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特別提出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民政部門作為服務民生的重要部門,如何貫徹落實和完成好十八大關於民生工作的有關精神和目標?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吉林省民政廳廳長張晶。
張晶表示,當前民政部門有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和改善困難家庭基本生活。據了解,吉林共有低收入群體200萬人。據估算,2013年城鄉低保對象將達到190萬人,低保邊緣戶40多萬人,加上低收入家庭,需要政府和慈善救助年均超過200萬人。
針對吉林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困難家庭和群眾數量較多的這一事實,張晶説:“我們要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醫療、住房、教育、救災、司法、臨時救助和就業援助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幫扶、慈善救助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使困難群眾的生活質量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為此,2013年,吉林要繼續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提高補助標準,城市低保補助標准將從目前的月人均243元增加到267元,農村低保補助標準也將從目前的年人均1259元提高到1385元。
2012年,吉林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5.87億元,資助困難群眾參保參合168萬人,救助困難群眾42萬人次。“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2013年,預計吉林醫療救助群體達215萬人,對於他們的醫療救助標準預計將達到不低於個人自付部分的60%,封頂線不低於1.2萬元。”張晶説。
二是健全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切實保障以三無對象為重點的社會弱者享有社會關愛。為解決好以三無對象為重點的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保障和服務問題,要建立起以服務照料為主體,發放補助為補充,城鄉均等化的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包括加快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佈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格局;建立覆蓋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面推進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養老服務大院建設,到2017年末覆蓋100%的城市社區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完善養老機構佈局,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到“十二五”期末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張以上、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45%以上;健全高齡老人津貼制度並穩步提高補貼標準,逐步提高“三無對象”的供養標準,確保達到當地人均生活水平。
三是深化優撫安置制度改革,確保優撫對象享有應有的社會優待。張晶説,“我們要建立優撫對象撫恤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完善新型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確保優撫對象實際生活水平高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積極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以扶持就業為主體,發放退役金、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城鄉一體化的安置工作新制度。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落實經濟補助和創業優惠政策,促進退役士兵就業創業。”
四是完善社區治理機制,充分保障城鄉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權力。“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還要從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和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入手,健全城鄉社區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張晶提出,要加快構建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居民志願互助服務、市場提供服務和社會組織公益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網絡;引導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勞動和法律等基本公共服務進社區,開展“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推動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拓展,推進城鄉社區統籌發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積極探索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基層民主協商機制,保障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改善基層自治組織成員結構,健全基層自治組織體系,壯大社區服務隊伍,提高基層自治組織管理服務水平。
五是積極促進社會發育,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基礎作用。“吉林目前有社會組織19674個,其中社會團體5686個,這些社會組織遍佈城市,覆蓋各個行業,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如15個省級外埠商會每年在吉林投資近1000億元,上繳利稅160多億元,提供就業崗位6萬多個。又如,省銀行業協會、律師協會、出租車協會、執業醫師協會等在行業自律、勞動爭議、群眾上訪、醫患糾紛等社會矛盾多發領域積極參與矛盾調解工作,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張晶告訴記者,因此,可以説社會組織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下一步,我們將開展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購買服務試點工作,並加大執法監察工作力度。”(記者 孫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