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京舉辦了“《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新聞發佈會”,旨在宣傳風景名勝區重要價值、作用和意義,擴大我國風景名勝區及世界遺産工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提高對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意識。會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宣傳信息處處長畢建玲主持,總規劃師唐凱公佈了《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全面介紹我國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産保護管理方面的成就。城市建設司副司長、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如生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來自全國50多家媒體單位對此進行了報道。
《中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公報》包括前言、體系建設、法規和體制、資源保護、規劃管理、能力建設、經濟和社會貢獻、國際交往、展望和結束語10個部分,全文共8000字。系統闡述了30年我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狀況,以及黨和國家關於風景名勝區事業的方針政策,全面總結了我國風景名勝區工作成績,並對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風景名勝區是國家依法設立的具有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的保護區域,與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並列為國家法定遺産保護地。我國的風景名勝區與國際上的國家公園相對應,同時又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凝結了大自然億萬年的神奇造化,承載著華夏文明五千年的豐厚積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共同財富,被譽為天然博物館。
1982年,我國正式建立風景名勝區制度。30年來,風景名勝區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風景名勝區體系,為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目前,國務院共批准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25處,面積約10.36萬平方公里;各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共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737處,面積約9.01萬平方公里,兩者總面積約19.37萬平方公里。這些風景名勝區基本覆蓋了我國各類地理區域,佔我國陸地總面積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世界遺産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現有43處世界遺産地中,共涉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
我國通過設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名勝區的管理體系,保護了珍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産,維護了國土風貌和生態環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推動了風景名勝區所在地及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風景名勝區在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傳播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