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建設、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産計劃、糧食生産核心區規劃……每一項國家戰略,都要求河南的糧食生産只能在高起點上繼續前進,不能後退。如何保證中原“糧倉”的長久安全?持續穩定可靠的生産能力哪來?農業開發面臨的資金缺口怎麼辦?
2月21日,省人大常委會、省財政廳聯合召開會議,公佈了《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該《條例》對上述問題做出了解答。
瞄準“糧食怎麼保”
根據《河南省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規劃》要求,到2020年,河南省要完成從1000億斤到1300億斤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跨越,農業綜合開發需再改造中低産田5000萬畝,新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167億斤,任務十分艱巨。
河南省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策源地,也是1988年我國首批立項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份之一。23年來,農業綜合開發承擔著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中原大地上一片片貧瘠的土地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強筋壯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高産奇跡。
成績既是河南農業綜合開發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也帶來了“壓力”:黑龍江、吉林、山西、湖南等省已先行立法,成效顯著。河南也亟須通過立法為農業綜合開發提供組織、資金和制度保障。
“《條例》的出臺與實施,將對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産生重要影響。”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井劍國認為。瞄準“糧食怎麼保”,《條例》明確了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改善農業基本生産條件,加強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強調了堅持以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為主要任務。
為了強化政府在農業綜合開發中的職責,《條例》明確規定“省、省轄市和開發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業綜合開發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了確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能夠長久發揮效益,《條例》規定“應當遵循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原則,實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
破解“錢從哪來”
根據《河南省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規劃》的要求,未來十年,河南省僅中低産田改造項目就需投資400億元左右,平均每年改造500萬畝。而目前河南省每年用於農業綜合開發的資金只有20億元左右,每年僅改造150余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在條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許多有關人員認為,解決長期制約農業綜合開發的資金短缺問題至關重要。”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中和認為,《條例》在解決“錢從哪來”方面顯示出了積極的態度。
《條例》對開發資金來源作了具體分類規定,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尤其是對用於土地治理的土地出讓金和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及其比例進行了明確規定。
在調整配套資金比例方面,2011年起,河南省取消了121個農業綜合開發縣縣級配套資金,改由省級財政全部負擔,在全國是第一家。同時河南省還在24個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中,首創了涉農資金整合機制。這些經驗與舉措在《條例》中都得以體現。
《條例》明確省財政廳主管河南省的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認為,依法開發能夠促進農業綜合開發集中力量,實行人財物和科技等要素綜合投入,有助於提升財政支農的“聚合效應”。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條例》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騙取、擠佔、挪用、截留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李中和認為,這裡所指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不僅指財政資金,也包括信貸資金、社會資金、自籌資金等其他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