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5·12”汶川地震文化恢復重建工作彙報會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4日   來源:文化部網站

    5月3日,“5·12”汶川地震文化恢復重建工作彙報會在北京舉行。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會議並講話,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主持會議。

    蔡武在講話中表示,在這逝去的1000多個日子裏,廣大文化工作者同全國人民一樣,做四川人民的堅強後盾,同四川人民一起,忍受著災難帶來的痛苦和悲傷,積極投身於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全國人民在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催人奮進的不朽樂章。我們無比欣喜地看到,四川災區文化重建取得了豐碩成果: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設施網絡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進一步實現,文化遺産保護全面深入,文化市場服務網點全部完成恢復重建並提供服務,文化産業煥發出新的生機。災區文化重建工作卓有成效,向黨和人民提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蔡武指出,抗震救災和災後文化重建偉大成就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黨中央迅速對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部署,國務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深入災區視察災情、指導救災。為了推動災後重建,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運籌帷幄,統籌規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彰顯,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凝聚。這是我們取得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勝利強有力的保障。

    蔡武表示,抗震救災和災後文化重建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是四川文化文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頑強拼搏、團結奮鬥的結果。作為抗震救災和文化重建的生力軍,四川文化文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卓越的創造力,探索出一條災區文化發展的道路。災難來臨後,災區文化戰線廣大幹部群眾精神不垮,隊伍不亂,臨危不懼,反應迅速,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充分體現出文化工作者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發揮了文化工作的獨特優勢和應有作用。四川省文化廳積極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編制,最終形成了《四川文化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並多方爭取國家部委支持,使文化重建規劃的所有內容被全部納入國家總體計劃。在重建過程中,四川文化文物系統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突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和發展的最終目的,努力實現“轉危為機”“化危為機”,為災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文化靈魂,提供了文化支撐。

    蔡武説,抗震救災和災後文化重建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是全國文化系統上下齊心、共同努力的結果。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文化文物系統迅速行動,全力投入抗震救災。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在第一時間發出慰問電,動員全國文化文物系統進行對口援助。文化部黨組高度重視,先後召開黨組會、部務會和部長辦公會10余次,並成立文化部抗震救災協調小組、文化部災後重建規劃指導小組,召開全國文化系統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統籌協調全國文化系統支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規劃工作。幾位部領導多次深入災區,實地察看災情,看望慰問職工,指導救災和重建工作。國家文物局在第一時間統計匯總文化遺産受損情況,制定災後重建和保護規劃,在全國最早率先實施災後重點工程——都江堰、二王廟修復保護工程等。山東、廣東等19個省(市)文化廳(局)積極開展對口支援災區文化恢復重建工作,為災區文化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化部參與策劃和組織“愛的奉獻”2008宣傳文化系統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共募集善款15.1429億元。文化部還派出小分隊深入災區體驗生活,積累創作素材,並派出兩個藝術家慰問團奔赴災區慰問演出,直屬院團也多次為災區人民送上精彩的演出節目。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部在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設置1000個過渡性綜合文化服務站,為極重災區和重災區的45個縣各提供一輛流動文化車,配送1萬冊圖書。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及時部署災區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作,落實搶救方案,制定保護規劃。文化部批准設立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開通了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並撥付1181.61萬元專款用於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蔡武強調,抗震救災和文化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實踐,是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是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創新探索。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全國文化系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精神以及文化人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充分發揮了文化撫慰心靈、安定人心、維護穩定、促進和諧方面的巨大作用,增強了人們戰勝災難、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和勇氣。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加以總結提煉,運用到今後的文化建設中去。

    蔡武最後表示,災後文化重建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還有許多艱苦工作需要去做。今後,文化部將繼續對四川的文化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在資金配置和項目設計上多向災區傾斜,為災區文化建設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他希望四川省文化系統在下一步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對規劃的貫徹實施,進一步發揮特色優勢,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推動文化重建工作。

    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在彙報會上介紹,自地震發生後,持續3年、豐富多彩的文化安民行動,極大地撫慰了受災群眾心靈,有力地凝聚了恢復重建的力量。同時,也極大地激發出巨大的藝術生産力,産生了一系列優秀劇目,在災區和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3年來,四川省文化系統始終堅持“抗震救災不缺位、災後重建不掉隊、擴內需保增長要有作為”的方針,始終圍繞“搶抓機遇、全面提速,加快災後文化恢復重建;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基調,始終按照中央關於“力爭在兩年內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的要求,不斷強化文化恢復重建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確保文化實現科學重建。截至4月中旬,公共文化設施重建項目完工率為88%,文化産業項目完工率達90%,文化遺産和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完工率為74%,文化市場服務網點全部恢復;地震遺址“一館三地”建設積極推進,北川、映秀、漢旺地震遺址紀念地實現局部開放;世界文化遺産都江堰古建築群伏龍觀、二王廟搶救保護工程等文物保護系列工程全面開放,向世界宣示了中國政府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強烈責任和強大能力。

    鄭曉幸説,文化重建作為災後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災區人民重拾山河、重振天府,建設精神家園的重要力量。災區文化發展全面融入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建設,形成“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基礎和智力支持,為城鄉統籌提供跨越發展的文化基礎,極大地提高了災區的文化軟實力,為災後科學發展注入了文化活力。

    汶川地震後共為災區恢復重建捐款1300萬元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學者范曾在會上表示,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取得的成就,充分説明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國家是偉大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無限創造力和豐富文化精神力量的民族。通過汶川地震恢復重建這個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是永遠不屈不撓,永遠堅持奮鬥,永遠自力更生,而且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民族;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是一個真正平和、中正,具有立場的偉大國家,這個國家不以她的強大欺淩於人,而以其本身內在的堅強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參與創作了大型油畫《熱血5月·2008》的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主任、中國寫實畫派負責人艾軒也在會上發言。

    文化部各司局、國家文物局負責人,文化部各直屬單位負責人,四川省文化廳和來自四川地震災區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阿壩州、雅安市和北川縣文化部門的負責人也參加了報告會。 (中國文化報記者 劉修兵)

 
 
 相關鏈結
· 大陸海上專業搜救船首次赴臺開展文化和救撈交流
· 汶川地震災後公共文化設施重建項目完成近九成
· 北京市:多部門共建村級公共文化設施為村民服務
· 文化部等三部門負責人談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 李長春對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
·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舉行 李長春作重要批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