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衛生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進展和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1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根據國務院部署,2010年2月23日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五部門公佈了《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了16個國家聯絡試點城市,各地也選擇了37個省級試點地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啟動近一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紮實推進試點工作,形成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醫院多方努力、綜合改革和單項改革相結合的工作格局,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積極開展重大體制機制改革探索

    各地按照“四個分開”的原則,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在重大體制機制改革的各個方面涌現豐富多樣的做法。

    (一)在實行“管辦分開”、改革管理體制方面。試點城市逐步形成了四種具體模式,鞍山、濰坊、七台河、蕪湖、鄂州、株洲、遵義等市設立市政府管理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北京、洛陽市成立了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鎮江、寶雞市直接委託衛生行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上海、馬鞍山、昆明市在衛生行政部門之外設立公立醫院管理機構。這些探索強化了政府的辦醫職能,大大加強和改善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治理,提高了公立醫院的運行績效,同時絕大多數地區注意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注意維護衛生體系的完整性、協調性、連貫性。

    (二)在實行“政事分開”、改革治理機制方面。各地圍繞明確政府辦醫主體、合理界定所有者與經營者職責、完善公立醫院院長選拔任用和激勵約束機制等環節進行了大量有建設性的探索。濰坊、深圳市採取簽訂委託管理合同或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的形式,北京、濰坊市構建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或院長考評體系,鎮江、深圳市建立以理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這些改革將放權、選能與問責更好的結合起來,既增強了公立醫院的生機活力,發揮了醫院院長的聰明才智,又保障公立醫院切實履行政府賦予的各種公益性功能。

    (三)在實行“醫藥分開”、改革補償機制方面。各試點城市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落實政府投入政策,創新政府投入方式,提高投入管理水平。北京、上海、鞍山等市對新建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大型醫用設備投入由政府保障;北京市對離退休人員費用給予全額保障,蕪湖、馬鞍山市採取由政府投入將離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會化養老保險;北京市建立了以成本核算為基礎的財政補償政策,對公立醫院政策性虧損予以合理補償;陜西省子長、府谷縣級醫院人員工資由政府全額預算保障;鞍山、馬鞍山市和陜西省子長縣探索逐步化解公立醫院的歷史債務。上海市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共調整了2859項臨床診療大類項目的收費標準,同時適當拉開二、三級手術收費標準;安徽省向試點城市下放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權,提高了護理收費標準。在取消以藥補醫機制方面,各地探索形成了支付方式改革(如鎮江市)、預算管理(如陜西省子長縣)、設立獨立藥品管理中心(如蕪湖市)、通過增加財政補助(如鞍山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或設立藥事服務費(如深圳市)降低甚至取消藥品加成率、實行差別加價(如北京、鄂州市)等5種具體方式,減少用藥行為的扭曲,控制醫藥費用的上漲。

    (四)在實行“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完善分類制度方面。上海等地方探索剝離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強化公立醫院的公共服務功能。

    以上這些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在點上已經觸及最深層的根本問題,展示了改革的多種可能途徑。這些探索為進一步比較、評估和總結,最終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路子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和廣闊的選擇空間。

    二、大力推進醫療服務體系調整重組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根據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與城鎮化進程相適應,針對區域、城鄉、結構等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情況,採取各種方式促進醫療資源的調整重組,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一)加強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的能力建設。北京、上海、鞍山、深圳、蕪湖、洛陽、寶雞等地採取中心城區控制發展、整合資源、搬遷重建,郊區、新區、衛星城區新建、改擴建、舉辦分院等方式,優化公立醫院地區佈局,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減緩中心城區的醫療服務和交通壓力;同時,通過制定振興規劃、增加政府投入、完善調控政策,加強兒科、婦産、精神衛生、老年護理、康復等薄弱領域的能力建設,滿足群眾的醫療保健需要。

    (二)優先發展縣級醫院,統籌城鄉衛生發展。中央財政投入300多億元,支持2000多所縣級醫院進行標準化建設,改善縣級醫院就醫環境和條件。全國普遍開展城鄉對口支援,1100多所三級醫院與2139家縣級醫院建立長期對口協作關係,城市三級醫院為縣級醫院培訓6000多名骨幹醫師,明顯提高縣級醫療管理和服務能力。各地採取招聘專業衛生技術人才、選派到城市大醫院進修培訓等方式加強縣級醫院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陜西、江西等省和子長縣、府谷縣等縣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落實政府責任,增加政府投入,改變以藥補醫機制,維護了醫院公益性,帶動縣域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發展。

    (三)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方面。各地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著眼于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城市大醫院與縣級醫院、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三個領域,積極探索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間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的有效機制,形成了簽訂長期協作協議、託管、組建醫療聯合體或醫療集團、實行院辦院管等不同形式。鎮江市依託江蘇康復、江蘇江濱兩大醫療集團,將城區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加入並實行一體化、緊密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率和居民選擇社區首診率顯著提高,2010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門急診量佔全市門診總量的54%。蕪湖、馬鞍山、鞍山、洛陽等試點城市也探索組建醫療集團,促進資源共享,實現集團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縱向流動和業務分工協作。深圳、廈門等地探索採取“院辦院管”的方式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了群眾的認可度和信心,實現了資源縱向流動、服務上下聯動,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各地貫徹落實並不斷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壯大醫療資源,滿足群眾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合理分流公立醫院病人。廈門、昆明等市給社會辦醫留出發展空間充裕,用地用房、財稅、醫保、人才等支持政策齊全有力,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快速。廈門、寶雞市注意鼓勵發展上規模、上水平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廈門長庚醫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台資合作醫院、廈門眼科中心成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寶雞市吸引社會資本全額投資近6億元建設寶雞高新醫院,醫院設置床位達到1000張。

    三、全面加強惠民便民措施推廣實施

    各地根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部署,圍繞群眾關切的質量安全、服務、費用等突出問題,推出了一系列看得準、見效快的惠民便民措施,讓群眾儘快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好處,增強對改革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一)在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方面。在全國範圍內,有1200所三級醫院建立多種形式預約掛號平臺,實行預約診療和分時段就診,縮短了群眾看病就醫等候時間。有4964所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21個省在轄區內所有三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家屬陪護和自聘護工比例降低,患者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醫患關係變得密切和諧。絕大部分基本醫療保障統籌地區在醫院實現了住院費用即時結算,減輕患者墊支、排隊和跑腿問題。

    (二)在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方面。在全國開展農村兒童白血病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醫療保障按病種付費試點,有效控制了治療費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自負比例,3000多名兒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北京、鎮江等市推行醫院全成本核算,加強醫院財務監管,控制醫療成本。上海、廈門市出臺了控制醫藥費用的綜合措施,有效控制醫藥費用上漲。

    (三)在不斷改進醫療質量安全方面。到2010年底,制定的臨床路徑累計達到22個專業222個病種,全國有30個省(區、市)共計1383家醫院的8292個臨床科室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試點,累計收治臨床路徑管理病例36萬多例。遴選25個省的96家醫院作為衛生部電子病歷試點醫院,在上海、廈門、無錫市開展全面試點。開展2010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評估工作,共評估236個建設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148個醫院。

    北京、上海、濰坊、七台河、鄂州等地的惠民便民措施內容豐富、措施有力,得到群眾和社會各界肯定。北京市三級醫院就診患者的初診預約比例為22%,出院病人復診預約比例整體達到59%,産科復診預約比例整體達到92%;在三級醫院全面啟動無假日門診和預約診療,目前有27家地方三級醫院(包括所有21家市屬三級醫院)和12家部隊醫院開展了雙休日全天門診,日均門診量達到工作日日均門診量的44%。上海市提出方便群眾就醫、配藥、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改善院前急救和醫院急診服務、加強監管和宣傳等五個方面共27項改善醫療服務的具體舉措,全部36家三級醫療機構均已開展了預約診療服務工作,部分醫院的專家門診預約比例已達到專家總號源的65%。濰坊市推出20項便民利民的優質服務項目,逐一制訂服務路徑,確保落實實處。七台河市實施“十免、十降、十提高”三大惠民措施,全面實施“868”人民滿意工程。鄂州市推廣“冬梅護理”品牌,開展“感動服務”,提高病人滿意度;實行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三網合一”,各醫院設立城鄉醫保審核大廳,實現窗口服務當天結算。

    四、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各地圍繞廣大醫務人員關切的工資待遇、職業發展、執業環境等問題,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理解改革、投身改革的積極性。一是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上海市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2010年全市招錄1830名住院醫師進入39家培訓醫院進行規範化培訓,天津、深圳、鎮江、濰坊等也開展了全科醫師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提高醫生臨床能力。二是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深圳、馬鞍山、鄂州等市創新編制管理方法,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實行總量控制、動態調解,使公立醫院人員編制與醫院功能定位、工作量等實際情況相符合。三是實行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各地普遍實行崗位設置和全員聘用,建立科學的人員績效評估制度,實施崗位績效工資。鞍山市適當放開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比例和工資總額的限制,對醫院的特殊人才和引進的高端人才可實行年薪制或協議工資制;蕪湖、鄂州市規定醫院收入分配向臨床一線、技術骨幹傾斜,其中學科帶頭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年收入不低於院領導年收入。四是增加對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投入。洛陽、遵義、寶雞、西寧等增加了招聘人才、培養人才或獎勵人才的投入,推進學科而建設,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五是營造良好的醫療執業環境。各地普遍開展“平安醫院”建設,全面推進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工作,廈門、七台河、馬鞍山、洛陽等市建立了有效的醫療糾紛的預防和處置機制、第三方調解機制和醫療責任保險機制。六是促進醫務人員合理流動。昆明、北京等地積極探索醫生多點執業,鼓勵衛生人才合理流動,充分發揮作用,其中昆明市辦理多點執業人員接近1200人。

    總體來看,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從宏觀方面看,試點地區醫療資源配置開始向好的方向調整,公立醫院佈局結構開始調整優化,基層服務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公立醫院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需求、城鎮化發展的一致性、協調性在增強;從微觀方面看,隨著一系列看得準、見效快的政策措施的實施,公立醫院在服務、安全、質量、成本、效率等方面開始改進,人民群眾開始享受到公立醫院改革帶來的好處。各試點城市的具體措施和做法,豐富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政策措施和策略方法,為進一步推進改革積累了經驗;試點探索鍛鍊了隊伍,提高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能力和水平。這些為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中央確定的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方向和主要內容是正確的。

    改革試點工作形成了一些經驗。一是必須堅持公益性的改革方向。事實證明,堅持公益性的改革方向,符合醫療行業的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的公共性就越突出,公立醫院就越要堅持公益性。二是必須堅持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多方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涉及組織、人社、編辦、財政、發改(物價)等眾多部門職責,只有堅持政府領導、部門配合,才能有效推進改革。實踐證明,哪政府領導、部門配合搞得好,改革工作推進就十分順利;哪政府領導、部門配合不到位,改革就容易停滯不前。三是必須堅持從全局高度統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必須服務於、服從於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全局工作,同時從中獲得強大的推動力量。要善於以公立醫院改革為核心或抓手,統籌推進全面醫改工作。四是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著眼長遠制度建設,推進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又要考慮群眾當前關注的突出問題,推廣實施惠民便民措施;同時,努力促進兩者的相互銜接、相互支持、相向而行。五是必須堅持中央確定方向原則,鼓勵地方大膽探索創新。各地要堅持中央確定改革方向、原則和頂層設計,同時又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推陳出新,探索新的做法、新的經驗。六是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不同區域、類別、層次的公立醫院,各有其特點和要求,應該分類指導;改革的任務複雜多樣,改革的過程漫長曲折,必鬚根據環境條件,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循序漸進,分步推進。

 
 
 相關鏈結
· 黑龍江2011年在132個縣級醫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 王和山:西部婦幼保健機構和公立醫院狀況待改善
· 代表委員談公立醫院回歸之路:揮別功利恢復公益
· 專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蕪湖市委書記陳樹隆代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