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三年完成地震災後重建 甘肅隴南實現歷史跨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0日 11時06分   來源:甘肅日報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3年只是短暫一瞬間。

    然而,在隴南的發展史上,“5·12”地震災後重建的3年,卻無疑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

    3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舉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科學有序地推進災後恢復重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截至2011年9月30日,隴南市22.8萬戶農村居民和1.46萬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任務全面完成;18.6萬戶農村居民和4萬戶城鎮居民住房得到了維修加固;558所學校和258所衛生醫療機構的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投資9.26億元的特殊黨費援建項目全面完成;1110公里的國省幹線公路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

    如今的隴南,一個個災後建起的新村整齊漂亮,一座座新建的學校、醫院現代氣派,一條條重建或拓寬改造後的公路如彩帶在大山深處延伸。穿越災難後,隴南大地處處充滿勃勃生機與活力。

    災後重建 民生為首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能不能把2000多個災後重建項目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動力,很大程度取決於科學的決策和長遠的規劃。“地震後,村子被毀,搞重建,我們從山上搬了下來,家家戶戶不僅住上了亮亮堂堂的新房子,還吃上了自來水。我們的生活條件至少進步了20年。”藏族漢子金潤生的一席話,説出的不僅是陽志山新村82戶人家的心聲,也是搬進新居的23萬農村重建戶的肺腑之言。

    隴南市有五保供養老人16536人,受地震和暴洪災害影響,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艱難。隴南市以災後重建為契機,建起了19所敬老院和431所五保家園,並配備了傢具、家電和其他生活用品。鄉鎮派專人管理,每個五保家園還有縣上單位定點幫扶。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目前,全市“五保”老人都在新家裏安享晚年。

    災後重建中,全市有11163戶農村受災戶經濟困難,市上實行了由市縣區領導和部門延伸到戶的幫扶措施,為每戶資助4000元,幫助他們建起了新房。

    “市委號召幫扶特困戶建房,其實質是讓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掂一掂自己肩頭的擔子。不管什麼原因,只要有一戶受災群眾沒有住上新房,那麼重建就不能算完成。災後重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催生隴南巨變的民心工程,群眾滿意是標準。”隴南市委書記王璽玉説。

    翻開隴南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時間表,每一頁都浸透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運籌——

    震後10天,完成176萬人的應急安置;

    震後100天,完成50多萬人的過渡性安置;

    震後不到1年,農村和城鎮22萬多戶震損住房修復加固全面完成;

    震後不到2年,22.8萬戶農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

    震後3年,1.46萬戶城市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全市災後重建的558所學校和258所衛生醫療機構全部建成。

    環境升級 生活提質

    再次走進康縣陽壩鎮龍潭村,曾經一片廢墟的小村莊已變身陽壩景區的旅遊點。3年來,這個小村莊從斷壁殘垣中重生,成功轉型為集山區休閒度假與觀光生態特色農業為一體的經濟型旅遊村落。

    隴南災後農房重建沒有簡單地“原地起立”,而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把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最終的目的。該市在重建中與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相結合,全面規劃佈局,提檔升級,村莊佈局、村落設計結束了散亂無序的狀況,不僅改善了居民住房條件、優化了城鄉整體佈局,也讓群眾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重建的551個村,每戶人家通上了自來水、沼氣池和有線電視,配備了太陽灶、硬化了村內道路。每個村都修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室,人口多的村還新建了文化廣場、學校和衛生所。

    在康縣岸門口衛生院,嶄新的醫院大樓,診斷室、治療室寬敞明亮,那些過去只有縣城大醫院才有的B超、心電圖等醫療設備一一齊備,醫院還開設了特色鮮明的中醫理療室。“過去有病總想著往城裏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很好的醫療服務。”前來看病的村民夏順明説。

    災後重建的中小學校,不僅僅是當地質量最好的建築,還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武都八一中學高二學生王彩麗説:“以前,學校沒有學生宿舍,我們離家遠的學生租學校周圍的房子住,放學後,自己支鍋、劈柴、生火、做飯。現在,新校園裏有乾淨衛生的餐廳,還有舒適的宿舍,我們感覺很幸福。”

    為了在重建房屋的同時,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隴南市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和文明長廊建設活動,對公路沿線20個鄉鎮、310個村社進行綠化、美化、亮化。群眾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生活習慣逐步形成,物質重建與構建精神家園在山鄉同步向前。

    每天,康縣尚德鎮尚德村保潔員張蘭花都要推著垃圾車清掃村內垃圾,並送到村裏的焚燒池進行焚燒處理,不能燒的,送到村垃圾填埋場統一處理。“震前,我只在城裏見過垃圾車。新房建成後,村裏修了垃圾中轉房和垃圾填埋場、還配備了果屑箱。”張蘭花説。

    浴火重生 發展起跳

    一條條新鋪設的公路平坦寬闊、一座座大橋飛架江河兩岸、一個個加緊施工的新城區呼之欲出……在隴南採訪,這裡交通、城建等基礎設施災後3年來的升級換代同樣令記者驚訝。

    如今,蘭渝鐵路、蘭成鐵路、武罐高速公路、成武高速公路全面開工,隴南支線機場選址敲定,國省幹線公路災後重建任務全面完成……隴南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形成。

    記者驅車從成縣到武都,平展展的油路在山間蜿蜒向前。行車途中,不時會看到寬敞的臨時停靠點,這在原來隴南狹窄的公路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隴南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鄭作棟告訴記者,災後重建以來,隴南境內恢復重建的國省幹線公路有國道212、316線,省道205、219線等11個項目、1110公里,總投資35億元,目前全部竣工。根據災後重建規劃,市上還實施了農村公路建設8690公里,目前已完成建設任務,累計完成投資7.2億元。

    康縣望關鄉徐羅村位於山區,交通條件十分艱苦。通過災後重建,一條長10公里的環村路把全村4個社和江武公路連在一起。“原來趕趟集,來回需要整整半天,碰上雨雪天,十天半月下不了山不説,還時時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脅,現在外出方便多了,感覺一下子跨越了幾十年!”48歲的村民羅維川説。

    據隴南市代市長孫雪濤介紹,為了讓交通、城市建設、旅遊景點、防災減災設施等在重建中實現大步跨越,隴南市委、市政府緊抓災後重建、中央擴大內需和深圳援建的機遇,先後開工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生態修復、旅遊服務設施、土地整理復墾等恢復重建項目3905項,目前,已竣工3823項,完成投資390.1億元,佔已落實資金重建項目總投資372.5億元的104.7%。這樣的大規模建設,強壯了隴南的筋骨,提升了隴南的人居環境。

    自強奮進 破障前行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困難能戰勝”,“災難不是絕望,堅強就是希望”,“千難萬難,以幹克難,美好家園靠雙手實現”……災後重建3年來,這樣的標語在隴南隨處可見。

    3年來,在社會各界大力援建的同時,隴南廣大幹部群眾在隴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走出地震陰霾,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用自己的雙手重建家園,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地震中,武都區柏林鄉浩家溝村房屋倒塌不説,村內出現多處地面裂縫、山體滑坡。原址上根本無法建房,山下土地又很緊張,實在沒辦法,把新村選在了一處亂石窖。面對房子一樣大的石頭和陡峭的山坡,村民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男女老幼齊上陣,硬是在亂石叢中蓋起了新房。

    從山上的村莊舊址到已搬遷入住的重建新村,光山路就要走一個多小時。一邊要照顧舊址63戶村民的生活,一邊又要隨時照看新村建設情況……在舊址新村之間,文縣臨江鄉蔣馮村村支書蔣向東一走就是兩年。“災後重建中,各級幹部工作量是以往的好幾倍,根本沒時間好好休息。不少幹部肩上擔子重,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趟家;一些幹部幾乎天天在重建點上奔波,顧不上休息,實在困得不行,就在車上或辦公室裏打個盹。”隴南市委書記王璽玉這樣概括。

    為了幫群眾早日蓋好房子,市委、市政府在重建任務艱巨的重災村實行部門包村、幹部包戶的災後重建幫扶責任制,確定每位市級領導和縣區黨政班子成員,每個市縣直部門都包乾幫建一個村,市縣直部門的科級以下幹部每人包若干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帶領群眾重建家園。真正做到了群眾不入住新房,幫扶不停止,單位不脫鉤,幹部不撤離。這些駐村幹部自帶被褥,自帶乾糧,住到村上,組織和幫助群眾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3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深圳市及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下,隴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致,共同奪取了災後重建的偉大勝利,形成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知恩圖報,勇往直前”的災後重建精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建設美好新家園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隴南地震災區如浴火的鳳凰,涅槃重生,振翅高飛!破碎的山河已經被希望的新綠覆蓋,悲傷已為新生的喜悅替代,災後重建鑄起的一座座豐碑,已矗立在隴南的山鄉、村社…… (周者軍)  

 
 
 相關鏈結
· 甘肅隴南:廢墟上建起新希望
· 甘肅隴南基本完成5萬餘戶城鎮住房維修重建工作
· 甘肅隴南市成縣至武都的高速公路正式開工建設
· 牽掛·重生——甘肅隴南災後重建新村龍潭村探訪
· 甘肅隴南成縣災後“生命線工程”取得新進展
· 甘肅:隴南災後重建大規模撤並學校調整教育資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