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複雜之年的輝煌成就——《2010年統計公報》評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8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複雜之年的輝煌成就——《2010年統計公報》評讀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謝鴻光

    春意萌動時節,全面反映2010年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成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如期發佈了。《統計公報》中的筆筆數據和張張圖表,從各個不同側面生動展示了面對極為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各種重大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各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一、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和擴大

    《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佈的數據表明,2010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將為5.0%。其中美國為2.8%,歐元區為1.8%,日本為4.3%。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俄羅斯為3.7%,印度為9.7%,巴西為7.5%。根據日本政府公佈的2010年年度國內生産總值數據,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是在非常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實現的。國際上,歐債危機此起彼伏,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從未間斷,美國經濟的復蘇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持續萎靡不振遠未達到原來的預期,世界經濟復蘇之路艱難曲折、步伐緩慢。從國內看,我國接連遭遇異常的災害性氣候,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大,範圍之廣歷年罕見,旱澇災害交替發生對農業、交通運輸業産生了嚴重不利影響。夏糧和早稻相繼減産,如果不是秋糧豐收,全年糧食生産形勢和價格形勢可能會非常嚴峻。從宏觀經濟來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逐季回落,一度引起對於經濟能否持續增長的擔憂,而9月份之後物價上漲突然加速,又引發持續的通脹預期,對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構成巨大挑戰。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始終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之間的關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調控下,國民經濟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礎上不斷鞏固,經濟運行由回落而趨於平穩。四個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分別增長11.9%、10.3%、9.6%和9.8%。二、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速分別比上季度回落1.6和0.7個百分點,四季度增速比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從工業數據來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與金融危機前的平均增長速度已經非常接近。6月份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穩定在13%-14%這個區間內。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6%、15.9%、13.5%和13.3%,增幅趨於穩定,工業經濟的表現對整體經濟的穩定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糧食生産創造歷史最高水平,農業基礎得到加強

    《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全年糧食總産量達到54641萬噸,比上年增長2.9%,創造歷史最高水平,連續7年增産,連續四年産量超過5億噸。其中,夏糧産量12310萬噸,下降0.3%;早稻3132萬噸,下降6.1%;秋糧39199萬噸,增長4.8%。

    2010年我國的氣候條件是近年來較為嚴峻的一年,低溫、乾旱、洪澇災害接連不斷。年初,氣溫較低,雨雪天氣偏多;春季,西南部分地區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乾旱,7、8月份南方部分地區又遭遇洪澇等特大自然災害;10月份,海南又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部署減災抗災,進一步強化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措施,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秋糧實現大幅增産,全年糧食再獲豐收。糧食增産對穩定居民消費價格起了重要作用。9月份以後,雖然由於農産品價格導引的物價上漲持續加快,但由於糧食增産的有力支撐,全年CPI上漲3.3%,基本實現了全年預期的目標。不過,對於2010年的糧食增産也要全面看待,從夏糧、早稻和秋糧看,夏糧和早稻都是減産的,糧食增産主要靠秋糧;分地區看,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11個地區減産,增産較多的仍主要集中在13個糧食主産區,糧食主産區也不平衡,江西和湖南兩省因為自然災害有一定幅度減産。因此,糧食穩産增産的基礎仍不鞏固,受氣候條件影響仍然很大,需要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三、外需和內需均實現快速增長,內外需對經濟增長支撐的協調性更強

    《統計公報》顯示,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億美元,增長38.7%。進出口相抵,順差183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4%。考慮到2009年進出口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大幅下滑,2010年的外需增長有一定的恢復性增長的成份,但全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均超過2008年創造的最高紀錄,顯示外需已經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統計公報》顯示,內需延續了2009年快速增長的勢頭,增速依然較快。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78140億元,比上年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內需結構也有改善。從投資結構看,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5.1%、31.7%、40.4%和48.2%,增速大幅超過投資的平均增速。從消費結構看,熱點消費快速增長。其中,金銀珠寶類增長46.0%,傢具類增長37.2%,汽車類增長34.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7%。顯示消費熱點持續旺盛,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初步測算,2010年內需拉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5個百分點,對增長的貢獻率為92.1%;凈出口扭轉了2009年對經濟增長的負拉動趨勢,拉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0.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7.9%,顯示內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比2009年更加協調。

    四、産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統計公報》從多方面顯示了結構調整取得的積極成果。

    從區域結構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1.4%,中部地區增長26.2%,西部地區增長24.5%,東北地區增長29.5%。投資進一步向中西部傾斜。從工業內部結構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5%,低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速度2.2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3%,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5.5%,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3.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1.6%,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1.0%,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9.6%。除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之外的另外五大高耗能行業的增速都顯著低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與此同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5.7%的平均增速。

    五、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民生事業成績突出

    《統計公報》顯示,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1998年以來首次快於城鎮。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速比城鎮快3.1個百分點,是1985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為268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09萬人。

    就業狀況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國積極就業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比上年增加6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4223萬人,比上年增長5.4%。其中外出農民工15335萬人,增長5.5%,本地農民工8888萬人,增長5.2%。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面繼續擴大。截止2010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56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萬人;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32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59萬人;全國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3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0萬人;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173萬人,比上年增加末1278萬人;全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2306萬人,比上年增加末1430萬人。2678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為832億元,累計受益7.0億人次。全國列入國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地區參保人數10277萬人。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綜合考慮經濟發展和價格形勢,我國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失業保險、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多項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社會保障由以往只重視量的增加向既重視量的增加、又重視質的提高轉變。

    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在有效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新的進步。

    在科技方面,中央財政加大了對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科研機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推動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2010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69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75%,其中基礎研究經費328億元。同時,全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突破100萬件,達到122.2萬件,其中境內申請108.4萬件,佔88.7%。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3.0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3906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全年成功發射衛星15次,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使我國未來的探月工程又前進了一步。

    在教育方面,研究生繼續擴招,招生人數達到53.8萬人,在學研究生153.8萬人,增加13.3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和全國普通高中分別招生661.8萬人、868.1萬人和836.2萬人。

    在醫療衛生方面,我國繼續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支持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不斷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繼續完善社區衛生和農村衛生投入政策,支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等體系建設。截止2010年底,醫療服務機構繼續快速增長,包括村衛生室在內的全國衛生機構總計達到93.9萬個,其中醫院、衛生院6.0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1萬個。與此同時,醫療服務人員也快速增長,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37萬人,比上年增加4.1萬人,註冊護士205萬人,比上年增加19.5萬人。

    在體育方面,我國繼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後,成功舉辦了廣州亞運會,再次展示了我國對於大型運動會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全年我國體育健兒在22個項目上獲得108個世界冠軍,8人5隊15次創15項世界紀錄。在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上,我國體育代表團共獲得金牌199枚、銀牌119枚、銅牌98枚,金牌數和獎牌數蟬聯第一名。

    2010年,新中國第一次承辦了世界博覽會,創造了參觀人數最多、單日參觀人數最多、參展國家和組織最多、園區面積最大等多項世界紀錄,累計參觀者首次突破7000萬人次。

    總之,面對新世紀以來國內外環境最為複雜的一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十一五”的圓滿收官,為“十二五”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必須認識到,我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世界經濟復蘇的趨勢仍曲折複雜,全球流動性持續增加,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持續動蕩,這對我國外需繼續快速增長和國內物價穩定均構成挑戰。2011年,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共同協調拉動轉變。同時,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的力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相關鏈結
· 統計局發佈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
· 統計局發佈1月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 統計局將於每月18日發佈上月房地産價格統計信息
· 統計局就《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答記者問
· 統計局公佈1月國民經濟主要數據 CPI同比漲4.9%
· 統計局發佈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