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上海郊區農業向“一三聯動”的都市農業加快轉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4日 08時52分   來源:文匯報

    上海郊區農業正由傳統的第一産業向“一三聯動”的都市農業加快轉型,深刻地改變著上海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形態。據市農委統計,截至2011年底,滬郊已建成各類農業旅遊景點211個,其中年接待規模萬人以上的90個;接待遊客1640萬人次;涉農旅遊總收入10.9億元,其中農副産品銷售收入5.4億元;解決就業37258人,其中農民就業24170人。

    2011年,上海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元,比上年增長13.8%,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之首,而增幅創了10年來的新高。

    李贏春這兩天忙得很,因為一年一度的“菜花節”又來了。這位奉賢區莊行鎮潘墊村的農民,加入了上海郊區第一家“農業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員們在各自村裏開設了“農家風情接待點”,也就是俗稱的“農家樂”。有人説“李贏春”這名字起得好:每年春季,當金燦燦的油菜花怒放,“菜花節”引來眾多遊客,他和社員們都能小“贏”一筆。

    不搞農業旅遊是浪費資源

    莊行鎮目前有20多家“農家樂”,每年的旺季就在“菜花節”期間,雖然不到1個月,平均營業收入卻可達到5萬元左右,最高的超過10萬元,而由此帶來的收益,從前務農一整年也賺不到。所以,一開始是政府拼命動員搞“農家樂”,現在農民都主動搶著做。

    今年,奉賢區的“菜花節”已辦到第五屆,這個自創的節日已經成了上海郊區農業旅遊的一個品牌,讓許多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去年,10多天裏,40多萬市民到奉賢踏青賞花,主會場周邊區域的旅遊創收就達到400萬元,農副産品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借助“菜花節”等聚攏人氣,奉賢區全年接待遊客255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1.78億元,加上受此帶動的間接創收,總收入高達6.5億元,還解決農民就業16176人。

    上海市郊的廣闊田野,如今不僅承載著傳統的農業功能,更在積極“嫁接”第三産業。各區縣都注重發展農業旅遊,“以節興旅、以節促農”,各種名目的特色節慶活動全年共有20多個,“桃花節”、“葡萄節”、“蟠桃節”、“菜花節”、“草莓節”、“茭白節”等,全面帶動了吃、住、遊、娛、購,農民收益不斷提高。

    遠郊金山是上海主要的農業大區,今年首次推出“田野百花節”。主持籌辦這個節慶活動的區農委主任張亞軍説,金山有油菜花2.5萬畝,桃樹1.5萬畝,梨樹3000畝,紫雲英、苕子等綠肥4萬畝,每年4月百花爭艷春意盎然——“不搞農業旅遊,實在是浪費資源,因為這些農作物總要開花。我們發展都市農業,就是要綜合利用農業資源,把一産跟三産銜接,挖掘出最大效益。”

    遊客帶熱了農産品銷售

    農業旅遊的一大效應,是帶熱了農産品銷售。不少農業旅遊點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趁著人群匯聚開設特色農産品銷售點。奉賢莊行的蜜梨、南匯的水蜜桃、嘉定馬陸的葡萄、金山的蟠桃、青浦的草莓、松江的水晶梨……都是滬郊佳果,目前大部分銷售都依託于農業旅遊;比如馬陸葡萄,幾乎全被遊客買走,且形成了“産、銷、遊、嘗、品”的模式,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因為農業旅遊,遊客有機會到田頭、果園親手採摘新鮮果蔬,更親眼見識了優質農産品的生産狀況,信任感由此而生。市郊不少地方除了開設“田間超市”,也借機嘗試“網購+送貨上門”等銷售新方式,拓寬了農産品銷路。

    不僅如此,開飯店、旅館、商店,當服務員、導遊……越來越多農民有了創業、就業和增收的新路子。蔣紅珍是金山區廊下鎮中華村農民,農業旅遊項目“廊下新天地”開辦後,中華村遊客多起來。蔣阿婆前年起在自家農舍裏開出“外婆家飯店”,上餐桌的雞、鴨、鵝都是自家養,蔬菜也都是自家種,生意大好,兒子、媳婦辭了工回家幫忙。如今她家的收入來源多樣,包括土地流轉收入、社會保障收入、打工收入、農産品銷售收入和農業旅遊收入,全年總計20多萬元,號稱“五金農民”。

    滬郊農業旅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通道,新農村建設的載體,豐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場所,市民週末休閒度假的首選”。(記者 薄小波)

 
 
 相關鏈結
· 上海積極部署郊區農業防凍保暖應對寒潮大風天氣
· 劉淇到房山區調研時強調把郊區建設成發展新區
· 北京市教委:郊區縣校車購置和運行將由財政負擔
· 上海市郊區25.3萬畝在田 綠葉菜節日供應有保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