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吳曉青: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4日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總結過去 繼往開來 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
——吳曉青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
(2011年2月22日)

同志們:

    春節剛過,我們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一五”全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認真討論國家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研究部署環境監測重點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佈環境狀況信息”;溫家寶總理明確要求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趨勢,準確預警各類環境突發事件,並強調加強基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李克強副總理專程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視察,就加強環境監測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並要求統籌城鄉環境監測體系建設,這些都充分説明中央領導同志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高度重視。周生賢部長在前不久結束的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對“十一五”期間環境監測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今年的監測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這裡,我就如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努力做好“十二五”環境監測工作,重點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關於“十一五”環境監測工作的進展

    “十一五”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大發展的五年,也是環境監測取得跨越式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全國環境監測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一五”環保工作目標,以總量減排、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為重點,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此,我代表環境保護部向全國環境監測戰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的問候!

    (一)全面完成各項環境監測任務,很好地滿足了環境管理與決策的需要

    “説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説清污染源狀況、説清潛在的環境風險”是環境監測的根本任務。五年來,全國環境監測系統按照“三個説清”的要求,全面開展了地表水、空氣、酸沉降、沙塵天氣影響、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聲、生態等各環境要素的常規監測以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預警監測工作,每年獲取上億個監測數據,為環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和重要貢獻。

    一是拓展了環境質量監測。“十一五”期間,初步建成了覆蓋各環境要素的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地方環境監測網,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一批國家空氣背景站、農村區域站、溫室氣體監測站和水質自動監測站等。環境監測的內容與形式日益豐富,形成了由各類綜合性報告、專項監測報告等組成的環境監測報告體系。

    國家環境監測網“十一五”期間的監測數據表明,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在2010年達到51.9%,比2005年提高14.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20.8%,比2005年降低6.6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在2010年為4.9毫克/升,比2005年降低31.9%,自2008年以來均好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2010年,長江、黃河等七大水系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9.6%,比2005年上升18.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6.4%,比2005年下降10.6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平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為73.5%,較2005年提高了30.3%;空氣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分別由2005年的0.057毫克/立方米和0.1毫克/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0.042毫克/立方米和0.088毫克/立方米,分別下降了26.3%和12%。環境監測數據逐步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有力地印證了“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是加強了污染源監測。“十一五”期間,我國污染源監測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總量減排、污染源監督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從2007年開始,監測系統對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開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2009年開始對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進行了有效性審核,組織開展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考核,編寫國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季報、年報,及時發佈國控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標情況,有效地促進了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目前,全國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率已經達到76%。山東省將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率和監測數據準確率與運行補助費挂鉤,這促使全省的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率和監測數據準確率分別達到95%和90%以上。

    三是做好了應急和專項監測。“十一五”期間,全國環境監測系統大力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著力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能力,共參與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近千次,圓滿完成了重大自然災害、突發環境事件和國家重大活動的環境監測工作。2008年初,完成了南方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環境應急工作。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按照部裏的統一部署,各相關省市監測部門千里馳援,第一時間趕赴抗震救災一線,展開應急監測工作,為防止次生環境災害,確保災區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去年的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環境監測系統及時開展應急監測工作,為災區環境安全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此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60週年慶典、2010年上海世博會及廣州亞運會期間,環境監測都準確反映了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為保障活動舉辦地的環境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福建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溶液池泄漏事故發生後,福建省和廣東省的環保部門加強協調,緊急組織相關部門,有效展開了應急監測和調查工作;在大連新港輸油管道起火爆炸事故發生後,遼寧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吉林省在化工廠原料桶衝入松花江後,迅速組織力量對松花江水質進行連續跟蹤監測;安徽、海南、重慶等地在2010年遭遇強降雨後,加強對飲用水源地和主要江河的監測,及時掌握了災區的水質狀況。

    (二)加強環境監測管理,不斷創新監測工作思路

    生賢部長指出,“沒有管理,技術就會迷失方向”。環境監測系統多年來重技術、輕管理,發展中遇到不少問題。2008年成立環境保護部後,中央和地方在探索加強環境監測管理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一是環境監測體制實現了“政事分開”。2008年環境保護部正式設立了環境監測司,推動了環境監測體制機制的建設,提升了環境監測的地位,在統籌協調環境監測重大問題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國家層面環境監測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撐的分離。各省級環保部門在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中也都基本成立了專門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青島市、大連市等還實現了市級以下監測機構垂直管理,這些都為今後監測體制的改革探索積累了經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抓住時機轉移工作重心,全面實施《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轉型發展綱要》,切實加強監測業務和技術支撐,監測總站的轉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環境保護部又成立了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宏觀環境監測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天地一體化”的監測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加強了環境監測法制建設。“十一五”期間,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監測法規制度,環境監測工作的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原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對環境監測屬性、定位、管理、規範、處罰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做出了系統的規定,為加強環境監測提供了制度保證,也為制訂《環境監測條例》提供了基礎。各地也積極推動環境監測立法工作,河北、黑龍江等省先後出臺了本省的《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寧夏自治區制定了《環境質量信息發佈管理辦法》;浙江省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管理和數據應用的通知》,出臺了《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實施細則》;山西省制定了《企業污染監測狀況考評辦法》,法制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

    三是創新了監測工作發展思路。為指導全國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2010年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綱要》、《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環境監測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了新時期的環境監測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此外,部裏還發佈了《主要污染物減排監測體系考核辦法》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正在研究制定《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環境質量監督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這些都極大地豐富和創新了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思路。

    (三)監測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監測能力明顯增強

    人員素質和裝備能力是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裝備能力是監測工作的基礎,沒有硬體條件的保障,監測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人員素質是監測工作的保證,沒有一支素質高、業務強、能吃苦的監測隊伍,監測任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十一五”期間,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監測隊伍人員數量和素質明顯提升。從環境監測隊伍數量上來看,全國環境監測人員已從“十一五”初期的46984增加到現在的52944人,增長近13%,為滿足不斷擴展的監測任務提供了必要的人員保證。從人員素質上來看,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在全國範圍內舉行大規模的監測技術培訓和實施持證上崗考核制度,環境監測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較五年前有了大幅提高。五年來,全國共發放環境監測人員技術考核合格證56800份,使基層監測隊伍的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是組織開展了第一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開展的專業技術人員比武活動,這次監測大比武涉及全國環境監測系統50000余名幹部職工,是環保系統有史以來人員調動範圍最大、儀器匯集數量最多的一次“大戰役”,也是對中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30年來的一次大集結、大檢閱和大展示。大比武活動為環境監測系統搭建了切磋技藝、交流技術、展示技能的平臺,河南省代表隊、解放軍代表隊、江蘇省代表隊獲得本次大比武的前三名,展現了精湛的監測技術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是全國環境監測系統學習的榜樣。

    這次監測大比武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在此要感謝具體承辦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感謝他們辛勤的勞動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是狠抓了監測隊伍行風建設。“十一五”期間,全國環境監測系統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中,持續加強系統行風建設。全國環境監測系統大力倡導“誠信監測”,要求監測的每一個環節都堅持做到“以誠為本、以信為先”,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監測系統行風建設取得了優異成績,系統上下形成了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為環境監測業務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陜西省監測系統大力弘揚“求真創新、團結協作、恪盡職守、造福三秦”的陜西環保精神,把行風建設和廉政建設作為重要的工作任務,列入到對各科室的全年工作考核內容中,形成了行風與業務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四是監測能力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間,全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超百億,充分體現了各級政府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中央財政對環境監測的支持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僅專項資金累計投資環境監測達54億多元。2010年中央首次對縣級監測站業務用房建設進行了補助,極大推動了地方環境監測站的基礎能力建設。國家對環境監測的投入使部分地區和部分領域初步實現了過去測不了的,現在可以測了;過去測不全的,現在能測全了;過去測不準的,現在能測準了;過去應急不了,現在能應急了;過去説不清的,現在能初步説清了。

    各地也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加強監測能力建設。江西省在2009年投入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經費6567萬元的基礎上,2010年又投入5481萬元;江蘇省在2010年組織實施了主要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能力建設項目,投入監測能力建設的資金達9700萬元;青海省雖然地處西部,但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僅2010年就投入資金6002萬元。

    (四)專項工作有了新進展,環境監測的影響不斷擴大

    如果説常規工作好比例行檢查,專項工作就是特殊診斷。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專項工作,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擴大環境監測工作的影響,推動監測事業的全面進步。

    一是以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不斷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2009年環境保護部出臺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從制度、裝備、人才等方面加強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同時,成立專門檢查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環保廳(局)貫徹落實行動計劃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大大促進了全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各級環保部門對轄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指導和監督,並取得積極的成效。新疆將會商制度引入到監測數據的質量管理中,通過內部會商及與氣象、建設、農業、林業等部門的外部會商等方式保證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江西將監測質量管理作為監測站年度業務工作目標考核指標,依據考核結果下撥監測運行經費,充分發揮了監測質量管理的作用;湖北省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要湖庫、重要河流國控和省控斷面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以及應急監測等開展了質控考核;貴州省制定了《貴州省環境監測全程序質量控制管理規定》,組織對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質量管理進行檢查,並通報了檢查情況;甘肅省制定了《甘肅省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及質量控制定量考核管理辦法》,利用量化考核每年對全省環境監測質控工作進行評比、表彰,並按季度以簡報的形式將考核分數、排名及存在的問題通報給各市、州環保局和監測站,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

    二是加強環境質量信息發佈,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十一五”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各類監測報告的作用,積極拓寬環境監測信息發佈渠道,初步實現了環境監測信息發佈的規範化和定期化。從2008年開始,每年向社會發佈全國環境質量狀況,每半年向社會發佈重點流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狀況,每年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同時,為滿足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在網上向社會公佈地表水和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實時數據,擴大了環境監測的社會影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國界河流水質監測全面開展。2009年,我部將中俄、中越等41條國界河流(湖泊)的78個斷面,納入國控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自2010年1月起,每月定期開展國界河流水質監測,並及時報送信息,為邊界水體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環境外交等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邊界水體大都位於偏遠地區,交通條件差,經濟落後,各級環保部門克服種種困難,及時組織開展了邊界水體水質監測工作。西藏自治區努力克服路況差、完成一次監測任務往返需要10到12天等實際困難,按要求圓滿完成了位於世界屋脊阿裏地區的班公湖水質監測工作。

    按照中俄兩國制定的聯合監測方案,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認真開展轄區內的水質監測工作。從歷次監測結果來看,中俄雙方對水質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雙方一致認為兩國參與聯合監測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是認真的、負責的,雙方的數據是真實的、可靠的。通過聯合監測,雙方增強了互信、加深了理解。聯合監測受到了兩國元首的高度關注,推動了兩國睦鄰友好和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可以説,聯合監測成果是中俄環保分委會成立以來取得的重大合作成果,並成為了世界跨界水質監測與保護合作的典範。

    四是試點了新的監測項目。“十一五”期間,針對新型環境污染問題和潛在的環境風險,積極拓展新的監測領域。自2008年起,逐步開展持久性有機物(POPs)、揮發性有機物(VOC)、痕量超痕量污染物、臭氧和細顆粒物監測。2009年,組織開展了農村環境監測試點工作,重點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土壤、畜禽養殖污染監測。在太湖發生大規模藍藻事件後,我們組織對太湖、巢湖和滇池開展了藍藻、水華預警應急監測,並從2009年開始每年對環保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一次全指標監測。在這些新領域的試點監測,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和經驗。

    各地監測部門在完成常規環境監測任務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環境監測領域。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在揮發性有機物、臭氧等光化學煙霧前體污染物監測方面進行了嘗試;天津市在空氣自動監測站上試點擴展了臭氧、細顆粒物、有機物等監測項目;遼寧省開展了水生生物監測工作;四川省、雲南省加強了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湖南省增加了懸浮物和底泥中的重金屬監測;陜西省下大力氣建設了高標準的微生物實驗室和嗅辨室,監測項目從原來的213項擴至320項。

    五是環境衛星成功發射,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初步形成。2008年9月,環境一號A、B星成功發射,環境監測跨入到多維度、大尺度的新時代。環境衛星系統作為我國第四大民用衛星系統,目前已建立了一套以環境衛星為主要數據源、綜合利用其他衛星數據的環境遙感監測評價技術體系,逐步構建了水、空氣、生態等業務化應用系統。截至2010年年底,環境衛星共接收數據41.5萬景,向50多家單位免費提供環境一號衛星數據産品1.8萬景。同時,發揮遙感技術大範圍、快速、動態觀測的優勢,緊密結合環境管理需求,為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應急、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等環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和信息服務。

    “十一五”以來,我國環境監測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環境監測已從單純的技術,融合到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當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成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撐。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環境監測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一是監測整體能力仍然不足。目前,環境監測整體能力與環境管理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基層的監測能力比較薄弱,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監測數據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監測數據質量的因素很多,有監測工作不夠科學規範的原因,有監測任務繁重人手不夠的原因,有極少數監測人員工作態度的問題,更有行政干擾監測數據的原因,其結果必然影響監測數據的質量,使監測數據不能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三是對監測成果的應用還不很充分。環境監測數據和報告是監測工作的重要成果。目前,監測成果的應用還不太被重視,監測系統辛辛苦苦得來的監測數據和編制的監測報告還不能有效應用到環境管理的各個方面,這既不利於環境管理的科學化、精準化,也不利於環境監測作用的充分發揮,阻礙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科學發展。對存在的以上突出問題,我們要下大力氣,認真研究並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啟示

    過去五年,環境監測系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總結過去,我們加深了對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啟示:

    (一)要堅持以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為統領,不斷創新環境監測工作思路

    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實踐證明,環境監測是環保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環保事業的科學發展,離不開環境監測的有力支撐。必須堅持監測管理全國一盤棋、隊伍建設上下一條龍、監測網絡天地一體化的戰略思想不動搖,不斷創新環境監測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的支撐能力,加快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在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中發揮作用。

    (二)要堅持將監測數據作為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促進環境監測支撐作用的發揮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實踐告訴我們,離開了監測,環保就會變成“聾子”、“瞎子”,環境管理的科學化、精準化也就無從談起。一方面環境管理部門要在總量減排、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處罰、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和政府環保目標考核等方面充分使用環境監測數據。另一方面,環境監測支撐作用的發揮取決於環境管理對監測成果的使用,使用越多,監測水平提高的越快,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早得到解決,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空間也就越大。

    (三)要堅持加強環境監測行政管理,推動環境監測事業科學發展

    加強環境監測行政管理是監測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管理是中樞神經,是監測事業中謀大局、把方向的。只有加強監測管理,才能健全監測管理制度,正確引導監測工作的發展方向。加強環境質量的監督考核,是促進地方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制的抓手。加強對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規範監測行為,提高監測質量,是滿足環境管理對監測工作需要的保障。

    (四)要堅持不斷加強環境監測基礎工作,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事業要發展,基礎是根本。環境監測的基礎不僅僅局限在用房和儀器設備等硬能力上,還包括監測技術水平和人才隊伍建設等軟能力。堅持監測科技先行,重點加強環境監測新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新領域的技術規範和分析方法研究,才能滿足構建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的要求。只有堅定了監測人員的思想信念,加強隊伍作風建設,處理好硬能力和軟能力的協調發展,才能全面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水平。

    三、努力做好“十二五”期間的環境監測工作

    “十二五”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充滿希望的五年,也將是環境監測事業大有作為的五年,監測事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2011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已經對做好今年乃至“十二五”的環境監測工作有了總體的部署,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確保各項環境監測任務的完成。這裡,我想重點就如何做好“十二五”期間的環境監測工作,談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抓住科學監測的主題,抓好監測規劃的編制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已在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原則通過,環保規劃中的環境監測部分基本上採用了《國家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內容。這次會議把《規劃》的徵求意見稿發給了大家,希望大家對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進行集中討論。同時,各地也要理清“十二五”監測工作思路,以監測規劃編制為龍頭,謀劃好本地區“十二五”環境監測工作。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明確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我們做好“十二五”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二五”環境監測要牢牢把握科學監測這個主題,以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為主線,客觀反映環境質量、掌握污染源排放、預警應急環境風險、監督考核環境質量狀況、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為環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所謂科學監測,就是要以科學的態度、用規範的方法、憑先進的技術、靠嚴格的管理,高效有序地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和監測結論的客觀準確。

    “十二五”國家環境監測要努力實現三個方面的總體目標,一是要監督考核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考核“十二五”環境質量目標達到與否;二是要確保完成環境管理需要的環境監測任務,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做到“三個説清”;三是要大幅提升環境監測整體能力,努力實現“市縣能監測,省市能應急,區域能預警,國家能監督”的設想。同時,為了實現上述總體目標,《規劃》還提出了實施環境監測基礎能力、運行保障和人才建設三大工程,一些具體能力建設項目也作為《規劃》的附件印發給大家了,請多提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要善於抓住重點,抓出亮點

    “十二五”國家環境監測重點任務要圍繞三個方面來開展,一要圍繞國家環境保護任務和公眾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監測工作。要以污染減排任務為中心,全面加強污染源監測工作,進一步説清污染物排放狀況;以環境管理為中心,深化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基本説清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以環境風險防範為中心,加強環境預警與應急監測工作,逐步説清重點區域潛在的環境風險;以生態保護與農村環保工作為中心,加強生態監測和農村環境監測,不斷拓展監測新領域;以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為中心,加強監測質量管理,確保監測數據科學準確。二要圍繞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加強環境質量監督考核與信息公開。要建立環境質量監督考核制度,逐步開展環境質量監督考核工作,充分發揮各環保督查中心的作用,不斷加強環境監測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全國環境監測信息發佈平臺。三要圍繞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國家環境監督需要,提升環境監測整體能力。要重點加強市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提高農村環境監測能力,大力提升國家和區域環境監測能力,進一步提高衛星環境應用和遙感監測能力,加強經費保障與人才培養,全面提升監測工作質量與水平。

    (三)要著力抓好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

    “十二五”環境監測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注重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加強監測基礎能力建設,特別是著力加強基層監測能力,使全國市縣級的監測能力和應急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各地要抓住國家安排的基層監測業務用房建設項目的實施機遇,謀劃好市縣級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和省市監測站應急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配合做好環境監測站達標驗收工作,進一步夯實監測工作的基礎。同時,隨著國家對監測能力投入的不斷增加,我要再次強調中央財政資金的使用絕不能出問題,不能胡花、亂花,不能截留、挪用,各省級環保部門要負起責任來,要經得起檢查和審計,要堅決杜絕不符合規定情況的發生,為爭取更多的中央補助資金創造條件。

    目前,環境監測隊伍有5.3萬人,是環保工作的主力軍和基礎力量,“十二五”環境監測隊伍還要大發展。要高度重視監測人才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十二五”環境監測新任務、新要求,把人才隊伍的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人才優先戰略。要加大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工作力度,加大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把大比武涌現出的人才安排好、使用好,最大地發揮人才的引領和示範作用。要把業務知識培訓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人員培訓與持證上崗結合起來,日常工作與技術比武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好、用活現有人才,積極儲備未來人才。實踐證明,監測技術大比武活動對提高監測人員技術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各級環保部門要主動協調人事、工會等部門聯合舉辦形式各樣的地方比武活動,通過監測技術比武來切實提高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社會地位。

    (四)要繼續抓好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要提升“十二五”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必須狠抓監測技術和科技創新。一要完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全面推進環境監測的基本理論、技術路線、技術規範、分析方法、評價辦法、表徵技術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二要在環境管理上應用技術創新的成果,加強對生物毒性、POPS等污染物的監測和老百姓關心的環境問題的研究,積極開展試點和研究性監測。三要加強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水專項、環保公益性項目等的研究成果,解決制約監測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四要大膽創新監測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環境監測管理新機制新辦法。監測點位的設立、監測網的組建、監測行為的規範、監測過程的質量管理、分析方法的統一、環境質量的評價、監測報告的編制等監測基礎工作必須要有統一的管理辦法。“十二五”期間國家要加快制定環境監測管理制度,不斷規範監測行為,努力提高監測工作質量和水平。

    在加強城市環境監測工作的同時,“十二五”還要特別關注農村的環境監測工作,完善農村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客觀反映農村環境質量。開展對生態和海洋保護的監督性監測工作,真實評價全國生態和海洋的保護工作成效。逐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城市汽車污染的監測、危險廢物的監測和地下水污染源的監測等。

    (五)認真做好“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幾項重點工作

    今年的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已印發,對各項任務都做出了非常具體、明確的部署,各地要認真落實,結合實際制定本地的環境監測工作計劃。下面,我再強調幾點:

    一是著力抓好新增主要污染物監測和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試點工作。“十二五”減排指標在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基礎上,增加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兩項約束性指標。環境監測必須服務於污染減排工作的大局,將環境中和污染源的氮氧化物和氨氮監測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今年,要加強對污染源排放溫室氣體的監測,並在部分城市開展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試點工作,增加灰霾天氣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等試點監測,對這些試點工作一定要統籌安排好、跟蹤落實好、推廣應用好。

    二是切實抓好十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分析評價工作。通過這項工作,要對十年來全國的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客觀評價十年來全國的環境質量。這個評價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的監測數據,讓社會各方面認可,能經得起歷史的驗證,起到“蓋棺定論”的作用。

    三是努力完成全國環境應急監測演練任務。為提高環境監測的應急能力,探索建立應急監測管理制度,今年部裏計劃組織一次全國環境應急監測演練。這次應急監測演練主要在省級監測隊伍中開展,而且是在當地進行,國家通過網絡視頻進行指揮和考評,集中檢驗應急監測方案的科學性、應急監測反應的及時性、應急監測的準確性和應急監測報告的水平等,這次會議上也發了一個初步方案,請大家認真研究。

    四是加快部分國控監測站的建設進度。這兩年國家與地方聯合建設的國家地表水自動站、環境空氣背景站和農村環境空氣區域站,各省環保部門要加大督促協調力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要加快監測設備的採購和安裝,地方要加快站房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今年下半年要全部完工,並開始運行監測,儘快出數據。今年在適當的時候,部裏還將召開國控站能力建設的現場會。

    五是研究制定重金屬監測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印發,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成為環保部門的又一個工作重點。因此,重金屬監測工作必須儘快開展,以滿足國家對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今年要儘快制定重金屬監測工作指導意見,統一重金屬監測行為,提高重金屬監測質量。

    六是認真做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我部與財政部聯合開展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這件事關係到處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有關縣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額度,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各負其責,精心組織,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紮實推進相關的監測、評價和考核工作。

    此外,各級環保部門要關心監測機構的發展,在幹部配備、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和能力建設上予以重點保證。各級環境監測機構要合理安排各項監測任務,把國家任務與地方任務、例行任務與專項任務、管理任務與服務任務等統籌安排,要提高監測儀器的使用效率和生産力,合理配置生産和輔助人員比例。要注意發揮好縣級環境監測站的作用,地方環保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劃分市縣環境監測工作職責和工作範圍,讓有監測能力的縣級監測站承擔更多的監測任務,通過承擔監測任務進一步促進監測站的發展。

    同志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讓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做好環境監測各項工作,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向建黨90週年獻禮!

 
 
 相關鏈結
·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視察陜西環境監測中心站實驗室
· 周生賢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成立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成立30週年慶祝大會在京舉行
· 我國現已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國家環境監測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