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重慶市村衛生室(所)管理辦法(試行)》(下簡稱《辦法》)將在重慶38個區縣正式執行。據了解,該《辦法》是新醫改實施以來,全國首個以省級政府名義出臺的村衛生室管理規範性文件。
8月29日,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克佳就《辦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深化醫改
文件規範村衛生室
為什麼重慶會出臺文件專門規範村衛生室?
劉克佳介紹,一直以來,村衛生室在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疾病控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和管理,夯實農村衛生服務網絡是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
重慶農村多、山區多,農村衛生底子薄。村衛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最底層,存在著基礎設施較差、服務能力較弱、補助機制未建立、管理不規範等問題。
“特別是自2011年,隨著醫改深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後,基本藥物實行零差價,鄉村醫生以藥品為利潤的主要收入格局被打破。“這幾乎切斷了鄉村醫生85%的收入來源,村衛生室的正常運行遇到困難。”劉克佳説。
如何體現公益性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村級衛生組織的正常運行,成為重慶醫改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辦法》出爐。作為全國首個規範村衛生室的文件,《辦法》首先明確了村衛生室的性質,屬民辦公助,承擔公益性醫療衛生服務的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
提供優質醫療
定期免費培訓鄉村醫生
截至2011年底,重慶農村戶籍人口2380萬人,常住人口1380萬人,有村衛生室10754所,鄉村醫生26599人。“從數據來看,重慶的農村戶籍人口每千人擁有1.2名鄉村醫生,但鄉村醫生的分配並不均勻,發展較好的地方千人中有多個鄉村醫生,貧窮山區千人中還不到一名。”劉克佳稱。
另外,重慶鄉村醫生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大專以上學歷較少,中專學歷佔75%左右。劉克佳表示,這有一定歷史原因,“很多村醫從前是赤腳醫生,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而是憑多年累積的經驗走江湖。”
因此,《辦法》對鄉村醫生的配備進行了規範,要求農村戶籍人口每千人配備不低於1名的鄉村醫生。另外,還將對鄉村醫生定期實施免費在崗培訓。
“我們希望通過推進村衛生室的建設和管理,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劉克佳説。
保障鄉村醫生收入
政府每年投入5.5億元補助
為穩定鄉村醫生隊伍,《辦法》突破性地確立了由5種渠道構成的政府補償機制。政府每年將投入5.5億元,來補償鄉村醫生的收入,而這筆錢全部由市區兩級財政承擔。
據了解,5個渠道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鄉村醫生專項補助、一般診療費補助、基本藥物制度補助和村衛生室運行補助。其中,專項補助每人每月不低於400元;一般診療費按鄉鎮衛生院一般診療費標準的50%執行。
“不是擁有鄉村醫生資格就可以直接獲得這些補助,而是遵從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分配原則,根據鄉村醫生的服務數量和質量,進行績效考核。”劉克佳稱。
“我們測算過,辦法實施以後,村醫每年人均收入在2.1萬元左右,和以前的收入可以基本持平。根據多勞多得的原則,做得好的收入會更多。”劉克佳介紹,榮昌一位村醫就公共衛生服務一項的補助就達到了1.6萬元/年。“這有助於村衛生室留住人才,同時吸引年輕醫務人員到村頭來。” (記者 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