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主辦的“2011’中國漁業經濟專家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漁業大國雖然確立,但漁業強國尚須努力,“十二五”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安為先、以養為主,保安全、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增收入、奠基礎為指導,認真分析新情況、新困難和新問題,深入研究對策和政策,全力推進漁業經濟繼續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實現漁業現代化和建設漁業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農業部漁業局局長趙興武在作主題報告時透露,“十二五”我國發展漁業經濟,將堅持保障供給與確保安全並重、生産發展與生態養護並重、優化結構與夯實基礎並重、國內開發與海外拓展並重、立足産業與著眼大局並重、建設現代漁業與促進漁民增收並重,始終把確保漁業生産安全和有效供給,漁民持續較快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把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漁業科技創新作為根本動力,經過五年不懈努力,力爭達到漁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主要水産品供給充足,初級水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水産品作為國民主要營養來源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生産區域佈局更趨合理,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全面深入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水平較大提升,高效特色集約的水産品加工業逐步形成;漁業權制度進一步完善和鞏固,漁民生活更加殷實,“連家船”漁民上岸定居問題基本解決,努力實現生産發展、漁民增收、産品優質、生態文明、平安和諧的漁業發展新格局。
據趙興武介紹,“十二五”我國現代漁業建設將重點抓好十大工程,即漁業安全工程,主要包括漁船安全生産,水産品質量安全,漁業水域生態安全和資金項目安全,通過各級漁業部門建立漁業安全責任制,明確責任人,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漁業安全生産事故、不發生重大水産品質量安全事故,努力建設和諧漁區,打造平安漁業。良種推進工程,大力推廣、應用國際先進現代育種技術,重點建設大宗品種和優勢出口品種的遺傳育種中心,提高水産養殖品種遺傳改良率;完善現代漁業水産原良種體系,加快水産原種場和水産良種場建設,提高水産苗種質量和良種覆蓋率。健康養殖工程,加快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和養殖區域佈局,努力推進北參南養,大力發展深水網箱,一塘多養,稻蟹雙收,一水兩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加大低窪鹽鹼地、山區溪流等養殖資源開發力度,合理控制、科學規劃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域養殖容量;加快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努力培養一支服務意識強、技術水平高的水産養殖疫病防控隊伍。持續捕撈工程,加強漁船建造管理,推進漁船漁機標準化建設;加強漁具漁法規範管理,加快制訂捕撈漁具準用目錄和各種漁具的限制使用措施,合理調整捕撈作業結構和漁船、漁具規模;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發展壯大公海大洋性漁業;積極建設多功能海外綜合開發基地,逐步建立産供銷一體、內外貿貫通的遠洋漁業産業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遠洋漁業企業和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加工流通工程,依託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以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為核心,以水産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為依託,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培植壯大一批加工裝備先進、人員素質過硬、管理水平一流、帶動能力強的現代化水産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水産品加工業集群式發展和優化升級;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産品和加工副産物的高值化開發與利用,鼓勵加工業向海洋生物制藥、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領域延伸,開發多樣化、優質化、方便化、安全化和營養化的加工水産品;推進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管理規範、輻射力強的水産品批發市場;加快冷鏈系統建設,實現産地市場和銷地市場冷鏈物流的有效對接;積極培育大型水産網絡交易平臺,引導開展水産品電子商務,推動單一的傳統營銷方式向多元化現代營銷方式轉變;促進産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文化、休閒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形成特色、示範帶動的原則,圍繞城鎮化進程、新農村建設和旅遊業發展,結合漁港建設、增殖放流、海洋牧場建設,大力發展濱海港灣、休閒垂釣、觀光旅遊、觀賞漁業、展示教育等多種形式的休閒漁業基地和休閒漁業示範區,通過發展休閒漁業,拓展漁業功能,保護傳承和發展漁文化,促進漁民轉産轉業和漁民增收。設施裝備工程,加強水産原良種場繁育、水生動物防疫和水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設施裝備建設;“十二五”末力爭完成2000萬畝低産老舊小池塘改造;大力發展設施漁業,推進水産養殖實現機械化、自動化;配套完善航標、港口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加強“信息化、數字化、防災型”漁港建設,力爭到2015年,平均每150公里海岸線有一個一級以上漁港,加上二級漁港和避風錨地,使70%以上漁船實現就近避風和休漁;加快全國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升級改造、漁政執法船建造和執法基地建設,健全完善漁船動態管理、安全通信等系統建設。科技創新工程,重點開展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資源養護、節能減排、水産品加工和宜漁水域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研究,進行技術集成並加快轉化應用;積極推進基層水産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探索推廣機構與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漁民合作的新機制,構建以水産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産學研單位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水産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按照“關鍵人才重點培養、急需人才優先培養”的原則,加強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培養,以充實基層、強化服務、注重實效為重點,加強漁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建設,以提高漁民科學發展理念、掌握應用現代技術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漁業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以漁船節能為切入點,推進養殖、加工、漁港等各領域節能、節水減排及循環利用、綜合利用,積極引導、推廣和應用節水、節能、減排型水産養殖技術和模式;推行漁船標準化改造,研發設計節能型漁船,發展玻璃鋼漁船,推廣漁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産品,更新淘汰高能耗漁船。增殖養擴工程,統籌規劃增殖放流的主要物種和重點水域,擴大增殖品種、數量和範圍,提高放流苗種質量,科學評估放流效果,到2015年實現增殖放流各類水産苗種340億尾;推進以海洋牧場建設為主要形式的生態修復行動,因地制宜地開展增養殖礁、生態礁、資源保護礁和遊釣休閒礁建設;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海洋生態修復示範區建設,使60%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和一批重要水産種質資源、典型濕地及水域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加強重要水産種質資源産卵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保護與管理,保護水生生物物種。政策法規工程,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保障體系和法律法規保障體系,科學設計、精心謀劃一些重大政策扶持保障措施,增強扶持保障措施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