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環境保護部召開黨組中心組集中(擴大)學習會,傳達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周生賢主持會議並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以環境文化的繁榮推動環保事業新發展。
周生賢説,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高度,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對於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各級環保部門要深入學習,認真貫徹,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行動統一到《決定》的目標、任務和部署上來,不斷增強發展和繁榮環境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新的起點上開創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新局面。
周生賢指出,十七屆六中全會主題重大、內涵豐富。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全會的精神實質,重點要把握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回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成就,強化建設生態文明的信心和決心。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再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同發展,不斷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環保系統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通過回顧黨領導文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堅定加強環境文化建設的自信和自覺,推動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共同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二是認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形勢,強化環境文化建設的使命和責任。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民的熱切願望。環境保護工作者要自覺肩負起宣傳環保理念、弘揚環境文化的歷史重任,以環境文化的發展推動環保事業的繁榮,興起環境文化建設的新高潮。三是明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任務,強化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能力和動力。《決定》從精神導向、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了“文化興國”的戰略部署,強調文化發展改革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改革開放,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環保戰線各級黨員幹部要認真落實《決議》提出的“一個目標”、“五個堅持”,將其作為環境文化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要求,結合環保實際,深入研究思考、挖掘自身潛力、積極採取措施,以環境文化建設工作的實際成效,為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做出新貢獻。
周生賢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必須緊密結合實際,真抓實幹,在推進環保中心工作上下功夫、見實效:一要把全會精神落實到環境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中去。環境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當前,要按照黨的十七大關於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總要求,以六中全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環境文化建設;要加大環境新聞宣傳力度,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倡導綠色生活,積極引導綠色發展,使保護環境成為一種文化自覺,貫穿於人們生産生活的全過程,為推動環保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氛圍。二要把全會精神落實到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的宣傳貫徹中去。要把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與即將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宣傳貫徹有機結合起來,協調各類媒體,採用各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七次大會精神。要把學習全會精神的理論成果,轉化為貫徹落實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實踐成果,推動環保事業邁上新的臺階,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八大。三要把全會精神落實到環境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中去。要以六中全會精神為統領,在已經開展的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基礎上,按照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地做好環境報刊的轉企改制工作。通過環境文化體制改革,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整合資源,苦練內功,進一步增強環境文化産業闖蕩市場的實力與能力,進一步激發環境文化的動力和活力,在新的起點上,為推動環保事業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四要緊緊圍繞國家文化發展目標和戰略,找準環保工作與文化建設的集合點與著力點。環境問題既是政治問題、科技問題,也是文化問題。環境保護工作的加強,環境文化的普及,環境質量的改善,與國家文化發展目標和戰略息息相關。在“十二五”期間,要集中精力辦好四件大事:第一,以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為實踐主體,豐富完善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和文化內涵。繼續深化對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建設生態文明的認識,夯實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積極推進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第二,以修改《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全面構建環境法律法規框架。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做好《環境保護法》修改工作,重點解決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不落實、司法保障支持不夠、一些制度不符合當前實際、與各單項法律法規不銜接等問題,更加突出強化《環境保護法》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環境標準建設。第三,以組建環境保護部為契機,理順健全環境保護職能和組織系統。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環境保護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職能和隊伍建設,強化生態保護。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和督察體制機制,加強國家環境監察職能,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人才發展規劃,強化環保隊伍建設。第四,以完成節能減排指標為主要任務,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抓好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堅決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任務,鼓勵各地實施區域性特徵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推動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吳曉青、周建,紀檢組長傅雯娟,黨組成員胡保林、何捷,總工程師萬本太,核安全總工程師楊朝飛出席會議。
機關各部門副司局級以上人員,各在京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