省各級政府及財稅部門沉著應對,主動作為,攻堅克難,一手抓財政改革與發展,一手抓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比較好,圓滿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財政收支任務。
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5億元,為預算的109.9%,比上年增收38.5億元,增長23.1%。其中,中央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4.8億元,為預算的107.5%,增長20.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0.2億元,為預算的112.1%,增長25.6%。
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完成743.4億元,為預算的88.8%,比上年增支256.7億元,增長52.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55.2億元,為預算的94.6%,增長18.9%;國防和公共安全36.3億元,為預算的86.1%,增長35.6%;教育82.4億元,為預算的94.4%,增長33.3%;科學技術4.1億元,為預算的92.8%,增長47%;文化體育與傳媒1.5億元,為預算的93%,增長20.2%;社會保障和就業189.7億元,為預算的91.7%,增長151.5%;醫療衛生38.8億元,為預算的91.8%,增長23.4%;環境保護36.4億元,為預算的89.9%,增長25.7%;城鄉社區事務30.3億元,為預算的92.5%,增長31.5%;農林水事務69.6億元,為預算的87.8%,增長26.8%;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189.1億元,為預算的81.8%,增長50.6%。
2010年全省財政支出構成
全省預算執行結果,總財力為837.1億元, 增長38.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0.2億元,中央補助收入568.8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33億元,調入資金9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16.1億元。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完成743.4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億元,上解支出0.3億元。收支相抵,年終預算結余83.4億元,扣除結轉下年支出89.1億元,全省凈結余為赤字5.7億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實現了當年收支平衡。
省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3億元,為預算的102.6%,增長12.8%。
省本級一般預算支出275億元,為預算的75.4%,比上年增支59.7億元,增長27.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14億元,為預算的87.2%,增長15.3%;國防和公共安全14.3億元,為預算的80.4%,增長14.6%;教育12.4億元,為預算的87.3%,增長39%;科學技術2.6億元,為預算的87.6%,增長32%;文化體育與傳媒3.7億元,為預算的88.6%,增長35%;社會保障和就業53.2億元,為預算的78.6%,增長72.9%;醫療衛生10.4億元,為預算的76.1%,增長30%;環境保護13.3億元, 為預算的72.7%,下降28.6%;城鄉社區事務6.9億元,為預算的55%,增長24.8%;農林水事務15.2億元,為預算的65.6%,增長25.4%;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129億元,為預算的74%,增長26.5%。
省本級預算執行結果,總財力36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3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91.8億元(中央補助總額568.8億元減省對下轉移支付性支出377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33億元,調入資金5.4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06.5億元。一般預算支出275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億元,上解支出0.3億元。收支相抵,年終預算結余79.7億元,扣除結轉下年支出82億元,省本級凈結余為赤字2.3億元,實現了當年收支平衡。
2010年省本級財政支出構成
全省基金收入完成88.6億元,增長56.4%, 中央補助收入8.7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3.6億元;基金支出完成93.6億元,增長71.1%,結轉下年支出17.3億元。
省本級基金收入完成50.8億元,增長30.8%,中央補助收入4.5億元(中央補助收入8.7億元減對下轉移性補助4.2億元),上年結余收入8.2億元;基金支出完成52.9億元,增長44.6%,結轉下年支出10.6億元。
需要説明的三個問題:一是在全省財力大幅增加的同時,我們雖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快支出進度和資金撥付力度,但結轉下年支出仍有89億元,主要是一些跨年度續建項目結轉和中央後兩個月下達未安排使用的專項補助資金結轉。二是全省財政預算收支完成數比去年初向人代會報告數有了大幅度增長,主要是中央各類補助增加324.1億元(含玉樹災後恢復重建資金81.5億元), 中央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33億元。三是省本級新增的可用財力23億元,主要用於增加省對下轉移支付3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5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億元及玉樹抗震救災等。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各級財政部門按照省委及財政部的工作部署,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全力落實“促增長、調結構、保民生、推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
(一)進一步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努力做大收支總量。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日益增大的支出壓力,一方面始終把抓收入、增總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財力增長。通過強化對經濟形勢的預測分析,支持稅務部門強化稅收徵管,充分挖掘稅收潛力,有效增加收入總量。全省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05億元。同時,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支持藏區發展等重大機遇,加大組織協調力度,積極跟進彙報,竭力抓好相關政策落實,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落實中央各類補助資金突破500億元,達到568億元;全省總財力突破800億元,達到837億元。地方收入、中央補助和總財力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另一方面,針對支出不均衡、結余結轉過大等問題,進一步創新財政支出管理機制,大力壓縮結余結轉,狠抓支出進度。通過採取提前預撥、墊付資金、壓縮結轉、建立支出進度通報制度、強化支出責任等措施,加快資金撥付和支出進度。全省財政支出突破700億元,達到743億元,支出預算執行率比上年提高了8.8個百分點;結余結轉規模比上年減少32.9億元,支出執行率排在全國前列。同時,加大結余結轉資金統籌使用力度,確保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支出需求。
(二)努力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積極支持經濟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面對加快經濟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努力創新投入方式,保持投資強度,優化投資結構,支持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轉變。針對我省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性比較強的實際,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的基礎上,超前謀劃、及時出手,先行墊付和預撥資金31.1億元,提前啟動了一批投資項目,重點支持西寧機場二期改擴建、蘭新第二雙線、西寧火車站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重點工程和項目建設;在認真開展政府融資平臺清理規範工作的同時,著力支持做大做強,推進支農、中小企業、創業小額貸款等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開展大型經貿洽談活動,促進招商引資,政府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針對我省産業發展水平低和産業轉型升級任務重的實際,加大對循環經濟、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自主創新及淘汰落後産能、節能減排等的支持力度,投入資金28.5億元,增長61.9%。針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能力不足的問題,及時出臺了《關於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的意見》,努力推進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整和提高家電、農機、汽車下鄉補助標準,重點支持住房工程建設,特別是積極支持實施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促進了城鄉消費大幅增長。
(三)健全完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面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部署,主動跟進,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政策體系,加大財政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為全面貫徹落實“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及時出臺財政支持推進“四區兩帶一線”發展的政策意見, 明確了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相關試驗區(示範區)建設和服務業、旅遊業等十二個方面的資金投向和支持重點。為全面落實支持藏區發展政策,建立了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並在爭取城鄉低保、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等六項民生政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為加快推進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均等化進程,增強基層政府保障能力,繼續堅持財力下移,新增省對下轉移支付10.5億元,使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總量達到45億元,基層政府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逐步增強。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小城鎮建設,加大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力度,落實兌現支農獎補機制,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
(四)努力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投入力度,提升整體民生保障水平。面對改善民生的新期待,繼續把民生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努力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投入力度,全省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550億元,,增長61.8%, 佔財政支出的74%。為促進教育優先發展,全力保障教育支出需要,投入資金82.4億元,增長33.3%,重點推進農牧區中小學佈局調整、校舍安全工程、教師週轉房建設,支持完成“普九”任務,積極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其他債務。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高中教育、高校重點學科建設,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為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投入資金189.7億元,增長151.5%,在全力支持做好玉樹災區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提高了城鄉低保、優撫、失業保險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支持解決集體企業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建立了高齡補貼制度,提前實現新農保全覆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支持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的培訓就業以及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籌措資金6.54億元,在落實國家4—6類地區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政策的同時,統籌考慮增加了2— 3類地區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提高了幹部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和冬季取暖費補助標準。及時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和家庭貧困學生帶來的困難。為支持醫藥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投入資金38.8億元,增長23.4%,支持推進以基本醫療保障、公共衛生服務等五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新農合、城市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水平,完善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政策,健全村衛生室管理運轉機制。為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資金11.5億元,增長20.2%,支持實施文化惠民、“文化進社區”和全民健身工程。支持廣播電視村村通,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加大青海湖、貴德、黃南等重點旅遊景區設施建設和旅遊宣傳促銷投入,努力打造高原特色文化旅遊品牌。為提升鄉鎮政府整體服務功能,統籌安排資金5.3億元,強化督導,嚴格項目和資金管理,經過兩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鄉鎮政權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為促進社會管理,投入資金35.6億元,增長36.3%,支持完善政法機關經費保障機制,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青海”建設等。
(五)主動跟進積極作為,全力支持玉樹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面對玉樹強烈地震的新考驗,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總體部署及要求,竭力做好保障工作。為保障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資金需要,全力以赴爭取中央支持,落實應急救援綜合財力補助15億元,重建資金316.5億元。為構建恢復重建政策體系,及時提出了支持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財稅政策措施的意見,建立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制度和玉樹災區過渡期財力補助政策,完善重建貸款擔保平臺,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和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推進了災後城鄉居民住房建設和産業恢復重建。為加強抗震救災資金管理,及時跟進,迅速制定了10多項管理制度和辦法,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充實基層管理力量,組織開展應急救援資金清查清算,強化各項救災資金的日常監管,確保了救災資金安全、有效、規範使用。
(六)深入推進財政改革,不斷強化財政資金監督管理。面對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在財政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繼續積極探索和推進。為推進稅收制度改革,認真研究制定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原油、天然氣從價計徵政策,完善資源稅收入管理制度。為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省直管縣”管理,探索健全財政管理績效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有針對性地實施專項轉移支付。繼續推進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基本消化了縣級基本財力缺口。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建立鄉鎮財政管理聯絡點。為建立健全公共預算管理體系,推進了公共預算編制改革,試編了2010年社保基金預算,完善了政府性基金預算,提出了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為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實行人員經費實名制管理,細化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加大綜合預算編制力度,將部門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為強化預算執行,完善了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建設,強化了省級部門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指導州(地、市)開展預算執行動態監控試點。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選擇一些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大的公益性項目投資、社會保障、農村危房改造等重大專項資金進行了支出績效評估。開展了強農惠農專項清查。為深入推進“小金庫”治理,認真開展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小金庫”治理“回頭看”工作,規範銀行賬戶管理,紮實開展社會團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小金庫”專項治理活動,初步建立了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為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規範內部運行程序和資金管理流程,加大財政政策、預算安排、項目資金的公開力度,努力建設“陽光財政”。
各位代表,經過各級政府及財稅部門的艱辛努力和各方面的理解支持,為“十一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過去的五年,各級財政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著力推進科學發展,努力促進社會和諧,不斷壯大財政實力,切實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走出了一條“小財政,大民生”的路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是必須堅持把支持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努力推動和支持經濟發展中奠定財政發展的基礎。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化財政促進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財政安排用於經濟發展方面的投入總量達到56l億元,比“十五”期間的投入增長2.6倍,支持實施了一大批打基礎謀長遠的重點項目。同時,減免各類企業稅費134.6億元,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財稅環境。
二是必須堅持做大財力總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撐。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既要做大經濟蛋糕又要做大財政蛋糕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和爭取國家支持相結合的路子,不斷增強項目意識,努力把握不同階段國家支持的政策方向和重點,深入研究和利用青海特殊性因素,主動組織協調,加強彙報溝通,取得了顯著成效。與“十五”期間相比,總財力增長了3.2倍, 中央各類補助資金增長了3倍。
三是必須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彰顯公共財政職能。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地走“小財政、大民生”的路子,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從2006年的118億元增加到2010的550億元,年均增長46.9%, 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多年保持在70%以上。
四是必須堅持財政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五年來,我們始終把改革作為優化財政資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基本途徑,努力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省對下財政管理體制、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和支農、教育等各類獎補機制,深化以“金財工程”為依託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管理和政府採購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考核及財政資金監管機制,使財政管理逐步走上了規範化、法制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十一五”財政改革與發展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支持藏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得益於省委的正確領導和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得益於財政部及社會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改革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全省財力仍然拮據,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能力有限;一些基層財政仍然比較困難,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部分部門和單位的財務管理比較薄弱,基層財政的理財水平總體還不夠高,資金監管仍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地區和預算單位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鋪張浪費問題在一些方面還比較突出;財政幹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理財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我們將正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關於2011年全省和省本級預算草案
2011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繼續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深化財稅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以及對“四區兩帶一線”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地區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全力保障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堅持依法理財、統籌兼顧和增收節支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化管理,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2011年主要預算指標安排如下:
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5.8億元,比2010年執行數增加30.8億元,增長1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26.7億元,增加16.5億元,增長15%。在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中,省本級安排36.9億元, 同口徑增長15%;州(地、市)安排89.8億元,同口徑增長15%。
全省年初總財力安排553.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26.7億元,中央補助收入372.1億元(固定補助225.8億元,提前預告專項146.3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15億元,統籌調入各類資金39.7億元。
省本級年初總財力為22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6.9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32.9億元(中央補助總額372.1億元減省對下轉移支付性支出239.2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15億元,統籌調入各類資金39.7億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安排553.2億元,增長61.4%。主要支出項目安排:一般公共服務43.8億元,增長17.7%;國防和公共安全24.2億元,增長29.3%;教育60.7億元,增長39.5%;科學技術4.3億元,增長32.3%;文化體育與傳媒9.4億元,增長21.3%;社會保障和就業78.7億元,增長31.1%; 醫療衛生19.5億元,增長46.9%;節能保護55.2億元,增長27%;城鄉社區事務18.8億元,增長24.9%;農林水事務64.9億元,增長40.7%;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173.7億元,增長2.2倍。上解支出0.3億元。
2011年全省支出安排構成
省本級支出安排224.2億元,增長86.8%。主要支出項目安排:一般公共服務11.1億元,增長17.3%; 國防和公共安全8.1億元,增長16.6%;教育23.4億元,增長114.9%;科學技術3.9億元,增長33.8%;文化體育與傳媒4.1億元,增長83.4%;社會保障和就業35.1億元,增長20.8%; 醫療衛生14.5億元, 增長61.3%; 節能保護9.1億元,增長154.5%;城鄉社區事務9.9億元,增長94.4%;農林水事務21.3億元,增長41.5%;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83.7億元,增長223.9%。上解支出0.3億元。
2011年省本級支出安排構成
全省基金預算收入安排93億元, 比上年完成數增長5%。基金預算支出安排88億元, 比上年初預算增長244%。
省本級基金預算收入安排53.4億元, 比上年完成數增長5%。基金預算支出安排50.6億元, 比上年初預算增長110%。
2011年,我省財政改革與發展仍然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收入方面, 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出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中央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位,國家對我省的支持力度包括固定資産投資將進一步加大,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全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這都有利於財政收入的增加。同時, 國家出臺的資源稅改革等稅收政策,以及去年我省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的顯現,也將有利於財政收入增長。但是, 由於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不確定的因素,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重點稅源行業面臨産業結構調整影響,以及貫徹積極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在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的同時,也將影響財政收入的增加。支出方面,今年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確定的關於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需要省級財政在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建設配套、支持玉樹災後恢復重建、推動“四區兩帶一線”發展及中小學教育結構佈局調整、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社會保障等方面增加大量的投入,各方面對財政支出需求的期望值很高,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根據上述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及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和把握,2011年省本級支出安排的重點和全省財政工作的政策要點是:
(一)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合理安排收入預算。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合理調整資源稅收入管理體制。繼續清理整頓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項目,將預算外資金(不含教育收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編報的完整性,推進和健全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積極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二)努力增加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調整和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穩步增長。安排資金15.2億元,增長50.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繼續支持西格段二線、蘭新第二雙線和西寧站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交通、水利和小城鎮建設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推動一批重點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建設。落實好玉樹“4·14”地震災後重建投資,全力支持恢復重建。
(三)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安排資金23.1億元,增長268.3%,支持實施振興工業“雙百”行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生態保護與建設,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加快推進和實施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支持“123”科技發展支撐項目、基礎性和公益性科技研發,推動自主創新;支持能源和礦産資源地質勘查工作,加快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支持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對外開放。
(四)加大“三農”投入力度,促進農牧業穩定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安排資金11.13億元,增長59%,落實好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生産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增加防災減災投入,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完善糧食直補、農資、良種和農機具購置等補貼政策,提高農牧民發展生産的積極性。落實好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繼續推動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繁榮和發展農村消費品市場。加強財政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完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公益性債務。
(五)落實財政支持“四區兩帶一線”的發展政策措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安排資金23.7億元,重點支持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以及海東、海北、海南等地現代農牧業和生態旅遊示範區(實驗區),建設,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支持銀行金融業、融資平臺、流通服務業、旅遊業、民航業等加快發展,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有序流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繼續堅持財力下移方針,完善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繼續推進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努力提升基層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六)增加社會事業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促進教育優先發展。安排資金16億元,增長200.6%,認真落實《青海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0—2020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加快推進中小學佈局調整和校安工程建設,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地區生産總值和財政支出的比重。二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排資金6.4億元,增長55.1%,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努力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三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安排資金4.7億元,增長11. 4%,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支持完善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四是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安排資金0.8億元,增長62%,積極支持和促進就業,促進城鎮勞動力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和城鄉困難群體充分就業。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安排資金16.1億元,增長531.4%,繼續推進遊牧民定居、農牧區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支持加快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步伐,推進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設及城市棚戶區改造,緩解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六是支持文體旅遊事業發展。安排資金1.95億元,增長62.3%,支持文化體育體制改革,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和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促進文化體育産業發展。支持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加快推進高原旅遊名省建設步伐。
(七)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相關要求,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等三項費用規模,2011年三項費用不得超過以前年度壓縮後的經費預算規模。繼續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和辦公樓維修,嚴禁超預算超標準裝修辦公用房。嚴格控制和規範慶典、節會、論壇等方面的經費支出。繼續推進黨政機關節能減排。
三、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確保2011年財政預算任務完成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於加快推進“四個發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意義重大。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統籌安排各類基本建設資金,突出重點、優化投向,加快推進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工程項目建設。二是支持優勢産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突出支持重點,創新投入機制,放大政策效應,支持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工業“雙百”、十大産業振興等的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支持現代農牧業等多種類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促進優勢産業集群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切實落實好減輕企業負擔、幫扶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支持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加快促進高新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加快構建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産能的長效機制,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四是抓好政府投融資工作。進一步創新財政投入方式,通過注入資本金和優良資産等方式,支持做大做強各類政府融資平臺,促進規範管理,引導社會投資穩步增長,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格局。
(二)強化收支管理,確保完成年度收支任務。一方面,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地區、各部門收入計劃的同時,加強政策研究分析,密切跟蹤國家稅制改革對我省財政收入的影響,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財政收入與經濟同步協調增長。支持稅務部門依法加強徵收管理,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稅源和重點企業的稅收監控,全面落實資源稅收入管理體制改革,強化資源稅及原生礦産品生態補償費徵收管理,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徵繳管理,將預算外收入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保證及時足額入庫。另一方面,按照“保基本、保重點、保民生、壓一般”的支出安排要求,繼續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保障基本支出和重點支出,不斷提高財政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支出管理機制,繼續通過採取墊付資金、提前預告、強化支出監控和預測分析等措施,切實加快支出進度,努力提高預算執行率,力爭結余結轉規模低於上年水平。
(三)高度重視爭取中央支持工作,確保全省財力穩定增長。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 “十二五”規劃、和支持藏區發展等重大機遇,深化省情認識,深入研究青海特殊性因素,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繼續加強中央對我省的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和代理髮行的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工作。健全項目滾動推進機制,增加項目前期經費,支持相關部門做好爭取中央支持工作,力爭中央補助和地方政府債券規模超過去年水平,努力推動全省財力再上新臺階。
(四)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確保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土地出讓收益向“三農”傾斜;繼續鞏固完善和強化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紮實推進農村飲水、水利、公路、危房改造、促進農牧區教育、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牧業,著力支持做好農牧區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工作,努力構建農牧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二是大力支持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面落實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完善教育獎補機制,多渠道籌措教育發展資金,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低保標準與物價變動挂鉤聯動機制,努力在規範管理和提高標準上再下功夫;進一步完善就業、醫療衛生、社會穩定等重要民生領域的財政保障機制,支持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重點工作,認真落實城鄉低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家電下鄉以及汽.車和摩托車下鄉等各項民生政策;強化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積極促進文化及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確保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支持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落實好穩定物價的各項補貼政策,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四是切實保障為民辦實事各項資金需求。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資金籌措機制和協調推進機制,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形成合力,確保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到位。
(五)深化財政改革,增強財政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結合國家稅制改革,合理劃分省與州(地、市)的資源稅收入管理體制,夯實增收基礎;建立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合理界定省與州(地、市)的事權劃分和支出責任,積極探索建立重點支出資金分級負擔機制,力爭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改革,進一步加大省對縣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及財政基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指導,嚴格縣級部門預算審核,建立健全省對縣財政管理績效考核獎補機制;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進一步規範縣級基本支出行為,改進基本財力保障補助資金分配辦法,實現由“補缺口”向“以獎代補”轉變;繼續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積極探索建立重大專項轉移支付,集中財力辦大事;積極探索鄉鎮財政管理新模式,強化鄉鎮財政監管職能,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二是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編制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定員定額標準體系,提高綜合預算編制水平;縱深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探索建立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國庫集中支付辦法,加快建立州、縣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深入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將行政事業單位出租收入全部納入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深化政府採購管理,擴大採購範圍,加快電子化採購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預算執行績效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健全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的預算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預算公開制度,在做好基本收支預算公開的基礎上, 以民生支出為突破口,加大對關係民生的專項資金的公開力度。三是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正確處理支持發展與規範管理的關係,加強政府融資平臺規範管理,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防範預警機制,合理控制政府債務規模,進一步規範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機構等舉債融資和擔保承諾行為,將政府債務收支納入財政收支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規範、運行高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四是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加強對重點部門和州 (地、市)縣的業務指導,加大對主管領導和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保證支出效益的不斷提高。加強各項政策、資金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加大對財政支持的重點項目及改善民生方面資金的監督檢查。強化預算部門和單位的財務收支、結余結轉資金及固定資産管理使用的監管,切實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財政收支預算,做好各項財政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支持下,認真執行本次大會做出的決議,堅定信心,紮實工作,確保全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圓滿完成,為加快推進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附:名詞解釋
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政府防止經濟衰退而採取的重要宏觀政策。既要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增加政府支出來擴大社會總需求,如增發國債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帶動社會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也要實行結構性減稅,結合推進稅制改革,用減稅、退稅或抵免的方式減輕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政府融資平臺: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等資産,或以財政性收入、政府擔保等政府信用或其他收入作為還款承諾,具有承擔公益性項目投融資功能,由地方政府實際控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機關法人。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是為了保持預算的穩定性而建立,專門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收支缺口的資金,也是調節預算平衡運行的預算儲備資金。按照財政部關於建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相關精神,預算穩定基金主要從本級一般預算凈結余、一般預算新增財力性資金及本級政府批准的其他收入等渠道籌集。下年度預算執行中,應當用於彌補重大減收因素造成的資金缺口,應對不可預見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以及解決黨委、政府議定重大事宜所需資金等。
資源稅制度改革:為鼓勵節約開採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增加資源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財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決定改革資源稅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對部分資源改為從價定率計徵;提高部分資源稅負水平;擴大徵稅範圍;統一油氣資源稅費制度。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對國有資本實行存量調整和增量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對完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製度,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集中解決國有企業發展中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財政部門及財政管理的預算部門為實現其職能所確定的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安排預算的執行結果所進行的綜合性評價。
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政府各類收入反映政府以行政權力和國有資産所有者身份集中社會資源的規模和份額,都應納入政府預算體系管理。即: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編制,在建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形成有機銜接、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 以全面反映政府收支總量、結構和管理活動。
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改革:是指農村稅費改革後,對村民通過規範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方式開展的村內公益性建設項目, 由各級財政給予適當獎補。其目的是以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建立多方投入、共同推進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根據財政改革與發展的形勢,確立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和工作重點,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其主要任務是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立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加強財政監督,加快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強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青海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