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保護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源頭水質的計劃開始實施。5月中旬,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專家組前往贛江源頭考察,啟動水質監測、人工針葉林結構優化和殘次林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項目,旨在為五河源頭構築生態屏障。
江西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之後,生態治理重點由治山轉向治水,永葆鄱陽湖“一湖清水”成為生態治理的核心。治水包括兩方面:治水質污染和治沙石淤積。據專家組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這個治理目標,不能僅盯住鄱陽湖,要放眼整個流域,特別是五河源頭。這不僅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組成部分。
五河源頭全面治理選擇贛江開始,原因有二:一是贛江是五河之首,由南至北縱貫江西全境,流域面積佔鄱陽湖流域的一半多;二是贛江源頭及上遊礦區多、果園多,水土保持難度較大。據了解,多年來,鄱陽湖每年平均入湖沙量2310.9萬噸,出湖沙量1179.7萬噸,淤積量1131.2萬噸。這表明維護鄱陽湖的蓄水能力已刻不容緩。
考察期間,專家組走進貢江源頭——石城縣橫江鎮石寮崠,考察生物多樣性和林分結構,籌劃建立殘次林改造、“針改闊”試驗示範區,建設水質大氣環境監測點。整個項目6月份就將啟動。在臍橙大縣信豐,針對當地新建、幼齡果園水土流失嚴重,將建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試驗示範基地,目前選點已初步確定。在崇義,礦山開採帶來的山體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河床淤塞、山體裸露,水質受到污染,尾礦治理已擺上治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