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興皖富民:安徽"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將全面轉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8日   來源:安徽日報

    邁進“十二五”開局之年,站上發展新起點,江淮大地敲響全面轉型的奮進鼓點,興皖富民的和諧藍圖正徐徐展開。

    今年1—2月份,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運行在增勢強勁、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的良性軌道上: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高於全國5.2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增幅高出全國近10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高於全國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最近3個月連續超過200億元。良好的開局,展現了江淮兒女砥礪前行、共創興皖富民大業的激揚態勢。

    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推動轉型發展、加速崛起進程,為興皖富民提供強勁動力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奮力推進新一輪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合肥打造3個2000億元級産業和3個千億元級産業,力爭到201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支撐該市實現6000億元生産總值的目標,加快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的步伐。皖北農業大市阜陽則發起了新一輪工業化衝刺,啟動第二個 “工業突破四年行動計劃”,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銅陵、馬鞍山、蕪湖三市今年將力爭城鎮化率突破70%,安慶以政務中心、商務中心、體育中心、金融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皖西南中心城市。

    3月上旬,全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被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回首“十一五”,全省工業化率由“十五”末落後全國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一舉反超全國3.5個百分點,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5%以上,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每年有超過100萬人由農村進入城鎮,驅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展望“十二五”,全省工業化、城鎮化率將雙雙突破50%,“雙輪驅動”的邊際效應將持續擴大,有力推動加快發展與加速轉型互動融合。

    5年內,全省工業增加值將翻一番以上,力爭到2015年超過1.2萬億元,與2010年末全省經濟總量規模相當。與此同時,全省培育2個銷售收入超過5000億元的支柱産業、10個超過1000億元的重要産業,完成2萬億元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全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此舉將推動工業經濟創造新增財富的能力不斷提升,工業增加值率超過30%,全員勞動生産率將由2010年末的20萬元/人左右增加到43萬元/人,為勞動者收入快速提升夯實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省將走出一條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的更具包容性的城鎮化之路。在壯大合肥、蕪湖、安慶、蚌埠、阜陽等中心城市的同時,努力建成24個人口超過20萬的中小城市,培育6個左右人口超過10萬的鎮級市,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在城鎮落戶。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個城鎮人口,可帶動10萬元左右的固定資産投資,城鎮化進程將帶來巨大的投資與消費增長空間,創業機會與就業渠道將同步拓展,新增城鎮就業人口將超過300萬人,較“十一五”增加50萬人左右,從而驅動“興皖”與“富民”的同頻共振。

    構建自主創新、承接轉移“兩大平臺”,激活資源增值潛力、催生創業創新熱潮,為興皖富民構築清晰路徑

    “我們堅持用自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目前産品已經銷往130多個國家或地區。 ”安徽叉車集團負責人表示,到2015年,公司要躋身全球工業車輛行業前五強。

    “十二五”期間,一批全省重點骨幹企業將在自主研發製造、自主品牌銷售的自主創新之路上邁開跨越步伐,建設全國乃至全球同行業的一流企業。馬鋼集團計劃到2015年實現1200億元銷售收入,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速車輪、硅鋼、管線鋼等高附加值産品將佔全部銷售收入50%以上。銅陵有色電解銅産量將進入全球前三,自主研發製造的化工和礦業設備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國際著名資源公司。

    未來五年,全省經濟將步入由自主創新、技術進步引領的內生增長新階段。 5年內,全省將培育10家左右的重點創新型園區、100家左右的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000家左右創新型中小企業,引導人才、技術、研發經費等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激活增值潛力,使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超過1萬億元,全省新産品産值年均增長20%以上。自主創新戰略將推動經濟增長動力由依靠物質資源消耗轉化為依靠創新驅動,擴展人力資本的增值空間,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在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加速富民進程。

    皖江示範區正在成為全省加速崛起的戰略平臺,吸納、集聚省內外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生産要素的能力將顯著增強,並將催生新一輪中小企業數量快速增加、非公經濟加快發展的創業熱潮。 2010年,全省非公企業數量保持日均110戶的強勁增長態勢,印證了承接産業轉移與促進創業之間的內在關聯性。未來5年,全省將新增15萬戶以上中小企業,非公經濟佔全省生産總值比重將超過65%,從而探索出一條 “承接産業轉移—催生創業熱潮—拓展就業和增收渠道”的興皖富民新路徑。

    築牢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等“民生支柱”,提升幸福指數、建設和諧社會,為興皖富民明確奮進方向

    未來5年,合肥將推動百萬農民轉移就業,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大力促進就業、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切實增強社會保障,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識,並正在加速轉化為共同行動。全省17個市都確立城鄉居民收入保持10%以上增長的發展目標,馬鞍山一舉將民生工程範圍擴大至45項,居全省首位,淮南提出構建城鄉一體化就業平臺,今年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口、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口同步增加3萬人以上。

    以實施民生工程為突破口,將全省新增財力的80%投入民生領域,並引導社會資金加大投入,築牢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三大支柱”,是我省近年來探索出的獨具特色、成效顯著的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新模式。今年將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耗資390億元左右,比去年凈增超過40億元。這種增長態勢將貫穿“十二五”始終,到2015年,財政民生支出將超過2400億元,比2010年末的1096億元增長一倍以上。

    通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全省就業渠道將不斷拓寬,75%以上的就業崗位將由非公企業提供。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付諸實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後將超過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萬元。按照廣覆蓋、保基本的原則,醫保實現全覆蓋,並且將在城鄉之間順暢轉移接續;基本養老保險也將實現全覆蓋,城鎮新增超過500萬人享受養老保險,農村地區將有超過3000萬人進入養老保險體系;200萬套保障房的建成,使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以及新增城鎮人口生活得更安心。

    東風浩蕩滿目春,興皖富民創偉業。放眼“十二五”,6800萬江淮兒女正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奮筆繪就一幅經濟繁榮、人民富足、社會和諧的壯麗錦繡新畫卷!

 
 
 相關鏈結
· 李克強:推動經濟轉型 創新發展模式
· 陳德銘:我國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轉型
· 侍俊代表:汶川縣通過災後重建實現經濟轉型
· 廣東省長黃華華:為經濟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探路
· 中科院報告建議我國從三個層面實現綠色經濟轉型
· 廣東經濟轉型初顯成效 新一輪快速增長週期啟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