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7月11日06時繼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預計,11日08時至12日08時,內蒙古東南部、吉林中南部、遼寧東北部、四川東部、川西高原北部、重慶、貴州北部、湖北西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南部以及青海東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吉林東南部、四川東北部、重慶中部等地的局地有大暴雨(100~130毫米);上述局部地區並將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禦暴雨應急工作;切斷有危險地帶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範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中央氣象臺7月11日06時繼續發佈高溫藍色預警,預計,11日白天,華北南部、陜西東南部、黃淮中部和西部、江淮西南部、江南大部、華南中部和東部、西北地區西北部及新疆沿天山和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河北南部、河南中部、浙江中部和南部、湖南中東部、江西中部、福建中部和北部及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
建議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有關部門應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氣象科普】
暴雨及其防範應對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雲中形成。氣象上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49.9毫米之間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但由於各地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澇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在業務實踐中,又可按照發生和影響範圍的大小將暴雨劃分為:局地暴雨、區域性暴雨、大範圍暴雨、特大範圍暴雨。
局地暴雨歷時僅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左右,一般會影響幾十至幾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較輕。但當降雨強度極大時,也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區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續3~7天,影響範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或更大,災情為一般,但有時因降雨強度極強,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
特大範圍暴雨歷時最長,一般都是多個地區內連續多次暴雨組合,降雨可斷斷續續地持續1~3個月左右,雨帶長時期維持。 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於一些地勢低窪、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災害。
雷電防禦提示
室外防雷:
1 應迅速躲入防雷設施保護的建築物內,或者很深的山洞裏,汽車內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
2 遠離樹木、電線桿、煙囪等尖聳、孤立的物體。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築物。絕對遠離輸電線。
3 找一塊地勢低窪的地方蹲下,雙腳並攏,手放膝上,身體前屈。注意不要人群集中在一起或牽手靠在一起。
4 在空曠的場地,不要打雨傘,把鋤頭等金屬工具扛在肩上。
5 切忌游泳或從事水上作業,儘快離開水面及其他空曠場地。
6 雷電天氣不宜開摩托車、騎自選車趕路,打雷時切忌狂奔。
室內防雷:
1 一定要關好門窗,儘量遠離門窗,陽臺和外墻壁。
2 不要靠管、更不要觸摸室內的任何金屬管線。
3 在房間裏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電器,建議拔下所有的電源插頭。
4 在雷電天氣時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5 發生雷擊火災時,要趕快切斷電源,不要帶電潑水不救火,要使用幹滅火器等專用滅火器滅火,並迅速撥打“119”或“110”電話報警。
高溫預警信號
由於近年來高溫熱浪天氣的頻繁出現,高溫帶來的災害日益嚴重。為此,我國氣象部門針對高溫天氣的防禦,特別制定了高溫預警信號。2010年中央氣象臺發佈了新的《中央氣象臺氣象災害預警發佈辦法》,將高溫預警分為藍色、黃色、橙色三級。
橙色預警:過去48小時2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持續出現最高氣溫達37℃及以上,且有成片達40℃及以上高溫天氣,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7℃及以上,且有成片40℃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黃色預警:過去48小時2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持續出現最高氣溫達37℃及以上,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持續出現37℃及以上高溫天氣。
藍色預警:預計未來48小時4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且有成片達37℃及以上高溫天氣;或者已經出現並可能持續。
高溫天氣生活提示一:空調使用率大增 防止空調病是關鍵
“空調病”是一種因違背人體生理規律而産生的疾病,其主要分為“夏季空調病”和“冬季空調病”。夏季裏,天氣炎熱,陽氣旺盛,按照自然規律,人體要排出大量汗液,一是為了散熱,二是為了排除體內代謝物,給身體“解毒”,然而,由於人們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出汗較少,很多的毒素就留在了身體中。
“空調病”最常見的表現為全身疲勞,無精神,特別是工作時感覺全身倦怠、昏昏欲睡、噁心、想吐、頭暈、飲食不振等。空調病最主要的兩大危害為:降低人體的機體抵抗力和減弱人體適應性,所以常處於空調室中的人很容易感冒以及舊病復發。因此專家建議,治療“空調病”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全身出汗。如果在空調房中呆的時間較長,就要抽30~40分鐘的時間進行運動,讓全身出汗,將體內的毒素排出,趕走疲倦感,讓精神變得清爽。
要預防夏季空調病,在正確合理使用空調的同時,還要保持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儘量少吃生冷食品,每日飲用不少於8杯溫開水或茶水。同時,由於夏季出汗較多,汗液中排出最多的是賴氨酸,賴氨酸多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因此要適量吃些肉和蛋。如果人體蛋白質流失過多或攝入不足,可導致人易疲勞、體重減輕、皮膚乾燥、肌肉萎縮、水腫、抵抗力降低等。此外,飲食應以開胃、清淡的食物為主,可以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蔬菜和水果不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還可補充大量水分。專家建議,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以用生薑絲泡水喝。需要注意的是薑湯不可過淡或太濃,還可在薑湯中加適量的紅糖。
高溫天氣生活提示二:高溫侵襲中暑危險高 了解防中暑常識
夏天中暑的發生率很高,除了不要掉以輕心,還要做到以下7點:一是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免降低身體抵抗力;二是適當飲水,多吃一些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綠豆湯、酸梅湯等消暑飲品;三是儘量避免在11時到15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悶熱的桑拿天也要儘量減少外出;第四,外出時要戴好太陽帽、太陽鏡等,免受陽光的直射;第五,運動後及時補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鹽水;六是衣服應寬鬆,多穿棉質布料、顏色較淺的衣服;七是外出旅遊或出差時若感不適,可用一些如仁丹、清涼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降溫藥品。
高溫天氣生活提示三:預防“情緒中暑”
首先,最重要是心理狀態的放鬆。俗話説:“心靜自然涼”,經常聽聽舒緩的輕音樂,比如瑞士的班德瑞輕音樂,在這種自然、純美的音樂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屬於自己的“仙境”。當然也可以靜坐沉思,閉上眼睛想像森林、藍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涼爽的情境,打造一個“心理空調機”,為自己的心靈吹風納涼。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靜下來,暫時回避,正如俗話講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次,要有意識地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緒療法,並用ABC來表示:A代表誘發事件;B指個體對這一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則代表個體情緒和行為的結果,理性信念往往導致樂觀快樂的情緒,而非理性信念則容易導致悲觀煩惱的情緒。因此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盡可能以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去理解,與他人相處盡可能以善良、寬容服人。
此外,預防情緒中暑,還要注意勞逸結合,做好自我的時間管理。參加游泳、滑冰等全身運動,不僅可以增強耐熱能力,而且有利於疏解內心壓力。根據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應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養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習慣,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是保證心情舒暢的法寶。讓情緒中暑遠離我們的視線吧!
高溫天氣生活提示四:“桑拿天”防中暑三要點
“桑拿天”是指又悶又熱,令人汗水外浸的天氣,人體感覺就像蒸桑拿一樣,這種天氣進入三伏後經常出現。
第一,儘量減少高溫時段外出和大運動量活動,防止人體水分隨汗液大量流失。上班族應注意隨時補充水分,最好喝新鮮的白開水或淡鹽水,少飲冰鎮飲料。此外,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瓜果蔬菜,尤其是西瓜、冬瓜等。
第二,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桑拿天”是感冒高發期,尤其是長時間在空調房裏或吹電風扇,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建議不要長時間在低溫空調下滯留,晚上睡覺時應儘量開窗通風,老年人進冷氣房間前要把汗擦乾。
第三,“桑拿天”悶熱、潮濕、氣壓低,細菌黴菌滋生繁殖快,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如果你是屬於體質虛寒者,或是患有急性或慢性胃腸炎,則儘量不要吃冷飲。因為冰淇淋、雪糕等冷飲中均含有膽固醇、糖和澱粉等成分,吃冷飲影響正常的食欲,又會使腹瀉加重。
國外高溫熱浪的標準
世界氣象組織(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則定為:日最高氣溫高於25℃,且持續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氣溫高於30℃。
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家氣象部門依據綜合考慮了溫度和相對濕度影響的熱指數(也稱顯溫)發佈高溫警報。例如美國發佈高溫預警的標準是當白天熱指數連續兩天有3小時超過40.5℃或者預計熱指數在任一時間超過46.5℃,發佈高溫警報。
德國科學家基於人體熱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體體感溫度指標。例如當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超過41℃,熱死亡率顯著上升。因此以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大於41℃為高溫熱浪預警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