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徐紹史:生命安全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最高準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9日   來源:四川日報

生命安全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最高準則
——專訪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

    人物名片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具有深厚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經濟學專業背景的徐紹史,曾長期從事地質工作和政府機構的工作,是一位複合型政府官員。徐紹史先後任原地質礦産部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廣東省地礦局副局長、深圳市地礦局局長,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副局長、局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等職。

    核心觀點

    ◇四川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臨災避險和工程治理等方面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在一些重大地質災害中避免了群死群傷,不僅為四川,也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國土資源部將根據實際需要,延續災後恢復重建特殊用地支持政策,在地質找礦、地災防治和創新礦業用地機制等方面給予四川支持。

    ◇相信四川一定能夠抓住並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十二五”期間取得更大進步。

    ◇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最高價值。

    採訪手記

    震後他20次來川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當天,徐紹史連夜主持召開國土資源部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支持抗震救災、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第三天,徐紹史部署安排開展地震災區1:50000的航空攝影和研究支持抗震救災、災後恢復重建的政策,為抗震救災提供第一時間的航拍數據和指導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隨後,徐紹史趕赴地震災區察看災情,指導國土資源系統抗震救災。

    6月,徐紹史又帶隊赴川,聽取省政府負責人及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建設、水利等省屬有關部門對國土資源部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特殊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國土資源部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保障災後恢復重建用地、編制災後恢復重建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災毀耕地整理復墾、恢復礦業生産等方面給予四川極大支持,保障了災後恢復重建各項任務順利推進。

    近3年來,徐紹史多次來川調研。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的第二天,徐紹史就趕到重災區四川綿竹市清平鄉,現場指導搶險救災。2010年11月3日,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在蓉召開,徐紹史對四川汶川地震以來地質災害防治的經驗與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在省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的記憶中,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這3年裏來川頻率非常高。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徐紹史多次來川,深入地震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地質災害防治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凸顯了國土資源部對四川的大力支持。在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之際,徐紹史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就四川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等一系列讀者關心的問題回答了本報記者提問。

    1 災後恢復重建取得重大勝利,四川地震災區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

    記者:四川災後恢復重建已經基本完成,對此您怎麼看?

    徐紹史:“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帶領四川人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地震發生後,百廢待興,重建任務非常艱巨。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已經達到,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充分顯示了災區人民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精神風貌,地震災區迎來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我們都感到非常欣慰,也深受鼓舞。

    在災後恢復重建過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依法依規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四川國土資源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在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災毀耕地整理復墾和農村土地整治、恢復重建用地保障、統籌城鄉發展、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服務保障,一些探索還具有全國性意義。比如成都市的統籌城鄉發展探索,在農村土地整治、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構建耕地保護補償機制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很有借鑒意義。近3年來,四川省國土資源系統的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有關部署,在“保障發展、保護耕地”、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作風建設常態化以及各項日常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些給人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為我國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四川一定能夠抓住並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十二五”期間取得更大進步。在發展過程中,相信四川會更加重視耕地保護,更加重視節約集約用地,更加重視地質找礦突破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 特大地震誘發大量次生地質災害,四川防治地質災害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記者: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沒幾天您就到四川指導抗震救災工作,“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您又在第一時間趕到清平等地查看指導防治工作,地震與山洪泥石流災害之間有什麼聯絡?

    徐紹史:汶川特大地震在四川地區誘發大量次生地質災害。地震造成四川很多地區山體鬆動、岩石破碎、土壤鬆散,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風險大大增加,而且這種影響還將長期存在。去年,由於遭受極端惡劣天氣,四川等地因短時強降雨引發大量地質災害,都直接或間接與汶川特大地震的影響有關,“8·13”清平鄉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是一個典型例子。

    作為國務院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職能部門,國土資源部有責任、有義務支持和協助四川地震災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給災區群眾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園。這些年來,四川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臨災避險和工程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在一些重大地質災害中避免了群死群傷,不僅為四川,也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需要加強調研,及時總結推廣這些經驗。

    記者:您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過,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一項“生命任務”來抓。在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和“8·13”特大泥石流災害後,您認為四川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徐紹史: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最高價值。去年8月,我曾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到四川進行專題調研。記得在都江堰市虹口鄉紅色村六社,我與當地群眾座談時,一位村民,也是我們的基層群測群防員樸素地説:“地質災害防治關係到全村人的安全,是生命任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川的地質災害防治,以各級黨委、政府為主導,層層部署、落實責任,加強部門協調、聯防聯控,並不斷加強監測預警和宣傳,群測群防體系逐步完善。災區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很強,群眾的臨險避災積極主動,應對地質災害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但是,我們要充分認識地震災區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四川山高谷深、水系發達,一直是地質災害的易發區、多發區。特別是遭受特大地震災害後,山體鬆動,地質災害隱患點更多、面更廣,一旦遭遇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地質災害往往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因此,四川的地質災害防治任務非常繁重。

    四川要立足防大災、抗大災,做好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尤其是汛期來臨時,要加強巡查、排查、復查,凡是排查出來的威脅人員和重要設施安全的隱患點要及時納入群測群防體系;要加強應急值守,強化臨災避險,務必在險情出現後第一時間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同時,要注意宣傳地質災害隱蔽性強、突發性強、破壞性強等三大特點和成功預警避災的典型案例,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國土資源部門要與相關部門聯防聯控,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

    3 國土資源部將給予四川更大力度的支持

    記者:在抗震救災、災後恢復重建和地質災害防治中,國土資源部都給予了四川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四川人民深受鼓舞。我們想了解,在今後四川的發展中,國土資源部還將給予哪些支持?

    徐紹史:近3年來,國土資源部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土地規劃計劃、用地審批、災毀耕地整理復墾和農村土地整治等方面給予了四川超常規、大力度的支持。同時,根據2008年8月簽署的三方合作協議,國土資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還要在四川統籌城鄉發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進行探索,國土資源部還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支持和指導。

    2008年6月10日,我們就出臺了“5·12”災後恢復重建的特殊支持政策,明確了8個方面19條具體措施,對災後重建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土資源部將根據實際需要,延續有關的災後恢復重建特殊用地支持政策,並一如既往地幫助四川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我們還將與四川加強銜接與合作,支持四川在地質找礦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地質災害防治、創新礦業用地機制等方面落實好項目和資金,給予四川更大力度的支持。

    記者:請您對四川地震災區的發展振興給予簡短寄語。

    徐紹史:經過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四川又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上。磨難孕育希望,也孕育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相信四川人民一定會繼承發揚這種精神,堅持科學重建、科學發展,在新征程上一定會建設出美麗、更幸福的家園。

    “四川奇跡”的背後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汶川特大地震後,全省新增大量地質災害隱患點。去年8月,四川兩次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全省受災區域第一時間安全轉移群眾約40萬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員傷亡,創造了防治地質災害的“四川奇跡”。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省委、省政府把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作為重大任務,全省全面實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並把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落實到縣、鄉政府,將災害隱患點和責任人向社會公佈。同時,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分類開展科學防治。全省國土資源、水利、氣象、交通等部門聯動配合,各級國土資源系統上下聯動,工程建設領域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制度。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區,開展2334項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1248項應急排危除險簡易治理,恢復重建3420處群測群防體系,實施28674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工程。

    由於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且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動態性,及早發現隱患、及早落實防災措施、及時將其納入掌控範疇等極為關鍵。近3年來,我省地質災害調查採取群專結合的多舉措核災、分層次的專業性普查和分時段的複合查災等多種形式,充分發動群眾識災、報災,迅速組織專業單位現場排查,及時納入專業化防治體系。在汛期的重點時段裏,堅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後核查。建立多層次、分時段、立體化、動態化的查災制度,找準隱患點。

    全面發動群眾、全民參與防控,是我省防治地質災害的寶貴經驗。全省建立了省、市、縣、鄉、村、社六級聯動的群防群測體系,實行專業性核查與群眾參與的動態核查相結合,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逐點劃定危險區,有針對性地編制防災預案,明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避災場所等,掌握了防災主動權。(記者 劉云云)

 
 
 相關鏈結
· 徐紹史:更加自覺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
· 徐紹史向中央媒體介紹國土資源部十二五工作思路
· 徐紹史:我國國土資源保護和監管秩序持續向好
· 徐紹史:發揮管理智慧加強研究分析 持續推進改革
· 喜雨潤大地——徐紹史帶隊到河北省考察調研側記
· 徐紹史:解決農民生産生活和長遠生計保障問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