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周生賢在2012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6日 10時48分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認真貫徹落實第七次環保大會精神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周生賢部長在2012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剛剛閉幕,我們接著召開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就是要迅速學習貫徹李克強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總結“十一五”環保工作的基本經驗及今年工作主要進展,展望“十二五”環保事業發展的光明前景,部署明年環保重點任務,繼續探索環保新道路,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下面,我講兩個方面的意見。

    一、學習七次大會精神的體會和要求

    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是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李克強副總理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四個方面深刻闡述了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會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李克強副總理的重要講話、《意見》和《規劃》,進一步表明了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更加強化,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更加明晰,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更加突出,環境保護的保障措施更加有力,為全面推進環保事業大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描繪了美好前景。

    李克強副總理在講話中,專門對環保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和殷切希望。他要求我們不僅要做好環境綜合管理、統一監管等工作,還要立足服務發展、服務轉型、服務民生的需要,用全局視野和戰略思維考慮環保工作,進一步完善項目環評、規劃環評、區域限批等措施,注重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結構優化佈局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健全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理順環境監測和督查體制,進一步加強環保隊伍和機構建設,全面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能力。最後,他希望廣大環保工作者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引領者,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李克強副總理的重要指示,語重心長,催人奮進,作為環保工作者,深受鼓舞和鞭策,倍感肩負的責任重大。我們將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推動環保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以實際行動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的重托。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和貫徹落實好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實際行動中來,是擺在全國環保系統面前的重大任務。我談四點體會和要求,集中體現在八個字,即總結、展望、探索、統領。

    第一,“十一五”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重要變化。在昨天的會議上,李克強副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環保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十一五”時期,環境保護在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顯著增強,環境保護投入和能力建設力度明顯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十一五”是全社會環保意識明顯提升的五年,是投入和整治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環保領域不斷拓展的五年。

    這些成績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國家首次把節能減排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把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出臺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舉措,著力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環境保護大有作為,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大亮點,成為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成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這些成績是在經歷各種風險挑戰和重大活動嚴峻考驗的情況下取得的。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在松花江水污染等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中,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環境質量保障工作中,廣大環保工作者恪盡職守、不畏艱難,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譜寫了為科學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民健康鞠躬盡瘁的壯麗篇章。實踐證明,我們環保系統是一支站得住、頂得住、靠得住的隊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隊伍,是一支能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隊伍。“十一五”時期,我們凝煉出“忠於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中國環保精神,是新時期環保人的核心價值取向。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刻認識到,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堅持把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考慮,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必須堅持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必須堅持從再生産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統籌推進消費、投資、出口等方面環保工作;必須堅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必須堅持動員全社會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環保統一戰線。這“五個必須”,既是對過去五年成功實踐的科學總結,也為我們做好今後工作明確了基本遵循。

    第二,“十二五”是環保事業充滿希望的五年。國家將科學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將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作為新要求,正在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國務院發佈實施加強環保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召開第七次環保大會,這都是黨中央、國務院重視環境保護的集中體現,是推動環保事業邁上新臺階的重大機遇、強大動力和政治保障。“十一五”環保任務的如期完成,環保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和能力的明顯提升,也為進一步做好環保工作打下了可靠基礎。

    我們既要看到治污減排、改善環境質量、防範環境風險、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等諸多挑戰和難題,更要看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抓好四件大事和三項主要工作。

    四件大事是:

    一是以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為實踐主體,豐富完善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理論的昇華才能帶來實踐的變革,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是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的關鍵構成和重要基石。要繼續深化對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建設生態文明的認識,不斷深化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關係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自然生態環境演替、污染綜合防治和生態環境管理規律的認識,夯實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

    二是以修改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全面構建環境法律法規框架。配合全國人大修改好《環境保護法》,重點解決部分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不落實、司法保障支持不夠、一些制度不符合當前實際、與單項法律法規不銜接等問題,更加強化環境保護法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環境標準建設。

    三是以出臺環境保護部組織條例為契機,理順健全環境保護職能和組織系統。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環境保護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職能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和督察體制機制,加強國家環境監察職能。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人才發展規劃,加強環保隊伍建設。

    四是以完成節能減排為主要任務,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質量改善是環境保護的永恒主題,也是環保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完善空氣、水體、土壤等環境質量標準,切實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讓監測數據與人民群眾的感受相一致。環保工作要善於“接地氣”,充分體現民眾的期待和訴求,廣泛調動民眾的力量,為我們攻堅克難提供生力軍。“十二五”污染減排指標由兩項擴大到四項,領域由工業和城鎮延伸到交通和農村,完成減排任務的難度和壓力更大,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我們要迎難而上,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繼續強化三大減排措施,向結構減排要空間,向工程減排要潛力,向管理減排要效益,堅決完成總量削減任務,推動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三項主要工作是:一是全面提高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水平。提高監督管理水平既是做好環保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管理績效的必然要求。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繼續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化環境執法監管,有效防範環境風險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二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領域。要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確保核與輻射安全,深化重點領域污染綜合防治,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加快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三是改革創新環境保護工作的體制機制。繼續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實施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不斷增強環境保護能力,健全環境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和考核。

    第三,第七次環保大會的標誌性成果是明確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每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都有標誌性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的發展歷程。1973年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工作32字方針。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把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制定了“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要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方針,明確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和“強化環境管理”的環境保護三大政策。198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向環境污染宣戰”,積極推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等八項環境管理制度。1996年召開的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保護環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保護環境的實質是保護生産力,把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和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兩大重要舉措。2002年召開的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要求把環境保護工作擺上同發展生産力同樣重要的位置,按照經濟規律發展環保事業,走市場化和産業化的路子。2006年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明確提出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在於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在第七次環保大會上,李克強副總理強調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深刻揭示,是做好環保工作的戰略方針。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我們不可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環境問題。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所在。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做到在發展中保護。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民生問題,我們決不能為了發展而寬容污染。我經常説,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加強環境保護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是轉方式的重要推動力量,可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推進在保護中發展。

    探索環保新道路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環保實踐的系統總結,是引領環保事業不斷前進的鮮明旗幟。探索環保新道路源於環保系統三十多年的實踐,在2008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形成共識,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對其進行了理論上的提煉和概括。在今年10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託,環保部作關於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十一五”時期,國家將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等戰略思想。受到人大常委會的一致認可。在2011年國合會年會上,中外委員和與會專家對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內涵和目標,給予廣泛贊同。近年來,在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引領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流域跨界考核、湖泊保護“一湖一策”、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排污總量指標作為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區域行業環評限批、重點行業環保核查、燃煤電廠脫硫電價、排污權交易、綠色信貸等新舉措不斷出臺,成效明顯。這些充分説明,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全社會共同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旗幟。

    環保新道路的內涵是“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代價小”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始終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大難題。兩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必須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的要求,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環境保護推動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先導、擴容、增效和倒逼作用,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佈局,以環境管理優化産業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推動創新轉型和綠色發展。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核心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社會建設的新任務,成為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新標誌。必須強化環保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集中力量優先解決重金屬、化學品、危險廢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關係民生的環境問題,嚴厲懲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優美宜居的環境中生産生活。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目標是著力構建六大體系。一是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統一安排、同時部署。二是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建立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的污染防控體系,從生産源頭和全過程減輕環境污染,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三是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重點解決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實際感受不一致問題。四是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加強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出臺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實施重大環境科技工程和重點領域科技專項,健全以人體健康為目標的環境基準和標準。五是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落實執法責任,健全執法程序,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力、高效運轉的執法監督系統。六是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使綠色消費、適度消費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形成人人關心環保、參與環保、踐行環保的良好氛圍。

    探索環保新道路要繼續弘揚光大中國環保精神。在服務科學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環保實踐中,在積極應對一系列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和做好國家重大活動環境質量保障中,我們凝煉出32字的中國環保精神。這種精神極大地激勵了20萬環保幹部職工,整個環保系統的創新意識空前增強,工作熱情競相迸發,各項作風明顯改進。七次大會上受到表彰的110個先進集體和56名先進個人,就是環保精神的生動寫照。環保精神為“十一五”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提供了精神動力和作風保證,也成為探索環保新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深入,環保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成為全體環保人共同的價值觀和自覺的精神追求。當代環保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就是環保精神,已經深深熔鑄在環保系統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的進程中,必將極大地激發我們迎接挑戰、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昂揚鬥志,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第四,《意見》和《規劃》是當前和今後統領我們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的綱領性文件。之所以這麼講,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一是《意見》和《規劃》延續了歷次環保大會對環保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的成功經驗,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標誌性意義。二是《意見》和《規劃》貫徹落實了新時期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部署,承載了全社會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三是《意見》和《規劃》集中凝聚了廣大環保工作者三十多年來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心血、經驗和共識,準確把握了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破解的途徑、方法和手段,為“十二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與以往歷次大會的文件相比,《意見》具有鮮明特色。更加注重固化已有理念和經驗做法,將“十一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新理念,環保部門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固化下來,對於“十二五”環保工作繼續發揮重要指導作用。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將改革創新精神滲透到文件的每個條款,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舉措,有很多新亮點和新突破。更加注重突出重點,開宗明義、直奔主題、言簡意賅,針對環保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力爭以點促面,確保實效。更加注重支持保障,著眼于固本強基,通過增強環境保護能力、實施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健全體制機制,為環保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意見》的發佈,吹響了開創“十二五”環保工作新局面的號角。

    二、今年主要工作進展和明年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批示達398件,與2010年相比增加113件。其中,胡錦濤總書記重要批示8件,吳邦國委員長重要批示6件,溫家寶總理重要批示107件,習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5件,李克強副總理重要批示192件。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對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讓我們深受鼓舞和鞭策,倍感責任重大。全國環保系統堅決貫徹中央關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年初確定的十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十二五”環保事業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在這裡,我代表部領導班子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戰鬥在一線的環保工作者,以及所有關心支持環保事業的同志們表示親切慰問和衷心感謝!

    (一)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進一步強化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對14個省(區、市)開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督促落實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有力推動地方轉方式調結構。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重點加強流域、水利水電等領域的規劃環評,推廣應用五大區域戰略環評成果,促進區域重點産業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各地規劃環評工作全面開展,福建省87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進行規劃環評。認真兌現強化驗收等七項承諾,堅持“疏”、“堵”結合,對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建設以及有利於結構調整的項目,按程序和要求加快環評審批進度。截至11月底,批准項目環評文件262個,總投資達1.34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投資佔到近一半。從嚴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産能過剩項目,對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39個項目退回報告書、不予批復或暫緩審批。在“十一五”全面清理歷史遺留驗收管理欠賬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建設項目環評全過程監管能力。前三季度,共發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60項。出臺《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標準,加嚴污染物排放限值,有力推進了相關行業污染防治水平升級及産業結構調整。

    (二)主要污染物減排紮實推進

    組織完成2010年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調查,形成污染源排放數據庫,為確定“十二五”減排基數奠定了基礎。制定“十二五”各地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確定了各地總量控制指標,將減排任務細化分解並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山西、湖南等省將特徵污染物列為減排約束性指標。在第七次環保大會上,受國務院委託,我與各省(區、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有關中央企業簽訂了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繼續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措施。啟動污染減排績效管理試點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下降,預計全年下降比例為2%左右,超過減排1.5%的目標。但是,氨氮排放量僅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7.2%。

    (三)重金屬污染等嚴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有所遏制

    國務院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控制目標,明確了重點防控地區、行業和企業。各省(區、市)已編制完成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下發《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開展涉鉛行業排查整治,首次將該行業所有企業的環境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目前,全國8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被關閉或處於停産中,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召開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視頻工作會議,部署全國化學品環境管理專項檢查工作,組織增塑劑生産企業專項檢查等五次專項執法檢查。正在制定《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開展全國汞污染排放源現狀調查評估。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截止11月底,全國共出動人員270萬餘人次,檢查企業107萬餘家次,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萬餘家,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2000余件。開展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風險防範大檢查,深化尾礦庫環境管理,直接調度處理100余起突發環境事件,切實保障環境安全。

    (四)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不斷深化

    國務院批復《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會同財政部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的通知》。組織評估了縣級以上城市800多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抽樣調查了13個省(區、市)近2800個農村飲用水源地,逐一評估水環境質量及管理狀況,對存在突出問題的13個城市進行約談。考核重點流域22個省(區、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並將考核結果作為水污染防治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截至2010年年底,規劃項目完成率為87%,比“十五”提高了22.8個百分點。山東、吉林、貴州、黑龍江、河南等省規劃完成情況全國領先。全國地表水水質繼續好轉。前三季度,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49.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3.5%,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積極指導珠三角區域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廣東省部署實施一系列綜合措施整治環境,確保大運會期間環境質量優良。深入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專項整治,共委託4015條檢測線進行機動車尾氣檢測工作。北京市前三季度轉出、報廢老舊機動車14.5萬輛,超額完成全年5萬輛的淘汰任務。

    (五)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切實加強

    李克強副總理多次就農村“以獎促治”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繼續針對突出問題,尤其是直接損害群眾健康、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工作力度,突出主線,多策並舉,務求實效。在2010年8個示範省(區、市)的基礎上,新增9個示範省(區),安排40億元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其中36億元用於支持連片整治工作。對遼寧、江蘇等8個示範省進行現場督查。積極推進3省(區)、9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試點工作。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李克強副總理親自擔任主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自然保護區有關管理的通知》,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處,累計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35處。出臺《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管理規程》等文件,進一步規範生態建設示範區管理,18個地區被列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1000多個地區開展生態省、市、縣創建工作。雲南省啟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數據庫”等項目,西藏自治區全面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的研究制定取得積極進展。

    (六)“十二五”環保規劃正式發佈

    國家環境保護規劃是落實“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專項規劃。自2008年啟動以來,歷時三年,在完成“十一五”環保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的基礎上,確立了緊扣主題主線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新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排污總量削減、環境質量改善、環境風險防範和城鄉環境保護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思路,順利完成規劃報批工作。會前,以國務院文件正式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並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和評估考核推進規劃實施。出臺了《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年)》。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規劃等編制工作進展順利。

    (七)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可控

    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密切跟蹤研判事故進展,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組織開展全國運行核設施和在建核設施安全大檢查,要求各民用核設施單位落實整改要求,全面修訂單位場內應急計劃及修訂説明。開展核技術應用、鈾(釷)礦和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檢查,有效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全國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八)政策法制、科技監測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繼續推進

    起草完成《環境保護法》修改草案建議稿並報全國人大環資委,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發佈《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出臺《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等3件部門規章。修訂更新環保綜合名錄,包括500余種“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産品、40余種環境友好工藝和10余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已被納入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制定的有關行業政策中。印發《關於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的若干意見》,組建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和環境污染損害鑒定技術中心。水專項科技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次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的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綜合調查,環境基準和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准立項。圓滿完成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發佈《2011年及“十二五”國家環境監測方案》,組織全國31個省(區、市)統一開展環境應急監測演練活動。印發《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成功舉辦“十一五”環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李克強副總理參觀展覽,對“十一五”環保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九)環保體制機制和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核安全監管機構隊伍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內設司局級機構增加2個,行政編制增加26名,司級領導職數增加6名。著力提高選人用人工作滿意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落實措施。印發《生態環境保護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大規模培訓幹部5萬人。出版面向全國黨政領導幹部的科學發展主題案例教材《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積極協調爭取財政部支持,在2010~2011年聯合開展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准,增設中央財政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去年和今年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9.5億元,支持梁子湖、洱海等8個湖泊保護。明年計劃安排15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資金達到100億元,引導地方投入不低於100億元,帶動社會投入共形成500億元左右的資金規模。再經過“十三五”的努力,共形成1000億元以上的投入規模,把我國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優質生態湖泊都保護起來。監測執法業務用房項目進展順利,下達預算內基建投資近11億元。安排環境監察能力建設資金4.14億元,對930多個中西部縣(區)級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予以支持。

    (十)創先爭優活動和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

    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以“積極投身創先爭優活動,打贏污染減排決勝戰”為主題,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政治責任來擔當、作為內生動力來發掘、作為優秀素質來提高。學習貫徹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和國務院第四次廉政會議精神,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中央紀委檢查組對我部懲防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重點抽查,並給予充分肯定。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環境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污染減排任務非常艱巨。要實現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8%~10%的目標,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減污染存量,減排的空間在縮小,減排的壓力在增大。預計“十二五”新增的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今年均完不成分別減少1.5%的目標,特別是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為今後四年的減排工作帶來巨大挑戰。二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全國1/5的地表水為劣Ⅴ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灰霾天氣日益增多,農村面源污染加劇,土壤污染影響食品安全。前段時間,北京頻繁被灰霾籠罩,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與人們主觀感受的矛盾凸顯,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三是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重金屬等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化學品生産企業佈局存在環境風險,危險廢物非法堆存、運輸和不規範處置現象十分普遍,垃圾圍城現象愈演愈烈,防範核與輻射風險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因環境污染事故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增多。四是生態保護和農村環境保護亟待加強。部分地區生態損害嚴重,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功能退化。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無序排放現象普遍。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問題突出,畜禽和水産養殖污染嚴重。五是環境違法現象依然嚴重。環境保護法制尚不完善,對環境違法處罰力度不夠。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缺失,惡意排污,以種種手段刻意逃避環境監管。環保執法力量薄弱,監管能力相對滯後。六是機關建設亟需改進。部機關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還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人民群眾尚不滿意。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繼續加大力度,著力破解難題。

    明年是第七次環保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年。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保新道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推進環保事業新發展。

    明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污染減排正處於關鍵時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容不得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和麻痹。明年確定的年度污染減排任務是:與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減少2%,氨氮排放量減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為零增長。完成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必須開動腦筋,攻堅克難。要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抓緊分解目標任務,完善各項措施,嚴格控制增量,加大考核問責力度。要根據核查結果,對未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的地方和企業集團,嚴格執行項目“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深入實施三大減排措施。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嚴格建設項目總量指標前置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加快污染物治理、重點治污工程、煙氣脫硫脫硝、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機動車減排,開展農業和農村污染減排。嚴格監管,保證治污設施正常運行,挖掘治污潛力,提高治污效率。

    豐富和完善減排政策。進一步完善脫硫電價,用好脫硝電價,協調有關部門儘快出臺脫硝設施運行監管辦法,研究提出農業源和機動車減排財政激勵政策。研究污泥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措施。出臺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指導意見。

    第二,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大力推進戰略環評,突出抓好化工石化等高環境風險産業園區、流域梯級開發、重要航道建設等規劃環評,加大環保重點城市規劃環評試點力度,健全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為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加強對石化、鋼鐵等行業項目環評管理,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體系。完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管理政策。探索建立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單和責任狀制度,對於沒有認真兌現環評承諾,造成較大環境風險和環境影響的地區和企業集團,堅決實行限批措施。全面推進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繼續強化環評全過程監管,制定環境影響後評價辦法。

    第三,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抓緊健全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十分重視。溫家寶總理11月15日在會見國合會外方委員時指出,要重視完善環境監測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使監測結果與人民群眾對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切實感受更加接近。李克強副總理在第七次環保大會講話中要求,要抓緊修訂和發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改進空氣質量評價方法,依據各地空氣污染特徵、經濟發展水平和空氣質量要求分期實施,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使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相一致。

    環保部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是鮮明的、積極的。今年8月9日《人民日報》的“聲音”欄目,曾刊登了我的一段講話,標題就是監測數據和群眾感受不能“兩張皮”。我再強調一下,必須避免出現“兩張皮”,人民群眾遭受污染之害,而監測數據自説自話。

    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問題,我講幾點要求。一是要儘快出臺。該標準已不能適應我國空氣質量管理需要,必須抓緊修改完善,增加細顆粒物(PM2.5)濃度限值、臭氧(O3)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盡力爭取早發佈。二是要分期實施。我國不同地區的空氣污染特徵、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管理要求差異較大,新增指標監測需要開展儀器設備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要指定一些經濟技術基礎較好且複合型大氣污染比較突出的地區率先實施該標準,積極鼓勵各省(區、市)根據區域情況和工作需要提前實施。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O3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2016年1月1日,這是該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屆時全國各地都要按照該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並向社會公佈監測結果。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要做到“三個率先”,率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率先爭取早日和國際接軌,率先使監測結果與人民群眾感受相一致。三是要組織開展研究。對PM2.5和O3形成機理,以及相應的控制工程技術和預警應急預案,要進行科學的、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四是要逐步與國際接軌。標準制定必須與環境質量現狀和技術水平相適應。以美國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標準為例,美國1987年將PM10列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基本解決PM10的污染問題後,于1997年發佈PM2.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著手解決PM2.5的污染問題。歐盟的情況也類似。目前,我國空氣污染依然十分嚴重,總懸浮顆粒物(TSP)和PM10濃度水平較高,兩種污染物的污染問題還未根本解決。這決定了我國的標準與國際接軌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我們既要抓緊開展能力建設,紮實做好技術儲備,又要進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一是完善大氣聯防聯控機制,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為重點,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大産業調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制定並實施火電、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大力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二是切實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全面落實第四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推行機動車環保標誌,加快淘汰“黃標車”,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加強機動車環保監管能力建設,強化在用車環保檢驗機構監管,全面提高機動車排放水平。三是建立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報系統,實現風險信息研判和預警功能。連續出現重污染天氣時,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指導群眾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全力做好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快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印發規劃實施考核辦法,對重點防控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集中治理。對有色金屬礦採選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製品業進行風險排查,妥善處理解決鉻渣堆存等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嚴格落實各項防治要求,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一律停産整頓,直至關閉取締。

    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開展化學品基礎信息調查,加強化學品環境管理體系建設與監督實施。強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二噁英排放總量控制試點。建立化學品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加快制定發佈相關實施管理辦法。

    繼續抓好危險廢物管理。規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加大進口廢物的後期監管力度,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全過程監管和污染場地環境管理工作。加快國家級和省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建設項目實施進度。

    第四,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和應急管理工作

    繼續保持環境執法監管高壓態勢。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重金屬、化學品和危險廢物傾倒污染行為,堅決予以整治。開展環境執法績效評價試點,完善區域環境督查工作機制和部門聯動執法機制。執行流域、區域、行業限批和掛牌督辦等督查制度。啟動第二階段基層監測執法業務用房項目。

    完善防範風險與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提高環境應急監測處置能力,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對各地信息報告情況進行通報。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全面排查企業環境風險,開展企業環境風險等級評估。

    第五,著力推進重點流域領域污染綜合防治

    堅持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改善水環境質量。毫不鬆懈地抓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工作,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和管理。加快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研究出臺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的政策和措施。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考核機制。以聯合治污為突破口,改善渤海和長江、黃河、珠江等河口海域環境質量。系統佈局湖泊保護工作,實施擇優保護和一湖一策,建立目標責任制和績效評價制度,切實發揮中央財政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強城市惡臭、噪聲和餐飲油煙污染控制管理。強化企業環保核查和後督查。

    第六,加大農村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

    進一步深化“以獎促治”和“以獎代補”政策。落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對試點省、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和考核。推動農業環保監管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跨區域、跨行業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試點。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發佈實施《外來入侵物種環境監督管理辦法》。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

    第七,精心組織實施 “十二五”環保規劃

    抓好“十二五”環保規劃任務分解落實,把規劃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重點工程與地方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銜接,強化保障措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土壤環境保護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等各專項規劃也要抓緊制定和上報。編制實施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積極開展城市生態和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前期研究與編制工作。各地要推動本地區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節能減排等配套規劃儘早出臺,確保項目建設進度、質量和效益,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第八,不斷提高政策法規、科技標準、環境監測、核與輻射安全和宣傳教育工作水平

    積極構建法規政策體系。配合做好《環境保護法》修訂工作,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研究起草土壤環境保護、核安全等方面法規。抓好環保綜合名錄工作,完善綠色信貸信息交流機制。初步形成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能力。

    加大科技支撐及標準制定力度。繼續強化水專項科技攻關,凝煉標誌性成果。加快制定並出臺新的環境質量標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環保産業,整體提升環境保護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

    加強環境監測。強化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和達標驗收。完善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重點流域、地下水等重點監測點位和自動監測網絡,擴大監測範圍。推廣環境遙感業務應用。加強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監測、評價與考核,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預警體系。

    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籌備召開第四次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大會。以運行核設施為監管對象,強化對新建、擴建核設施的安全審查和評估,監督落實各項整改措施。加快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建設。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知識。

    深化環境宣傳教育。積極穩妥推進出版和報刊改革。提升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大宣傳活動水平。繼續開展全民環境教育試點。

    最後,我再強調一點,中央已將我部列為創先爭優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必須堅持不懈地開展好“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明年“七一”前後專項表彰“2010~2012年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必須牢記“四常四戒四個珍惜”(一是珍惜政治生命,常修為政之德,力戒權力濫用;二是珍惜榮譽名聲,常懷律己之心,力戒放縱自我;三是珍惜家庭親情,常思貪慾之害,力戒見利忘義;四是珍惜平凡生活,常棄非分之想,力戒浮華攀比),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同志們,環境保護事業迎來了難得發展機遇。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乘勢而上,改革創新,團結拼搏,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相關鏈結
· 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在京閉幕 周生賢作總結
· 周生賢向中紀委督查組彙報《廉政準則》執行情況
·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成立十週年 周生賢致信祝賀
· 周生賢:中國在環境與發展領域取得顯著成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