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文化部發佈十七大以來文化科技創新工作主要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0日 14時51分   來源:文化部網站

    文化部6月20日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十七大以來文化部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獲獎項目同期揭曉。

    發佈會上,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于平介紹了十七大以來文化部創新文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相關進展和“十二五”期間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工作的總體思路。

    據介紹,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就加強文化科技創新、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指示精神。文化部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圍繞文化發展的重點任務開展工作,以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文化標準體系、文化科技管理體系為主體的文化科技支撐體系初步形成,文化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科技服務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能力明顯提升。

    一是建立跨部門工作會商機制,為文化與科技融合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7月,文化部、科技部正式簽署部際會商議定書,建立部際會商工作機制。兩部門計劃在“十二五”期間,集成科技與文化的優勢資源,在發展規劃編制、計劃組織實施、研究開發應用等方面加強協調,研究和探索有效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體制機制,共同組織實施專項行動計劃,提高文化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構建文化科技創新體系,促進文化軟實力提升。作為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文化部參與《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和《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認定暫行辦法》制定工作,為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科技項目資助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水平明顯提升。為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工作,2009年起,文化部開始實施“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2010年起,開始實施“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2011年,又在文化部科技部部際會商機制下,將部分特別重大的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其中,“文化部文化科技創新項目”作為部級項目,採取自由申報的方式,側重關注局部性、探索性和補充性科技項目,鼓勵文化單位的技術集成創新,注重研究力量的培育;“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作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國家項目,採取選題廣泛徵集、專家整合凝煉、承擔單位競爭的方式,重點關注前瞻性、普適性和急需性的重大科技問題,解決文化建設的急需、共性需求。上述文化科技項目資助平臺各有分工、互為補充,使項目資助體系進一步完善。

    為提升管理水平,保證項目質量,文化部出臺了《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並通過發佈年度課題指南等,引導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實施以來,共有145個“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36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獲得立項,其中,12個“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和2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已驗收結項並投入生産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三是一大批重大文化科技項目順利實施,文化科技研發能力不斷提升。順應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趨勢,圍繞文化中心工作,整合文化行業內外的科研力量,在文化資源數字化、演藝科技、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遺産保護、文化産業等方面組織實施了一大批重大文化科技項目,帶動文化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文化資源數字化方面,組織國家圖書館、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實施《文化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項目,搭建起我國文化資源採集、加工、數字化管理、網絡傳輸發佈的國家平臺。

    ——演藝科技方面,組織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廣州大劇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實施《文化演出網絡化協同服務及應用示範》項目,將劇場基礎數據和演出檔期數字化、演出團體排演節目可視化、觀眾購票網絡化,通過數字院線的方式,有效解決劇場、演出團體和觀眾三方信息不對稱,創新演出院線經營模式與服務模式,貫通演藝産業鏈。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通過組織實施“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中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公共文化服務與交流中移動技術應用模式研究”“城市公共文化移動服務集成平臺建設與研究”“移動式公共文化方艙系統”等項目,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創新,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傳播能力。

    ——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組織實施了“近現代文獻脫酸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中國傳統繪畫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青銅器鑄造工藝及展示研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技術體系的構建”等項目,為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文化産業方面,組織實施了“三維(3D)影像數據處理前沿技術應用研究”“快速創意可視化工具與體感技術集成研究及示範”“動漫遊戲産業公共服務平臺技術支撐體系研究”等項目,提高了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

    四是文化創新體系逐步完善,文化創新熱情高漲。為鼓勵文化創新,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培育、推廣“文化部創新獎”獲獎項目,文化部于2009年開始實施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工程強調頂層設計,注重整體環境的創建,鼓勵地方積極探索,通過中央與地方共建的方式,全面推動理論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文化業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項目實施4年來,共有39個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實踐性的項目被確立為“國家文化創新工程”資助項目,予以重點培育與推廣,目前已有9個項目結項,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並在社會上産生很大反響。與此同時,文化創新理論研究、人才培養、推廣示範等工作也逐步推進,《中國文化創新年度報告》藍皮書、中國文化創新研究網、文化創新高峰論壇等工作的影響力逐步增強,為匯聚創新力量,優化創新結構,培養創新人才,推廣創新成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是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文化建設的技術保障進一步加強。根據《文化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07—2020)》的部署,加強了全國劇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文化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網絡文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文化娛樂場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劇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舞臺機械分技術委員會八個標委會的組織建設。全國動漫遊戲産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完成籌備工作即將正式成立。頒布《文化行業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暫行)》正式頒布,發佈實施了《古籍修復技術規範與質量要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兩個國家標準以及23項文化行業標準,31項國家標準立項。

    于平介紹説,“十二五”期間,文化部將從關鍵技術、人才培養、政策保障三個方面入手,為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組織好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國家文化創新工程、文化部創新項目等評審立項工作,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努力搶佔支撐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技術的制高點。通過聯合教育部門完善高校、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加強在職培訓,加快培養具有跨科技、文化與管理領域的複合型創新創意人才。加強對文化與科技融合工作的領導,爭取文化科技經費投入,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體制機制。

    發佈會上,還公佈了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獲獎項目名單。經評審,“中國農民歌會組織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等4個項目獲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特等獎,“掌上國圖——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等16個項目獲創新獎。另有“原創精品工程暨兒童劇聯盟項目”等9個項目獲創新獎提名獎。設立於2004年的“文化部創新獎”,旨在對立足時代前沿、弘揚科學精神、運用現代科技、惠及廣大群眾的文化項目予以表彰。目前,文化部創新獎已成功舉辦四屆,69個項目獲獎,涵蓋了我國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的重點領域,折射出文化工作者高漲的創新熱情和日益增強的創新能力。

 
 
 相關鏈結
· 首屆"中非合作論壇——文化部長論壇"在京舉行
· “中非合作論壇——文化部長論壇”在北京開幕
· 文化部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前進
· 文化部:地方政府對動漫産業的支持應回歸理性
· 十七大以來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解讀
· 文化部發佈十七大以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