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在廣州對“十一五”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進行了驗收。來自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企業的20名國內知名專家應邀作為驗收專家參加了會議。農村司郭志偉副司長出席會議並講話。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相關負責人、驗收專家組、項目總體專家組以及有關課題成員60余人參加了會議。
我國是海水養殖大國,海水養殖業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以來,海水養殖業發展十分迅速。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國水産品總産量4895.60萬噸,水産品人均佔有量達到36.9公斤,海水産品産量超過2600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産量佔海水産品産量的51.59%。
我國的海水養殖産業規模大、發展速度快、養殖種類和方式多樣,但也面臨著種質資源退化、養殖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名貴生物苗種缺乏等重大問題。針對我國海水養殖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十一五”期間,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將海水養殖作為重要技術方向進行部署,並設立了“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項目以培植源頭創新能力、創制新品種為目標,圍繞主導海水養殖種類,重點開展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建立並完善現代良種培育體系,創制一批新種質材料,培育一批海水養殖新品種,提高産業的良種覆蓋率,使海水養殖成為高産、優質、高效的産業。
經過五年的實施,“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全面完成了預期戰略目標和任務指標。海水養殖生物細胞工程和分子育種前沿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有效提升了我國海洋生物種質創新的能力。建立了海洋生物現代育種技術體系,有效提高了良種培育效率,培育出的14種水産新品種,佔我國全部海水新品種數量的70%,養殖良種覆蓋率提高15%以上。海水養殖新品種的育成和示範養殖有效支撐了我國魚、蝦、貝、藻、參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持續保持著世界第一養殖大國的地位。突破了多種名貴魚、貝、藻類苗種繁育技術,10個種已達到産業化應用水平。通過技術示範、應用轉化與産業基地建設,形成了産學研緊密結合的海水種業技術創新模式,淬煉了一支高水平研發團隊,有效提升了我國海水養殖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基本建成現代海水養殖種子工程技術創新體系。
“十一五”期間,“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累計投入國撥經費8752萬元,配套經費11007.35萬元。84家單位的704名主要研究人員參與項目研發工作,累計投入達16717人月。項目育成14個國家審定的水産新品種並進行了産業推廣;獲得國家科技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12項;申請各類專利308項,其中授權國際發明專利5項、國家發明專利82項;獲得7項軟體著作權登記,制定技術標準規程63項;發表研究論文887篇、其中國際發表402篇,出版專著17部;培養研究生563名;獲得重大技術成果46項,轉讓技術成果14項,創産值174億元;建立了62個863計劃成果示範與産業化基地。91家大中型海洋水産企業參與項目實施,累計創造産值達340億元,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