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財政學會2012年年會
暨第十九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上的講話
財政部部長 謝旭人
各位代表,同志們:
大家好!
中國財政學會2012年年會暨第十九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今天召開了。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央近期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回顧總結中國財政學會兩年來的工作,共同研究部署新形勢下財政學會和財政科學研究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下面,我就有關問題講幾點意見,供參考。
一、兩年來財政學會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
中國財政學會第八屆理事會成立兩年來,在財政部黨組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團結帶領各會員單位和廣大財經理論工作者,積極發揮參謀諮詢和橋梁紐帶作用,開拓進取,突出重點,在理論研究、學術交流、財政宣傳、組織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為我國財政科研事業進步和財政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貫徹“兩為”方針,理論與政策研究成果顯著
中國財政學會和各地財政學會始終把堅持“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為現實服務”作為學會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集中力量開展理論和對策研究。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貫穿財政經濟理論研究的主線,為相關財稅政策設計與制度創新提供理論支持與建設性意見。2010年協作研究課題重點關注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發展低碳經濟、統籌科技資源、促進自主創新等問題,2011年的協作課題則重點研究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建設、收入分配結構、生態補償機制等問題,這些都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內容。二是立足重大現實問題,為政府科學決策服務。中國財政學會把科研聚焦于我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力求科研成果服務於政府實際工作、政策創新與體制保障。比如,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的要求,學會組織財稅領域的專家學者,就財稅體制改革進行專題研究,深入探討了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結構調整、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等現實問題。三是地方財政學會的財政理論和政策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各地財政學會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密結合地區實際,把調研重點放在財政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上,把調研與信息溝通、決策諮詢融為一體,向各級政府和決策部門提供了一大批有數據分析、有觀點依據、有對策建議的高水平研究報告。
(二)堅持“雙百”方針,學術活動務實高效
組織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為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者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交流搭建平臺,是財政學會的重要功能。學會的各種學術活動始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著力營造學術民主、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一是組織召開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和常務理事會,研討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中國財政學會2010年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就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和宏觀調控政策,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等進行了探討;中國財政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就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了學習研討;中國財政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三次常務理事會,就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開展座談,探討了財政支持文化發展繁榮的問題。二是針對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專題研討。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先後舉辦了“地方政府債務”、“應急財政:制度設計與制度建設”和“中國保障房投融資政策支持和模式實踐”等研討會。各地財政學會也通過召開專題研討會、座談會和舉辦培訓班等形式,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三是積極引入重點課題招標制。中國財政學會2011年度招標課題面向團體會員單位公開招標,由財經界有關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共有31個單位參加了課題投標,最後優中選優,確定了6個單位對6項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四是各專業委員會積極開展有特色的學術活動。中國財政學會所屬的8個專業委員會,都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就財政經濟有關專題進行深入研討,開展業務培訓,有力地推動了專項財經問題研究交流。五是組織優秀成果評比活動。中國財政學會組織財經理論界專家學者舉行了第五次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評選活動,對2009和2010年度全國財政協作研究課題進行了評比;各地財政學會通過舉辦各種徵文和評比活動,促進區域性財經理論研究和調研工作的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調動了各界財政科學研究積極性,為繁榮財經科學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重視開展協作攻關,科研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我國各地財政學會之間的協作已經成為財政學會開展調查研究和深化專題研究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有利於區域和部門之間相互交流、優勢互補、凝聚力量,增加調查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升科研成果質量。2010年,中國財政學會組織41個單位成立11個課題組,開展了7項全國財政協作課題研究。2011年,又組織42個單位成立10個課題組,開展了8項協作課題研究。各地財政學會立足本地區實際,積極開展跨部門、跨地區的協作研究。一些地方財政學會組織由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學術團體組成的課題組,就地區重大財經問題進行全方位深入研究。多種形式的協作攻關,增強了研究的針對性,強化了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了財政學會的整體科研水平。
(四)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財政宣傳作用不斷加強
宣傳黨和國家的財經政策是財政學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各級各地財政學會充分調動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的積極性,以各級學會會刊為平臺,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加強財政政策和財經科研成果的宣傳。中國財政學會主辦的《財政研究》是我國財政理論界的權威核心期刊,通過刊登財經理論研究和實踐中的新成果、新經驗、新知識,全方位探討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和財經熱點問題,不僅在學術界産生較大影響,也對現實財經工作發揮了重要參考作用。各地財政學會主辦的刊物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地方財政學會會刊立足本地、面向基層、特色鮮明,較好發揮了論壇、窗口和園地作用。同時,學會還注重利用財政系統以外的報刊及網絡,宣傳科研成果,配合與服務中心工作,擴大了學會的社會影響,使公眾更廣泛、更深入、更及時地了解國家財政政策,為財政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
(五)健全學會組織體系,發展壯大科研隊伍
管理規範、運作高效的組織體系是保持學會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保障。兩年來,中國財政學會重視自身建設,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完善制度規定、創新工作方法、凝聚科研人才,著力建設與新時期財政經濟工作要求相適應的學術團體。一是加強規範化管理。中國財政學會根據民政部社團標準化管理的具體要求,努力做好學會管理的基礎工作,不斷完善學會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推動機制創新,有效增強學會活力。二是吸引專業化研究人才。中國財政學會組織機構在發展中初步形成了多樣化的二級研究會體系。各專業委員會通過吸引理論和實際工作者從事專業問題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學會科研能力的提升。2011年12月5日,中國財政學會開發區財政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初步搭建了我國開發區財政經濟研究平臺,將為新時期開發區財政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做出有益探索。中國財政學會“公私合作研究專業委員會”已完成報批程序。該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將重點聚焦公共事務領域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模式的研究和創新,在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支持公共服務方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三是通過完善各級組織增強學會的凝聚力。目前,中國財政學會、地方財政學會廣泛聯絡高等院校和有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形成了穩定的財政科研體系;各地財政學會陸續完成換屆工作,為做好新時期財政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和人才基礎。
總的看,兩年來中國財政學會及各地方學會在理論研究、政策宣傳、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廣大財政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財政部黨組和中國財政學會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財政學會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個別會員單位組織管理還有待完善;學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尚需進一步強化;一些領域的研究尚需要進一步突出及時性與深度;實際調研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化。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當前財政工作面臨的形勢及需要重點研究的若干問題
(一)當前財政工作面臨的形勢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是好的,在較長時期內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來自國外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國內經濟一些長期矛盾與短期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因素和週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相互關聯,宏觀調控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局面。
從國際看: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正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發展,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短期內難以緩解,經濟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動力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主要貨幣匯率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振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強化。此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矛盾尖銳;食品保障、自然災害、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突出。這些都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面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社會面臨深刻變革。一方面,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加快推進,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東部地區創新發展能力增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不斷釋放;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依然存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素質提高;財政收支狀況良好,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比較充裕。但另一方面,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解決體制機制性矛盾,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為迫切,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物價水平仍處高位,房地産市場調控處於關鍵階段,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就業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並存,一些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增多,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凸顯;徵地拆遷、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還很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立足全球經濟形勢,審視改革發展全局,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有效的政策設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冷靜觀察,沉著處置,實現穩中求進。為此,2012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推動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以及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依法理財、統籌兼顧和增收節支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地區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具體説來,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基本穩定。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努力擴大消費需求,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發揮好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切實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係,支持教育優先發展,確保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目標,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加強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支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五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支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六是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狠抓預算管理,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切實加強債務管理,積極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加快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抓好增收節支,嚴格財政監督,全面提高財政管理績效。七是拓展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切實增強我國在全球財金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需要重點研究的若干問題
1.關於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物價既反映宏觀經濟運行,又直接影響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眾生活感受的 “溫度計”。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之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關係群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工作,要在有效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管好貨幣信貸總量、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搞好價格調控,防止物價反彈。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重點研究的政策要點:一是研究價格形成機制與價格改革問題。結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重要商品及要素價格改革的思路與建議。二是如何支持增加農産品供給,加強儲備物資市場調控等。三是如何推進流通領域改革,促進降低流通成本。四是如何建立重要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價格運行監測制度,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産品臨時收儲制度,努力保持市場物價的穩定。五是如何優化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各項補助政策,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降低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總之,一方面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以增加有效供給;另一方面,要研究完善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政策,把通脹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2.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當前緊迫的任務。我們要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在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為此,需把握以下研究重點:
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研究如何支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發展利用的機制,支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優化科技投入結構、投入機制與方式,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自主創新和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激發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活力;如何完善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著力研究如何支持重點領域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如何加強用能管理,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政府節能採購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如何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如何推進資源能源産品價格改革。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重點研究如何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如何細化落實西部大開發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力度,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積極支持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如何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産業有序轉移,推動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3.關於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係。
國民收入分配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一是如何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是在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的同時,有效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如何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並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建立公共資源以及國有資産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三是如何更好地發揮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進一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研究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徵管改革,加強稅源監控和稅收徵管,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四是如何完善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長效機制。研究建立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
4.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財政工作的重要任務,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向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包括:
促進增加就業。重點研究如何扶持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農村、基層、中西部地區建設;加快建立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
促進教育優先發展。2012年,將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目標。大幅增加教育的投入,關鍵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管理好教育資金,使教育經費的分配能夠助推改革,有效使用,切實減輕人民群眾的教育負擔,重點研究財政教育經費的績效評價問題,及時提出政策建議。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今年7月1日起將實現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應重點研究如何完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如何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完善孤兒、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等社會救助體系;如何多渠道增加社會保障基金,拓寬社會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渠道,完善監管措施,實現保值增值。
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重點是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其中,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的重中之重,其成敗關係醫改的全局,目前改革試點已取得重要進展,但在體制機制改革、結構性調整等方面仍然任重道遠。因此,相關研究重點應放在如何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行醫藥分開、管辦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研究基本藥物制度的改進完善,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如何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促進房地産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重點研究如何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體制機制,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研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保障性住房保障形式、品種以及建設、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研究如何改革房地産稅收制度,促進房地産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促進文化發展繁榮。重點研究如何建立健全財政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突出投入重點,創新投入方式;研究如何支持文化體制改革,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推進公益性文化單位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研究如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研究如何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研究如何支持文化産業快速健康發展。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相關研究應重點把握:一是如何穩定發展農業生産,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研究完善扶貧機制,依據區域發展實際,完善扶貧政策調整機制。二是如何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三是如何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支持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加強農村水電路氣以及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加快農村危房改造,繼續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四是研究如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業産業化、組織化程度;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國有農場、林場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5.關於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財稅體制是規範政府、企業、公民之間及政府間分配關係的基本制度安排。健全財稅體制,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相關研究工作需把握以下研究重點:
進一步完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一是研究如何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並逐步通過法律形式予以明確。以量化分析為依據,力爭首先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劃清中央與地方的支出責任,同時,按照稅種屬性和徵管效率等基本原則,研究進一步理順政府間收入劃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二是研究如何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繼續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併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研究如何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規範省以下財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責任劃分,探索將部分適合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上移的標準、機制和方法。強化省級政府在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責任,提高民生支出的保障程度。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並注意處理好與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其他經濟管理權限的關係。四是研究如何加快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的能力。
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如何完善公共財政預算,提高政府性基金預算的規範性和透明度,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健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如何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管理制度改革;如何加快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如何推進政府會計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包括如何完善增值稅制度,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如何健全消費稅制度,更好地促進節能減排和引導合理消費;如何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擴大從價計徵範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如何穩步推進房産稅改革試點,研究制定房産保有、交易環節稅收改革方案;如何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深化環境保護稅費改革;按照“正稅清費”的原則,清理整合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6. 關於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需要通過一件件細緻的工作去具體落實。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符合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也是新形勢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調整經濟結構的迫切需要。財政科研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研究:
強化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包括如何細化預算編制,強化基本支出管理,推動項目滾動預算編制,完善重大項目預算事前評審機制;如何提高預算支出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包括如何建立健全覆蓋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加大績效監控管理,擴大績效評價試點範圍,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質量,完善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如何構建全國基本統一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著重加強民生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包括如何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範圍,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做好“三公經費”、行政經費公開工作,推進基層財政專項支出公開。
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範。包括如何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落實償債責任;如何進一步清理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如何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
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包括如何做好修改《預算法》、《註冊會計師法》的相關工作,研究推進環境保護稅法、資産評估法等法律以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條例等行政法規的立法工作。
三、學習理論,創新機制,推動財政學會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加強學習,提高理論和政策水平
1.繼續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戰略思想。財政部門作為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開展財政工作。要通過紮實有效的財政工作,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和運用於財政政策制定、財政制度創新、財政宏觀調控、財政預算管理、財政檢查監督和財政隊伍建設等財政工作各方面,落實到財政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好學會和財政科研工作,必須深刻學習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增強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按照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銳意創新,不斷進取。
2.開展“學經典、用經典”活動。系統學習經典理論、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是做好財政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改革的客觀需要,財政理論研究不斷拓展、深化,逐步構建了植根于市場化改革實踐的、有中國特色的財政理論體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新生的事物不斷涌現,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呈現新的特點,因此,還必須強調“學經典”後“用經典”,在學習和運用經典理論的基礎上,完善和豐富財政理論體系,提出更具前瞻性、創新性和指導意義的理論觀點。
“學經典”要學什麼,我認為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深入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善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這是保證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也是財政科研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二是學習西方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財政學經典著作,為做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工作提供借鑒和啟示。三是學習國學經典,學習運用古人的方法智慧,夯實文化基礎,解決學會和財政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堅持從實踐中學習。改革實踐召喚和催生理論突破,理論引導和推動改革實踐發展。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是做好學會和財政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往往是新理論的生長點。在改革和發展的新時期,財政科研工作更應強調植根于實踐,不斷推動公共財政改革發展與財政理論的創新。在財政科研工作中要進一步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的作風,善於從財政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完善理論,並善於把理論置於實踐中進行檢驗再進而指導實踐。
(二)深化研究,提高為決策服務的能力
1.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查研究是一切科研的必備環節和基本功。科學研究的方法論表明科學研究課題始於現實中的矛盾,很多問題存在於基層、反映在一線。要發揮學會和財政科研體系的優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扎紮實實搞調研,通過“田野式”和“入戶式”調查,獲取原始資料數據及第一手信息,努力將調研成果及時轉變為決策參考政策建議,促進提高財政工作水平。
2.加強國際比較研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的財政經濟聯絡日益緊密,需要更多地從國際視角來分析中國的財政經濟問題。當然,對國外經驗的借鑒也要講辯證法。一方面,要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理念和做法;另一方面,要總結國外在某些方面的教訓,結合中國國情,對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不斷完善我們自身的制度。近年來學會和部科研所組織研究力量對國外財政制度和財政運行情況進行研究,要堅持下去,並進一步拓展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3.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和現實性相統一。財政科研要與社會經濟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更緊密地結合,努力推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叫得響、用得上”的研究成果。既要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又要把握好對現實問題的研究;既要放眼未來,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和超前意識,又要立足現實,致力於解決政策制訂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將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三)創新機制,提升學會和財政科研隊伍整體活力
1.注重研究方法創新。要在提高定性研究水平的同時,注重在定量研究和實證分析上投入更多力量,強化預測研究,通過研究方法創新,為決策提供更加科學和精確的依據,提高科研成果的層次與質量。
2.注重科研人才培養。才以業聚,業以才興。我們已經有一批研究經驗豐富、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學術帶頭人,還有不少基本功紮實的中青年學者,但與客觀需要相比,優秀科研人才數量還不夠。必須繼續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切實重視科研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素質,凝聚人才隊伍。一是進一步提高學會和財政科研系統全體人員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教育工作,營造進取向上、務實創新、團結奮鬥的氛圍。二是努力抓好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在提高科研人員研究能力、國際交流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形成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有成長性的人才梯隊;鼓勵青年研究人員積極進取、脫穎而出;在嚴格考核的基礎上量才錄用,不斷充實財政科研力量;加強學術交流,提高科研人員財政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三是以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為契機,優化機制,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增強學會和財政科研隊伍的凝聚力。總的要求是,加強制度化和規範化管理,改進完善和嚴格實行各崗位人員業績考核制度和獎懲辦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學會和財政科研系統人才潛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能力。
3.抓好學會管理創新,推進學術百家爭鳴。財政學會要繼續積極團結和組織廣大財政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堅持好“兩為”方針,實行管理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理論研討、專題調研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真理越辯越明”,思想經過磨擦和碰撞,才會激發靈感和火花,提出更多有價值的理論和對策。因此,要注重兼收並蓄,鼓勵爭鳴,從不同角度深化研究,接近真理。學會和財政科研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搭造各種平臺,打造財政理論研究者的精神家園,形成一種團結融洽、勇於創新、奮發向上的氛圍。
(四)加強合作與交流,發揮學會溝通平臺和橋梁紐帶作用
1.加大財政科研成果和財政政策宣傳力度。做好財政科研成果和財政政策宣傳工作,是學會和各級科研部門的重要任務。要運用好學會平臺和科研刊物窗口,交流最新學術成果,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財政發展改革取得的重要成績和最新部署,客觀、公正、專業化而又通俗化地反映財政改革與發展,向公眾答疑解惑,增進社會各界對財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強化協作研究機制。加強多種形式的科研合作與交流,有利於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進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質量。一是上下聯動。中央、地方學會和各級部門應及時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如實反映基層情況和動態信息,為服務和推動全局工作發揮積極作用。二是橫向呼應。要加強學會、財政科研部門與財政業務部門的協作,以及與其他相關方面的協作,形成橫向良性互動局面,提出更多符合實際、應用性強的意見建議。三是內外合作。要加強學會、財政系統科研部門與其他社會組織、研究單位的交流協作,包括與院校、社科界、企業界研究者的合作,進一步開闊思路、集思廣益,提高科研水平。
3.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近些年來,對外財經交流合作已經成為財政工作的重要內容。希望學會和廣大財政科研工作者更多關注這一領域,做好一些基礎性的國別研究以及國際熱點財經問題的分析,為深入開展對外財經交流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同志們,財政科研、財政學會建設,是財政理論創新與財政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財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支柱。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胡錦濤同志多次就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狀態和文明素質,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財政部歷屆黨組都非常重視財政科研和財政學會工作。今天在座的理事和代表中,很多是各地財政部門的領導同志,這也是重視財政科研和學會工作的具體體現。希望各級財政部門今後進一步重視學會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善於運用成果,並從組織、信息、經費、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給予支持,全方位地為財政科研和財政學會工作創造良好環境。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財政學會建設和財政科研工作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財政部黨組和學會理事會的帶領下,堅持和發揚中國財政學會和財政科研系統的優良傳統,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力開創財政科研和財政學會工作的新局面,為財政改革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財政研究》雜誌 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