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國農學會、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和桂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農業部鄉鎮企業局支持的“2011全國休閒農業創新發展大會”在桂林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農學會都市農業與休閒農業分會理事長舒惠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陳際瓦,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劉秀晨,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天佐等領導出席大會併為廣西休閒農業“十佳名村、十佳名節、十佳名品”授牌。
舒惠國在講話時指出,休閒農業作為大有可為的朝陽産業,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和潛力。“十二五”時期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地方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特色,明確區域、市場、形態和功能定位,走地方特色發展道路;要注重文化內涵挖掘,把鄉村傳統文化作為其吸引力的核心源泉,把古樸、自然、純真的民間文化作為休閒農業持續發展的保證;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在開發過程中,不能因經濟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破壞農村傳統民居,降低文化格調,應形成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要堅持點線面發展有機結合,發揮特色點的示範帶動作用,在點的基礎上,拓展完善産業鏈條,與相關旅遊景區進行資源整合,構建區域旅遊産業聯盟,形成産品各異、市場一體、效益共生的大旅遊區;要加強休閒農業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提高從業者的自身素質和經營服務水平,做到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産業發展,用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提升産業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進一步推動我國休閒農業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
張天佐在報告中提出,發展休閒農業是一項長期性的戰略任務,要遵循“以農為本、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強化服務、規範管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以大中城市周邊、名勝景區周邊、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五類地區為重點,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場所,圍繞農業生産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科學規劃,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實現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更好更快發展。據他透露,2012年農業部將啟動實施全國重要農業物質文化遺産發掘和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推介活動,加快推進休閒農業創意産業的發展。
此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劉秀晨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的近二十位專家,圍繞休閒農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從休閒農業文化建設、産業升級、創意與設計農業、休閒漁業規劃、觀光葡萄建設、台灣休閒農業經驗以及都市農業、城郊農業、景觀農業等方面作了精彩報告。
為快速推進我國休閒農業科學發展,會議提出了五點倡議,一要因地制宜,注重農業與農村文化的傳承保護,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注重保護耕地資源,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挖掘休閒農業的社會價值和科普價值,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金融、體制、機制的保障,夯實發展基礎,真抓實幹,推動休閒農業産業上水平、上規模、上臺階;二要正確處理好休閒農業産業發展與大農業産業的關係,充分利用好現有農業生産和農村生活資源做好休閒農業文章的同時,通過休閒農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特色農業産業和生態農業産業的快速發展,拉動農産品加工産業的進步,進一步發揮休閒農業産業對農業産業化經營的聚合和龍頭作用;三要進一步加強休閒農業行業的幹部隊伍建設,強化行業的指導、服務和監督職能,切實加強休閒農業産業發展所需求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從業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服務技能水平;四要注重保護農民利益,不斷探索多種形式的利益結合機制,讓農民收入與産業發展同步增長,充分發揮休閒農業在增加農民收入中的帶動作用;五要加強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深入總結和提煉休閒農業的有效模式,不斷完善休閒農業的理論基礎,拓展休閒農業的內涵和外延,切實加強産學研的合作,提高休閒農業産業的服務能力和綜合效益,提升休閒農業産業化經營現代化的水平。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休閒農業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國休閒農業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200億元,年接待人數突破4億人次,帶動了1500萬農民受益。值得一提的是,廣西以特色山水為基礎、以特色農業為重點、以特色文化為拓展,創新發展特色休閒農業,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山水嵌合型、民俗融合型、城郊休閒型、景區補充型、長壽養生型、濱海漁家型”等休閒農業示範點,精心打造了15條風格各異的休閒精品線路,獨特的廣西休閒農業風格讓休閒農業成為了提升幸福指數的誘惑之旅,成為了收穫心靈感悟的和諧之窗,成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康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