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教育規劃綱要 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創醫學教育發展新局面
——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1年12月6日)
教育部部長 袁貴仁
教育部、衛生部聯合召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深入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強力支持。
一、大力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是醫學教育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和衛生事業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醫學教育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第一,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教育規劃綱要為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圍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一核心任務,對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出深刻闡述。這是新世紀以來我們黨對高等教育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部署和要求。講話明確指出了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突出強調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希望大學生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教育規劃綱要為包括醫學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了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和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層次科研、醫療、衛生管理等人才隊伍建設;要求調整高等學校醫學教育結構和規模,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加大醫學教育投入,提高醫學教育質量。黨中央、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對醫學教育更好地服務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醫學教育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第三,醫學發展新趨勢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挑戰
一是醫學的社會性更加突出。醫學直接關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健康需求的廣泛性更加凸顯。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更趨全面、個性與多樣,更加注重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方面面整體健康。醫學任務正從以防病治病為主逐步向以維護和增進健康、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為主轉變,醫學模式正由傳統的生物模式向著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
三是醫學公平性更加重要。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成為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能不能以有效的體制機制保證醫學的公平性,體現著社會的公平與進步。四是醫學整合性更趨明顯。醫學正在突破傳統的局限,向更加廣闊的學科領域發展。五是醫學國際化加速發展。醫學標準日趨國際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國與國之間衛生關聯性不斷上升,使得醫學國際化趨勢日益凸顯。
面對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醫學發展的新趨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醫學教育還不完全適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時代發展的需要。醫學教育規模、結構有待優化,尤其是服務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工作亟待加強;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醫學生職業素質及實踐能力亟須提高;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完善,尤其是綜合性、多科性大學辦好醫學教育的體制機制亟須創新和完善;醫學教育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有待強化,尤其是醫學教育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動性亟須增強。因此,醫學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一是要求醫學教育更加主動服務國家醫改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醫改需求,滿足醫改需要,是歷史賦予醫學教育的新任務、新使命。劉延東國務委員在視察首都醫科大學時,特別強調了醫學教育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問題,提出了“四個圍繞”的明確要求,即圍繞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紮實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圍繞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面向基層醫學教育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改革;圍繞住院醫師規範化制度建設,探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新模式;圍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把醫學教育規律同高等教育規律緊密結合的有效辦法,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落實“四個圍繞”,必須從醫改大局出發,牢固樹立醫學教育為醫改服務的觀念。只要是醫改需要的,醫學教育就要努力做好;只要是有利於醫改的,醫學教育就要積極探索實踐,努力發揮醫學院校人才資源優勢,形成醫學教育積極主動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是要求醫學教育更加突出質量提高。提高質量是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提高醫學教育質量,最根本的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為此,要堅持走以質量提高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培養具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創新精神的醫學人才,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醫學人才成長道路,實現醫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歷史性新跨越。
三是要求醫學教育更加著力推進綜合改革。必須著力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改革意識、服務意識、憂患意識;必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著力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質量評價等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大力推動改革試點和探索;必須動員、吸引廣大師生、醫藥衛生界乃至社會各界支持、參與、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圍。
四是要求醫學教育更加注重交叉整合、協同發展。適應醫學交叉整合趨勢,醫學教育要增強學科整合、學科交叉融合以及協同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推動醫學基礎與臨床的轉化與整合,推動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整合,推動醫學人文與醫學科學的整合,推動醫學教育和社會醫療保健服務的整合。要加強高校與高校、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醫院的深度合作,整合資源,聯合攻關,形成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五是要求醫學教育更加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一定意義上,醫學無國界。醫學教育必須加大開放交流力度,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教學、科研、醫療機構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絡,開展實質性、深層次、緊密型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國際交往與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國際化醫學人才,開展更加廣泛的高水平科學研究,使醫學教育實現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超越。
總之,面向未來,醫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服務醫改,更加積極主動地為醫藥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把質量提高作為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大力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必須堅定不移把培養和造就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各類醫學人才作為中心任務,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高水平醫學人才的迫切需要;必須堅定不移推進醫學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促進醫學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培養卓越醫學人才
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遵循醫學教育規律,著力於醫學教育發展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緊密結合,著力於人才培養模式和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突破,著力於醫學生職業道德和臨床實踐能力的顯著提升,著力於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明顯加強,加快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為發展醫藥衛生事業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改革按照“整體設計、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大力推進”的工作原則,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需求導向,優化醫學教育人才結構
醫學教育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適應醫藥衛生事業對醫學人才的需要,科學調控教育規模,著力優化人才類型結構,逐步完善學制學位體系。
一要相對穩定醫學教育總體規模。二要適應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按需培養三年制農村實用型初級全科醫生。三要適應國家醫學創新和國際競爭需要,穩步發展長學制醫學教育,培養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四要適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戰略部署和要求,著力構建、發展“5+3”模式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即5年醫學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培養高水平的執業醫師。這是醫學教育結構優化、學制學位調整的重要方向。
今後,教育部將會同衛生部大力推進以“5+3”為重點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緊密銜接,加快培養高層次、高水平、應用型的醫學專門人才。
第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醫學人才培養水平
人才培養模式是醫學教育改革的“瓶頸”問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強化三個方面的改革。一是醫學教育,德育為先。這既是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也是醫學教育的特殊要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醫學教育全過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醫學生獻身祖國醫藥衛生事業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加強以醫學生職業道德、職業倫理和職業態度為基本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民眾的健康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要大力加強醫學生人文關懷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使醫學生具有關愛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團隊合作的良好職業素養。二是醫學教育,能力為重。實踐教學是保障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也是當前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嚴重“短板”。高等醫學教育要深化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推進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模式的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提高醫學生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制定臨床能力培養標準,規範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全面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三是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生評價方法。要積極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啟髮式、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評價方法,注重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評價,大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強化條件建設,增強實踐教學能力
醫學教育實踐性很強。要切實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大力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
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臨床教師隊伍。高水平的臨床教師隊伍是保證高質量臨床實踐教學的關鍵。要科學制定臨床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優化臨床教師隊伍結構;要大力加強臨床教師育人為本的師德師風、醫德醫風建設,增強臨床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要完善臨床教師編制管理辦法,嚴格臨床教學職務的聘任制度,明確附屬醫院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學責任和義務,把教學工作水平作為聘任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條件,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臨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投入;要大力表彰獎勵在教學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臨床教師,鼓勵名醫為本科生授課;要建立臨床教師參與教育計劃制定的機制,鼓勵和支持臨床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教育部將實施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項目,在全國重點建設一批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高等醫學院校要積極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加強對臨床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培訓,努力提升臨床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要加強高校附屬醫院建設。醫學生近一半的修業年限在附屬醫院,附屬醫院是醫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實踐教學的主陣地。教育、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共同研究制定各類臨床教學基地標準,加強臨床教學基地的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對各類臨床教學基地的投入。教育部將會同衛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結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建設,在高校附屬醫院建設一批集醫學生實踐教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為一體的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各地教育部門也要加強與當地衛生、發改等部門的合作,加強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附屬醫院的改革發展,把附屬醫院教學、科研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加強指導和支持,切實加大對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的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附屬醫院要把教育教學作為醫院工作的重要任務,確保各項投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三要加強社區和公共衛生實踐教學等基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社區和公共衛生實踐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了解國情、民情、醫情,增進對人民群眾感情和增強基層防病、治病能力的有效途徑。教育部在“本科教學工程”1000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計劃中,將對醫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給予重點支持,並同衛生部等部門聯合認定一批國家級社區和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基地。高等醫學院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一批較高水平的社區和公共衛生等基層實踐教學基地。
第四,建立健全質量評價制度,確保醫學教育教學質量
建立健全質量評價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辦法,強化對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和監督。一要加強學校的自我評價。強化學校的質量主體地位,以學校自評作為質量評價制度的基礎。各醫學院校要建立本科教學自我評估制度,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特別要注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評價,注重醫藥衛生部門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二要積極推進國家醫學教育認證工作。開展醫學教育認證的目的是促進醫學人才培養與醫生執業準入資格制度相銜接,推進衛生行業部門深度參與人才培養,促進學校與衛生部門的緊密聯絡,增強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教育部、衛生部已聯合印發了本科臨床醫學教育標準,成立了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和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目前,已開展了6個專業24個專業點的認證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密切與行業部門的合作,完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辦法,加快推進醫學教育認證工作,建立起與國際實質等效、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三要積極探索建立醫學生實習執照制度。教育部將配合衛生部研究制定分階段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辦法,逐步建立臨床醫學教育分階段質量評價機制,為醫學生在學期間的臨床實踐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促進醫學教育科學發展
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是促進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這裡,我重點強調一下綜合性、多科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問題。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一批醫學院校與綜合性或多科性大學合併。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探索和實踐,總體上看,合併高校整體辦學實力明顯提升,醫學學科建設水平、科研能力和學生綜合素質都有明顯增強,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為促進醫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更好地促進高等醫學教育發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奠定了基礎。
當前,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歷史性機遇,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要求,按照有利於發揮綜合性和多科性大學舉辦醫學教育的優勢、有利於調動廣大醫學教職員工積極性、有利於培養高素質優秀醫學人才、有利於推動醫學科技創新的原則,全力構建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醫學教育規律、符合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情以及學校實際的醫學教育管理體制。一要進一步理順完善大學、醫學院(部、中心)、附屬醫院之間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教育部將會同衛生部出臺相關文件,一方面,進一步發揮好綜合性或多科性大學學科匯聚、綜合實力較強的辦學優勢,大力推進醫學與其他學科的資源共享、學科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在大學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醫學院(部、中心)統籌、協調和管理醫學教育的功能,增強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相關專業和附屬醫院的整體性、系統性聯絡,促進其協調發展。二要加大醫學院校共建工作力度。去年,教育部、衛生部已共建北京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10所中央部屬高校醫學院(部、中心)。今後,在鞏固和加強共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共建一批部屬高校醫學院(部、中心),加快世界一流和高水平醫學院校建設。同時,將開展教育部、衛生部、省級政府共建地方醫學院校試點,提升地方院校辦學水平,為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供支持。三要推動醫學教育的協同創新,加強醫學學科建設。要準確把握醫學學科發展新趨勢,高度重視臨床應用對基礎科研的新要求,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對學科交叉滲透、整合發展的新要求,加快轉化醫學平臺的建設,促進醫學各學科之間,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積極培育醫工、醫理等新興交叉學科,密切醫學院校與醫學科研院所、醫療單位和醫藥企業的深度合作,開展多學科、多單位聯合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攻關,解決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保健的重大問題,提升我國醫學學科的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第六,勇擔歷史重任,加快全科醫生人才培養
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任務之一。人才隊伍建設是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也是亟待加強和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高度重視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人才培養工作,把全科醫生人才培養作為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大全科醫生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步伐。一是加快培養高層次全科醫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已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類別下增設全科醫學領域,從明年起,將開展臨床醫學(全科醫學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工作,有效銜接臨床醫學(全科醫學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培養高水平的全科醫師。二是加快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從2010年起,教育部、衛生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連續3年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本科畢業生。目前,中西部22個省份66所高校已招錄免費醫學生1萬餘人,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承擔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的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免費醫學生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臨床基本診療能力。三是加強對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要把全科醫學教育作為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強化醫學生醫患溝通、團隊合作、健康教育、社區預防保健、衛生服務管理、基本藥物使用、醫藥費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畢業後具有全科醫學意識和基本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四是做好基層在職人員的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醫學院校要充分發揮人才和資源優勢,積極承擔基層在職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高等醫學院校要統籌研究加強全科醫學教育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機制,探索有效模式,整合各種資源,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加強高水平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為我國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作出貢獻。
第七,統籌兼顧,推進醫學教育全面協調發展
醫學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次醫學教育改革將以臨床醫學為突破口,同時也要統籌好改革的系統推進,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一是中西醫教育協調發展。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提高醫療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視中醫藥教育,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著手共同研究中醫藥教育改革的指導意見,計劃在明年實施卓越中醫人才培養教育計劃,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二是醫學各學科專業的協調發展。在推動醫學教育改革中,既要辦好醫學類專業,也要辦好醫學相關類專業,特別是要加強護理、藥學、衛生監督、康復治療、生物醫學工程等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適應醫藥衛生事業對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推進衛生人才保障工程的建設。三是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的協調發展。醫學教育是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的連續統一體,醫學院校要在辦好院校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加強各類醫師培訓和衛生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積極承擔住院醫師培訓任務,積極開展醫學繼續教育,努力形成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分工明確、相互溝通、彼此銜接的現代化醫學教育體系。
三、統籌規劃,紮實推進,開創醫學教育新局面
醫學教育具有實踐性強、週期長、成本高的特點。醫學教育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要求高、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教育部、衛生部等多部門的密切合作,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形成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強大合力。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好醫學教育改革的規劃和方案
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關鍵在人才。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醫學教育發展規劃和改革方案,科學確定醫學教育發展規模,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大支持力度,推進綜合改革,大力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動醫學教育科學發展。
第二,加強支持,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
要切實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支持,為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一是進一步提高醫學生均撥款標準。2008年,中央本級財政把醫學教育生均撥款定額標準從7100元提高到1.15萬元,今年又提高到1.4萬元,明年將進一步大幅度提高。各地教育部門要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投入,積極協商本級財政主管部門在普遍提高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的基礎上,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科學核定、提高醫學教育的生均撥款標準。二是在重大改革、建設項目中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支持力度。包括在實施“本科教學工程”等重大改革項目中優先支持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在“985工程”、“211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等項目中,引導高校優先支持醫學教育學科建設;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優先支持地方醫學院校發展;在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中優先支持臨床醫學專業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試點。各地教育部門要在省級教育重大建設項目和改革項目中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支持。舉辦醫學教育的綜合性、多科性大學,要將新增教育經費,更多用於支持醫學教育的發展。
第三,加強合作,建立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為適應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促進醫學教育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教育部、衛生部已建立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工作部際協調機制,設立了醫學教育協調小組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小組,針對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重大問題加強溝通和協調。教育部、衛生部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努力開創教育與衛生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合作共贏的新局面。各地教育、衛生部門也要加強協調與合作,結合國家需求和地區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實際,共同研究支持醫學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解決醫學教育的重點、難點問題,共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
第四,狠抓落實,推進醫學教育實現新發展
為推動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實施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衛生部將聯合成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專家組,負責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指導、諮詢和檢查評估,並適時召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經驗交流會,推動醫學院校做好改革試點工作。各地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積極推動本地區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工作,做好改革試點項目的遴選,加強對項目的指導、支持和檢查督促。各高等醫學院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紮實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工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