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十一五”我國消費品市場在平穩運行中加快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3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消費品市場在平穩運行中加快發展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十一五”期間,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政策措施,對保持消費品市場穩定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升級換代商品引領市場銷售潮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流通領域改革與發展速度加快,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流通體系穩步建立並不斷完善,在提高市場運行效率、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鄉市場共同繁榮

    “十一五”期間,我國消費品市場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6年的7.9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萬億元,增長98.3%,年均增長18.1%,消費品市場步入了快速發展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期間之一。“六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七五”期間增長14%,“八五”期間增長23.3%,“九五”期間增長10.6%,“十五”期間增長11.8%。與“九五”和“十五”期間相比,“十一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分別加快了7.5和6.3個百分點,表明消費品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近幾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尤其是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增強了農民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呈現出城鄉市場同步增長,共同繁榮的可喜局面。2010年,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6萬億元,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萬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3倍和1.1倍,年均增速分別達18.4%和16.5%。

    二、促消費政策措施成效顯著,市場調控能力明顯增強

    “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8年以來,為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大範圍、強力度出臺了擴大消費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充分抓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的有利時機,以耐用消費品為切入點,實施了家電、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直接促進消費的政策,挖掘消費潛力,促進了城鄉消費持續較快增長。家電、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是運用財政補貼手段刺激消費的一個創舉,不僅擴大了即期消費,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還帶動了家電、汽車流通服務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促進了循環經濟發展。

    (一)實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帶動了農村消費。家電、汽車下鄉等優惠政策促進了農民對這些商品的消費需求,增加了相關商品的消費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0年底,家電下鄉達1.14億台,銷售額達2418億元;全國汽車、摩托車下鄉共補貼車輛1792萬輛,拉動消費突破2600億元。事實證明,家電下鄉既是一項重要的惠農政策,也是擴大農村消費、拉動國內需求的重要舉措。家電等商品下鄉政策在短時間內,已使很多農戶從中受益;同時,這些家電等商品的銷售也對活躍農村消費品市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真正實現了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政府得民心、經濟得增長的效果。

    (二)大力實施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了城市消費。截至2010年底,家電以舊換新累計共銷售3322萬台,汽車以舊換新共淘汰老舊汽車、黃標車47.4萬輛,拉動新車消費518億元。鼓勵家電、汽車等以舊換新,促進了營銷、物流、售後服務等銷售網絡的發展,加快了更新換代速度和相關行業的發展,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

    (三)市場調控能力明顯增強。針對這一期間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影響明顯加大的新形勢,國家和有關部門緊緊圍繞保障市場平穩運行這一目標,不斷完善市場監測和調控體系,市場調控和應急保供能力不斷提高。商務部門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及時建立健全市場運行監測調控體系,聯絡監測樣本企業近3萬家,監測範圍涵蓋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産資料和重要應急商品品種;肉糖等重要商品儲備體系不斷健全,蔬菜臨時儲備制度初步建立,地方政府儲備制度逐步完善;跨區調運工作進一步機制化,進出口調劑更加及時。市場監測和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為抑制通脹、保障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

    三、消費熱點頻現,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率提高

    5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優化升級,由量向質轉變,由溫飽向享受轉變,由吃、穿向住、行方面發展。住房、醫療、旅遊、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車、家電、家居建材、電子産品等消費熱點頻現,成為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消費擴張最快的一些新興領域主要集中在:以私人汽車為代表的交通消費;以移動通訊和信息為代表的通訊信息消費;與住房相關的商品消費;以教育、旅遊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費。

    2006-2010年,全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主要商品零售額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車類(3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37.9%)、家電和音像器材類(20.3%)、通訊器材類(15.9%)和金銀珠寶類(38.1%)。2010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貢獻率最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汽車類(32.3%)、石油及製品類(19.9%)和食品飲料煙酒類(10.8%)。一些新型高科技産品、消費比重不大的升級消費品,已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如家電和音像器材、金銀珠寶、通訊器材等對市場銷售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6%、3%和1.1%。

    餐飲消費持續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近幾年來,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創新,居民外出就餐、親友團聚的次數增加。加之社會上各種類型的公務、商務活動頻繁,國內旅遊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直接拉動了餐飲市場的商品銷售。餐飲業零售額一路走高,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格局,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2010年,全國餐飲收入達1.8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6.1%,對消費品市場起到了較大的拉動作用。

    四、農村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城市商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在農村,“十一五”期間,國家大力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城區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正在逐步形成,不僅大大改善了農村的流通基礎設施,而且明顯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0年底,已累計建設和改造52萬個農村超市、2667個配送中心,農村超市覆蓋全國80%的鄉鎮和65%的行政村,年銷售額近3000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農産品市場現代化水平,2006年以來,國家大力實施了“雙百市場”工程,重點改造升級大型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和流通企業的冷鏈、結算、信息、監控、質量安全可追溯、廢棄物處理等公益性設施。截至2010年6月底,累計改造740個農産品市場,覆蓋了56%的地級市,交易額佔全國億元以上農産品批發市場交易總額的37%。

    大力推動了新型農産品流通模式,在17個省區市開展“農超對接”試點。截至2010年底,全國累計支持740家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和升級改造,覆蓋56%的地級市;支持2000多家零售企業與1.1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通過“農超對接”,農民銷售的農産品價格平均提高約15%,超市售價下降15%,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均受益。

    在城市,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了“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的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全國已建立全國商業示範社區143個,省級商業示範社區600多個,覆蓋80多個大中城市,大大提高了商貿服務業的便民利民程度。開展早餐工程試點,在23個省市建成86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成1.8萬個標準化早餐網點。在19個省市升級改造960家菜市場,新增營業面積20萬平米,當地居民滿意度超過90%。

    五、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5年來,我國商品流通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商品流通網絡,各類商品市場空前發展,成為商品流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過去商業經營模式比較單一的狀況,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少環節、開放式的競爭發展新格局。

    (一)各種業態競相發展。“十一五”期間,在傳統百貨零售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作為現代流通手段之一的連鎖經營成為商業企業採用的主要經營組織方式,連鎖企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多種業態經營的企業大量增加,超級市場、便民店、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倉儲式商場、無店舖銷售等發展迅速。連鎖零售企業和餐飲企業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6年的10.5%提高到2009年的12.6%。營銷手段的多樣化,經營業態的日益完善,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商品交易方式日趨多樣化。近幾年,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得到較快發展,為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方便居民和促進流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實施商業網點規劃,促進了商業網點的合理佈局,加快了社區商業、家政、早餐等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城市居民消費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以信息化帶動流通現代化,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了網絡購物快速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企業間(B2B)交易額達到3.8萬億元,網上零售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另外,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已達25000家,網絡團購企業數量達1880家。現代流通體系的快速發展,在降低流通成本、擴大消費、引導生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商品交易市場不斷發展。5年來,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加快,已經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覆蓋面廣,綜合市場與專業市場、大型批發市場與中小型零售市場相結合的市場體系。截至2009年底,全國現有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4687個,比2005年末增加了1364個,2009年全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實現成交額30021億元,比2005年增長93%,年均增長17.9%。商品交易市場已成為日用消費品和生産資料的重要集散地和價格信息發源地,在活躍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擴大城鄉就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流通領域進入全面開放階段。隨著開放領域由零售業向採購中心、物流配送、分銷體系等多方位演進,開放範圍由少數類別逐步實現全面開放,大量外資企業開始進入流通領域。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已有50多家國際大型零售企業在中國開設分店,外商零售企業開設的門店數量達1.5萬多個,營業面積近1400萬平方米,佔全部連鎖零售企業的比重分別為8.7%和13.7%。外資流通企業的進入,不僅為中國流通業的改革提供了資本支撐,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商業業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極大地豐富了市場上的商品品種,滿足了居民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對內對外開放中,眾多民營資本也廣泛進入流通領域,為流通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2010年限額以上零售企業銷售總額中,內資企業佔87.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佔4.4%,外商投資企業佔8.4%。

    “十一五”期間,國內消費品市場在平穩運行中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增長,一是得益於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為國內消費品市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進一步加快,購買力大大增強,對消費的支撐力增強;三是國家實施了擴大內需,鼓勵消費,優化消費環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釋放消費潛力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國內市場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推動力;四是充足的商品供應保證了居民多樣性的消費需求,商品價格的穩定與質量的提高,為消費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相關鏈結
· 統計局: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2%
· 統計局發佈部分重點企業工業品出廠價格變動情況
· 統計局發佈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
· 統計局將於每月18日發佈上月房地産價格統計信息
· 統計局就《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答記者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