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僑辦7日在京舉行“華僑華人與辛亥革命”座談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08日 15時23分   來源:僑辦網站

    中國國務院僑辦7日在北京舉行“華僑華人與辛亥革命”座談會,來京出席中央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活動的18位海外僑胞代表參加座談會。他們表示,海外僑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遺訓,為促進祖(籍)國和平統一大業、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做出新貢獻。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許又聲指出,不管是在北美還是東南亞,不管是革命力量、革命經費還是思想傳播,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都得到海外華僑極大支持。孫中山一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每一次武裝起義的經費及骨幹都來自海外僑胞;在殉難的黃花崗86位烈士中,華僑烈士有31位。

    香港僑界社團聯合會會長余國春説,孫中山自述“革命思想發源於香港”。香港是辛亥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年輕的中山先生在香港讀書達9年之久;孫中山先後在香港創建了興中會和同盟會分支機構,他發動的10次武裝起義中有6次以香港為主要策源地。“可以説,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留下了光耀韆鞦的歷史功績”。

    “我海外同志,昔與文艱苦相共。或輸財以充軍實、或奮袂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歷十餘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美國北加州僑領方李邦琴援引孫中山的演講辭闡述華僑對辛亥革命的貢獻。她還介紹了美國50多個華僑華人民間組織共同策劃、參與的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系列活動,包括舉行座談會、圖片展、大型歌舞演出,出版《少年中國和孫中山》專輯,拍攝《少年中國》專題紀錄片以及發行首日封等。

    馬來西亞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指出,革命黨人開展輿論宣傳,主要是以國外為基地,以海外華僑和留學生為主力軍。據統計,從1906年至1912年,由海外出資或參與創辦的革命報刊有23種,成為革命輿論宣傳的強有力武器。海外華僑還是革命組織的中堅力量,武昌起義爆發後,更多僑胞回國參戰,僅馬來西亞華僑礦工回國的就有2000多人。

    在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將軍的女兒、美國北京聯合會會長張素久看來,“孫中山不僅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建設家”。他早早就畫出了中國建設的藍圖《建國大綱》,這幅藍圖是由中國政府和人民實現的。她説,“辛亥革命的精神激勵著中國人,中國人正在建設孫中山期待的新中國”。

    據悉,18位海外僑胞代表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等12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鏈結
· 安徽省政府與國務院僑辦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僑辦、民政部等揭開"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三大疑點
· 僑辦副主任趙陽走訪考察橫濱和神戶兩家華文僑校
· 僑辦與中國海外交流協會表彰優秀海外華文教師
· 李海峰希望澳門僑界社團組織與僑辦保持緊密聯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