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關於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決定
(2011年11月18日中國共産黨浙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結合浙江實際,就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建設文化強省的重大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的熱切願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浙江的文化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浙江要順應科學發展新要求,把握文化發展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落實中央對浙江提出“走在前列”的總體要求,就必須切實擔負起為文化強國建設先行探索的重大責任,加快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二)建設文化強省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當前,浙江經濟發展進入加速轉型期,社會建設進入整體推進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突破期,文化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更加凸顯,但我省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任務更為緊迫;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文化發展還不夠平衡,文化産品與服務還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文化産業規模較小、結構不合理,實力和競爭力還有待提升;在國內外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文化高端人才較為缺乏,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我省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就必須切實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切實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過上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三)建設文化強省的現實基礎和有利條件。我省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人文優勢明顯,文化發展基礎良好,素有“文物之邦”之稱。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省委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激發創造活力,對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1999年,省委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任務;黨的十六大以來,省委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把加快建設文化大省作為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重要內容,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方面,率領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發展體系等“三大體系”,深入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産業促進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項工程”,紮實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衛生強省、體育強省等“四個強省”建設。我省十多年的文化大省建設,顯著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浙江的文化軟實力,為文化強省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同時,我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文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撐。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建設文化強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推進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不斷開創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局面。
二、正確把握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總體要求
(四)建設文化強省的指導思想。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增強先進文化的凝聚力、公共文化的服務力、文化産業的競爭力、文化發展的創新力、區域文化的影響力和文化人才隊伍的支撐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浙江特點的文化建設新路子,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
(五)建設文化強省的總體思路。在鞏固文化大省建設成果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發展體系等“三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産業促進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項工程”,重點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公民道德養成計劃、文藝精品打造計劃、網絡文化和現代媒體建設計劃、重大文化設施建設計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計劃、文化遺産傳承計劃、文化産業倍增計劃、對外文化拓展計劃、文化名家造就計劃等“十大計劃”,以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更加全面發展,推動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更加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推動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把浙江建設成為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産業發達、文化氛圍濃郁、文化形象鮮明的文化強省。
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文化産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民生切實改善,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産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經營機制充滿活力,文化改革發展的宏觀環境切實優化;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一批文化領軍人物脫穎而出,民間文化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努力基本建成與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文化強省。
(六)建設文化強省的基本原則。
——堅持先進文化引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園。
——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正確把握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更好地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堅持協調發展。促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重視發揮文化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著力推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統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促進文化資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實現重點突破和均衡發展相結合、長遠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切實推動文化建設科學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注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地弘揚浙江精神,廣泛吸收借鑒國內外文明成果,積極推進文化觀念理念、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
三、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七)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幹部、教育人民群眾,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等為主陣地,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完善領導幹部述學、評學、考學辦法,著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科學理論和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積極探索和運用報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等新聞媒體開展理論宣傳,組織編寫通俗理論讀物,深化“社科普及周”和“人文大講堂”等社科品牌建設,推動科學理論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掌握、所運用。堅持黨政領導聯絡高校制度和到高校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揮高校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生動實踐,聯絡幹部群眾思想實際,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有説服力的回答,引導幹部群眾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深入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組織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堅定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九)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勵人們把愛國熱情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廣泛開展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以思想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組織開展“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大力弘揚浙江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續開展“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認真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的有關政策,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和使用。深入實施《2011—2015年浙江省紅色旅遊發展規劃》,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廣泛開展優秀共産黨員、勞動模範、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評選宣傳活動。
(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全面實施公民道德養成計劃,制定實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守規則、重禮儀、懂感恩、講誠信、有責任、做好事的良好道德風尚。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廣泛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深化文明出行、文明用語等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建立和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大力弘揚慈善文化,促進慈善公益事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文明生産、文明生活,促進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提升城鄉文明程度。深入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快完善學校德育體系,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深入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春泥計劃”,紮實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深化網絡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形成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的良好風尚。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著力打造“信用浙江”。全面實施《浙江省領導幹部德的考核考察評價辦法(試行)》,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促進“法治浙江”建設。創新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深入開展科普教育,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六進”活動,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四、推動優秀文化産品創作生産
(十一)積極打造文藝精品。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推動和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推出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文藝作品。全面實施文藝精品打造計劃,加強文化精品創作生産規劃,建立浙江文化創作題材庫,重點推動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現實題材、青少年題材、新農村建設題材等作品的創作。加大對文藝創作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精品創作生産的組織化和市場化機制,努力形成一批文學、戲劇、電影、電視、動漫、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個門類的文藝精品。切實抓好“五個一工程”等國家級重大獎項參展參賽作品的創作生産。支持和鼓勵中小型文化內容服務企業的發展,形成一批以提供影視、演藝、文化數字信息、文化資訊等為主的內容提供商。大力弘揚浙江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國內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增強文化産品時代感和吸引力。
(十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堅持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研究,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更好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對浙江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整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加強優勢學科和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加強社科院、黨校和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機構建設,推進新型“智庫”建設。進一步加強對浙江文化發展戰略的研究。深化與中央科研機構和大院名校的合作。加快各級社科聯組織建設。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管理機制創新,加大對人才和精品的激勵力度,激發廣大社科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示範引導作用,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品牌建設,繼續實施省級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擴大浙江學者和浙江學術影響力。
(十三)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把握新聞媒體的政治導向、價值導向和穩定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充分發揮黨報黨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在輿論引導中的核心作用,發揮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多層次、多角度輿論引導的特色和優勢,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新格局。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精心組織重大主題報道,形成正面輿論強勢。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從群眾關注點入手,科學解疑釋惑,有效凝聚共識。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加快構建覆蓋黨委、政府、高校、企事業單位的全方位新聞發佈體系。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推動解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維護人民利益,密切黨群關係,促進社會和諧。加強新聞品牌建設,打造若干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媒體和名專欄、名節目。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教育,自覺抵制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堅決杜絕虛假新聞。
(十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按照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實施網絡文化和現代媒體建設計劃,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網絡文化。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加大網上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和典型宣傳的力度,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用正確輿論引導廣大網民。堅持開展各種形式的領導幹部與網民互動交流活動,建立健全網民留言辦理長效機制。加強網絡文化産品的創作生産,積極參與國家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浙江文化的網絡傳播。大力推進“浙江記憶”特色數據庫建設,培育“浙江精品出版網站”,製作生産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力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發揮主要商業網站建設性作用,培育一批網絡內容生産和服務骨幹企業。加強和改進互聯網宣傳管理,加快形成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加強對論壇、博客、微博客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訊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督促網絡服務和運營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深入開展網絡文化環境整治行動,依法懲處和打擊傳播有害信息行為。加強互聯網有關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技術手段和監管平臺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規範、科學、系統、動態管理水平。
(十五)完善文化産品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新聞觀教育,深化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教育,深化拓展“三項學習教育”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深化“與時代同行”——作家藝術家深入生活等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的最高標準,推出更多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精品力作。堅持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加大對産生良好社會影響的文化作品的獎勵力度,建立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評價機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評獎機制,規範各類文化獎項評比,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度。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加大優秀文化産品推廣力度,設立專項藝術基金。推動和鼓勵主流媒體、公共文化場所在資金、頻道、版面、場地等方面為展演展播展映展覽優秀文化作品提供條件、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