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做好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3〕1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2012年,面對全球糧食因災減産、國際農産品市場大幅波動以及宏觀經濟運行複雜多變的嚴峻形勢,各級農業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在高基數上再奪豐收,在高起點上再創佳績,圓滿完成了“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的目標任務,實現糧食生産“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現代農業建設全面啟動,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紮實開局”,首先要穩住農業,穩中求進抓落實,穩糧增收帶全局,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保供增收”取得新進展,在全面推進中提高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研究新形勢,科學把握新要求,自覺認清新使命,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為核心目標,以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和體制支撐,堅持“鞏固基礎、突破難點、管控風險、推進改革”,千方百計使糧食産量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持續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抓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和完善,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
1.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力度。繼續增加農業“四補貼”規模,繼續實施農業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補助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擴大糧棉油糖高産創建、“菜籃子”産品生産專項規模,增加産糧(油)大縣獎勵資金,落實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逐步擴大種糧大戶補貼試點範圍,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強化畜禽良種補貼、動物防疫補助等生産扶持。足額安排漁業柴油補貼,落實遠洋漁業補貼及稅收減免政策。推動落實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大宗農産品臨時收儲、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等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加快落實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各項政策資金,把中央政策落實到基層、兌付到農戶,確保不誤農時、不打折扣。
2.積極研究和爭取拓展政策支持範圍。緊密結合農業生産實際,圍繞重點農産品、薄弱領域、關鍵環節,健全和創新農業支持政策。選擇1-2個主要糧食品種,在局部地區開展良種全額補貼試點;儘快建立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貼制度,爭取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補助政策,啟動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釋肥料使用補助試點,推動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場)獎勵政策;研究探索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補助、“菜籃子”産品市場調控等扶持政策。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開展農作物制種、漁業、農機等保費補貼試點。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3.推動政策落實機制創新。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創新農業補貼方式,促進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鼓勵補貼與生産挂鉤,有條件的地方與生態資源保護挂鉤。加快建立健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績效考核制度,逐步推進政策績效考核向省級、縣級延伸。加快建立政策定期評價機制,啟動農業投資績效評估試點。開展“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系列規劃實施進度中期評估,通報實施效果。進一步加強政策落實的監管和督導檢查,強化農民群眾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政策落實全過程公開透明度,推動各項政策高效、規範、廉潔實施。
二、穩定發展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4.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堅持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主攻單産,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産行動,推動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千方百計使糧食面積穩定在16.5億畝以上,努力實現夏糧、早稻增産,秋糧穩定。突出抓好重點地區糧食生産,穩定發展東北地區水稻、玉米,提高黃淮海冬小麥、夏玉米“兩熟”産量,通過“單改雙”力爭南方早稻面積穩中有增,通過西北“夏改秋”和西南地區採取間套種等措施力爭産量穩中有增。組織開展增産模式攻關,強化關鍵技術突破和技術集成推廣,將高産創建示範片擴大到12500個,繼續開展5個整市(地)、50個整縣(市)、500個整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示範,形成和推廣一批區域化、標準化的增産模式。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立足科學防災、有序抗災和高效救災,強化災情預測和預判預警,提前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5.統籌抓好經濟作物生産。努力擴大油菜、花生等油料種植面積,推進長江流域冬油菜優勢區和黃淮海及東北農牧交錯區花生優勢區建設,積極開發南方冬閒田擴種油菜。選育推廣“早熟三高”油菜品種,加速花生品種更新換代,提高油料作物單産。擴大棉油糖高産創建規模,培育壯大棉花、糖料等作物的優勢産業帶,加強天然橡膠等熱作生産基地建設。統籌蔬菜、水果等園藝産品生産佈局,穩定面積、提高品質、注重營銷,深入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加大南方冬季瓜菜北運基地建設力度,啟動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規模開發試點。
6.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推動落實扶持生豬生産的政策措施,配合適時啟動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加強生産監測和形勢預判,促進生豬生産穩定發展。大力扶持肉牛肉羊生産,推動出臺並組織實施《全國牛羊肉生産發展規劃》,推動實施草原畜牧業轉型示範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努力提升牛羊肉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創建。組織制定實施主要畜禽品種遺傳改良計劃,穩步推進主要畜禽品種育種、繁育和推廣。加快奶牛品種改良,開展奶牛生産性能測定,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加強奶業消費引導。全面落實飼料法規新制度,著力構建優質、安全、高效、規範的現代飼料工業。
7.提升漁業發展水平。推進水産健康養殖,新創建500個以上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啟動健康養殖示範縣(場)創建活動。加快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試點,推進現代水産種業建設,嚴格苗種生産行政許可管理,繼續實施水産良種工程,加強原良種保種和品種創新。積極爭取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加大漁業裝備升級改造力度,推進海洋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政船建造,扶持壯大遠洋漁業,加大避風漁港建設力度,支持建設骨幹船隊,加強漁政護漁維權和漁業執法。
三、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制,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8.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抓緊研究探索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推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擴大登記試點範圍,爭取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展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逐步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鼓勵農民採取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地塊細碎化問題。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加強調解仲裁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牧區草原承包工作,啟動牧區草原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9.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制,不斷提高農業生産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開展家庭農場統計監測,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務辦法。扶持農民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快建立示範社評定機制,發佈示範社名錄,把示範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加強合作社財務、資産和審計監管。落實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創建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10.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充分發揮主導性作用。扶持發展農業生産性服務,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範、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動物疫病防控、産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服務。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啟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
11.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等各項改革。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推進農村集體産權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的具體辦法。全面完成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創建活動,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加大農村審計監督力度,進一步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強化農村經營管理職能,抓緊研究制定改革和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的意見。深化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全力抓好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各項工作,積極推進社會職能分離,理順墾區社會事業管理渠道,探索國有農場新型社區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配合推進徵地制度改革,協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
12.提升農業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積極參加涉農國際規則磋商和多雙邊農業貿易談判,提升我在國際糧農領域的話語權。制定農産品進出口總體規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優勢農産品出口。完善重要農産品和農業生産資料關稅政策,提高農業領域運用反補貼、反傾銷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能力,加強農業産業損害預警體系建設,強化對農業重點領域外資並購活動的安全審查和管理,維護農業産業安全。制定農業“走出去”整體規劃,積極引導和推動重點行業的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探索建設我海外農産品調節市場,保障國內農産品有效供給。完善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進一步擴大對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支持農墾企業等建設境外糧食和天然橡膠生産加工基地。
13.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加快實施農村改革試驗項目,推動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有機結合,健全試驗項目的考評監測機制,科學評價試驗效果。鼓勵農村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儘快取得突破。適時總結宣傳和轉化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出臺支持試驗區建設的相關政策。
四、強化農業生産風險防控,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14.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狠抓執法監管,加強技術指導,推進標準化生産和全程質量管控。深入推進專項治理,重點打擊種植菜果茶非法使用高毒農藥和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嚴厲整治飼養畜禽非法添加“瘦肉精”、違規用藥和濫用獸用抗生素,繼續開展生鮮乳專項整治,嚴格查處養殖水産品非法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喃。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産,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監管,加強農産品産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測監督。推進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開展風險隱患摸底評估,強化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抓好輿情預警和應急處置,做好生産指導和消費引導。加快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縣鄉兩級監管機構,推動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市)創建,推進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和全程控制。
15.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逐步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防治策略。狠抓強制免疫、監測預警和移動監管等關鍵措施落實,制定實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魯氏菌病等防治計劃。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加強國家優勢畜牧業産業帶、人畜共患病重點流行區、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高風險區、動物疫病防治優勢區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以國家、省、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的監測網絡,重點提高縣級監測診斷能力,抓好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強化動物衛生監督,推動産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模式創新,逐步推行動物和動物産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加強動物標識和動物産品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執業獸醫和官方獸醫制度,嚴格畜牧獸醫行政執法。抓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進一步提高獸醫科技支撐能力。
16.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災情監測調度預警。制定完善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季節的技術指導意見,加強分類指導服務。積極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好種子繁育基地和重點區域的重大植物疫情監管與阻截防控,強化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應急處置與聯防聯控。加強防災抗災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強化生産資料調劑調運,保障災後生産物資需要。加強救災技術指導和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17.推進農業安全生産。認真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以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創建為重點,加強農機安全生産和質量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強化漁船檢驗安全管理,加強漁船安全生産宣傳教育和船員培訓,完善漁船船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制度,紮實做好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墾區安全生産工作。
五、紮實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8.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試點,推動形成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加快培育一批高産、優質、多抗、廣適的新品種(係),啟動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超級稻畝産1000公斤育種計劃,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標準研製。加強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加快研究應對農業災害重大關鍵技術。加快實施《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強化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動骨幹企業與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實質性的産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引導和支持企業主持或參與農業科技項目,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強化農業科研院所聯合與合作,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探索構建區域農業科技協作體系。
19.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全面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精神。加快培育壯大骨幹種子企業,支持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種。著力構建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種質基因資源發掘及信息庫建設,制定品種交易管理辦法,建立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和交易平臺。著力推動糧棉油生産大縣建立新品種引進示範體系,抓好新品種展示示範工作。加強種子供應體系建設,支持地方和骨幹企業優化良種繁育基地佈局,加快改造一批種子生産加工中心。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組織開展“打假護權”專項行動。開展《種子法》修訂調研,完善品種審定、種子標簽等配套法規制度。啟動種業人才培養計劃。推進種子企業誠信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打造企業品牌。
20.推廣應用重大成果和關鍵技術。深入實施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財政補助項目和條件建設項目,強化條件、人才、機制支撐,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挂鉤的激勵機制。支持農墾系統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和抗旱“坐水種”、機插秧、水肥一體化、機械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在蔬菜水果優勢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超級稻,推動玉米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工程機械技術融合。
21.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深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強化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的管理。繼續組織實施萬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幹培養計劃,加快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認定工作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重點加大專業大戶、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退役軍人的教育培養力度。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探索建立教育培養、認定管理、支持扶持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系。大力實施陽光工程,構建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學歷教育培訓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建設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和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農民經紀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
六、大力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提升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22.組織落實重大項目。繼續推進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加大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推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深入開展都市現代農業交流推進活動。爭取啟動建設國家級優勢種子生産基地,認定一批國家級種子生産基地,加快新品種引進示範場建設,提高種養業良種工程和動植物保護工程建設質量。繼續實施好農村沼氣、保護性耕作、天然草原退牧還草等工程建設。加強新的重大工程謀劃,推動編制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縣鄉農産品質量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啟動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基礎設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定居工程等專項規劃。
23.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規範高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爭取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關鍵環節作業補貼。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佈局,加強農機關鍵零部件和重點産品研發,加快推進薄弱環節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産中的主力軍作用,推動雙季稻地區機插秧和華北、黃淮海、東北地區玉米機收發展,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園藝作物、牧草、畜禽、水産等生産機械化。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鼓勵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和農機大戶增強作業服務能力。繼續推進農機化示範區建設,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擴大保護性耕作、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等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強化農機試驗鑒定和質量監管工作。
24.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穩定農墾糧食和棉花種植面積,優化生産佈局,提高單産水平。根據優勢區域佈局,因地制宜發展農墾現代種業和養殖業等高效特色産業,繼續開展農墾現代化養殖場標準化提升活動。加強農墾物質裝備建設,推進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和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開展農墾農機標準化示範場創建活動。加強熱作標準化示範園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橡膠良種補貼、技術推廣、病蟲害監測與防控、種質資源保護等項目,組織開展天然橡膠非生産期撫管補貼試點。以100個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範場為主體,深入開展農墾“現代農業示範提升活動”。繼續組織實施好農墾危房改造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25.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落實好示範區“以獎代補”政策,推動涉農資金整合,加大對示範區傾斜支持力度。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特色農業園、規模養殖場、加工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壯大主導産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組織認定第三批示範區,推進示範區加強産學研合作,創新農業融資服務體制機制,探索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建設模式,推動試點示範區率先突破經營規模小、投入分散、金融服務滯後等制約瓶頸。舉辦示範區優質農産品展示展銷暨投資貿易洽談活動,開展示範區發展建設考核評價。
七、強化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推進農業信息化服務
26.加強農産品産地市場體系建設。依託各類農産品優勢集中産區和生産基地,加快推進農産品産地市場建設,著力構建國家級産地市場、區域性産地市場和農村田頭市場互相銜接補充、定位佈局科學、運轉高效流暢的農産品産地市場體系,提高農産品流通效率。啟動7個國家級大市場建設項目。按照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加快推進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加強田頭市場規劃,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推動在村戶間形成簡易加工廠、田頭集貨場、村頭批發場、農民交易地和價格採集場,不斷提高農産品營銷能力。
27.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以生産智慧化、營銷網絡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務便捷靈活為目標,通過政府統籌、規劃引領、典型示範和資源共享,將農業信息化建設貫穿于現代農業發展的全過程。科學編制農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完善農業信息化標準框架,開展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創建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開展電子商務、農産品質量追溯體系、農業物聯網等試驗試點。研究探索農業信息化支持,加快轉化金農工程一期成果,啟動金農工程二期項目。加強以12316服務熱線為紐帶的“三農”信息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加大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力度,打造全國“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品牌。
28.促進農産品産銷銜接。大力發展農産品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積極發展農産品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加強農産品生産意向和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預測與發佈,積極應對農産品滯銷賣難問題,搞好應急促銷;健全鮮活及小宗農産品市場監測預警機制,建立鮮活及小宗農産品信息發佈平臺,防止鮮活及小宗農産品市場劇烈波動、價格大起大落。繼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統籌農業會展,培育品牌展會,改進辦展方式,提高辦展實效。
八、做好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工作,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
29.推進農村沼氣能源開發利用。堅持農村沼氣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定位,探索完善農村沼氣建設、管理、運營、服務體制機制,逐步建立農村沼氣産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科學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新格局。完善沼氣建設補貼和用氣用肥補貼相結合的政策,加強中央與地方的協同配合,統籌安排、集中使用中央補助、地方配套資金,完善後續配套服務,著力提高沼氣項目建設質量、沼氣使用率和“三沼”利用率。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大力推進以村為單元的集中供氣。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規模化沼氣生産廠建設和運營,支持企業參與農村沼氣的後續服務,發展壯大農村沼氣産業。加大秸稈和牲畜糞便預處理、混合原料發酵、沼氣提純罐裝、高效保溫等技術研發投入,全面提升沼氣技術裝備水平。啟動能源生態村建設試點示範。
30.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引導農民採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農業生産方式。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探索農村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的新型農村清潔模式,建設美麗鄉村。實施全國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農産品産地重金屬污染普查和監測預警,試點開展農産品産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啟動農産品禁止生産區劃分和分級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綠色農業生産,加大農業清潔生産示範,推廣一批節肥、節藥、節水、節能實用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突出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研究設立標準地膜推廣技術補助專項,在重點地區開展地膜回收利用示範。深入開展農村生産生活節能,加快建設秸稈收集儲運體系,開展省柴節煤爐灶炕升級換代,淘汰報廢高耗能老舊農業機械,加快老舊漁船更新改造,加強鄉鎮企業能源消耗管理和節能設備更新改造。
31.加強農業資源保護。推行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加快劃定和加強保護基本草原,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督查,指導地方開展草原載畜量核定及草畜平衡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草原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推進草原生態修復和建設。完善休漁禁漁制度,合理確定養殖容量,擴大人工魚礁建設和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規模,開展海洋牧場和保護區建設。加大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力度,搶救性收集和保存珍稀、瀕危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建立資源監測預警網絡,加快基因鑒定評價等資源有序開發利用。加強外來物種管理制度建設,開展主要危險性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提高外來物種入侵早期預警能力,開展全國外來入侵物種集中滅除工作。
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32.提升農業經營效益。大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業生産專業化、集約化水平,推動適當擴大經營規模,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促進優勢農産品出口,增加農業經營收益。立足資源稟賦,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優化種養品種結構,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培育特色高效産業。搞好農産品營銷促銷,努力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完善生産、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從價格上升、加工銷售和産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實惠。
33.發展農村二三産業。抓住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四化同步”歷史機遇,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和鄉鎮企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增強吸納農民工就業能力,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引導鄉鎮企業轉型升級。逐步推動擴大農産品加工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範圍,適當擴大農産品産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試點,支持産地發展農産品儲藏、保鮮、乾燥等初加工設施建設,加強農産品加工産業聚集區建設。引導和扶持發展一批農産品加工領軍企業,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示範企業,促進主食加工業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大休閒農業公共服務力度,啟動休閒農業品牌培育試點工作,著力創建一批主導産業突出、環境友好、文化濃郁的休閒農業優勢産業帶和産業群。
34.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實施農民就業培訓計劃,培訓一批文化素質高、創新意識強的農民,增強農民就業增收能力。推動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促進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農民創業引導扶持,推廣一批成熟的農民創業模式,樹立一批基礎設施條件好、服務功能完善的全國農民創業示範典型,推動落實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農民創辦小微企業,以創業帶就業促增收。推動制定專門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中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務農創業給予補助和貸款支持,推動構建創業扶持政策體系。
35.落實減負惠農增收政策。建立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農民負擔綜合治理和專項治理,延伸農民負擔監管領域,開展減負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檢查。加強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範管理,健全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完善獎補辦法,加大獎補力度,促進村級公益事業健康發展,擴大集體收益分配,增加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推進農業援疆援藏工作,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農牧民持續增收。
十、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提升服務“三農”能力
36.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系統建設。努力在全系統上下形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樂於實踐的良好風氣,繼續開展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不斷提升農業系統幹部的研究、創新、實幹、協調能力。牢固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堅持辦實事制度,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經濟重大問題,準確把握“三農”發展新趨勢新任務,不斷推動思想觀念、發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創新。
37.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繼續開展“百鄉萬戶調查”、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等深入基層實踐鍛鍊活動,建立健全機關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基層聯絡點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簡化辦事程序,減少“三公”經費支出。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高廉政風險防範防控管理水平。弘揚北大荒、南沙和祁陽站“三種精神”,保持農業部門艱苦奮鬥、敬業拼搏、崇尚實幹的優良傳統。
38.創新農業管理推動工作落實。堅持穩中求進抓落實、堅持不懈抓落實,將抓落實的要求貫穿于全年,貫穿于各項工作,不斷改進落實政策的方法,健全落實政策的機制,創新落實政策的方式,加強績效管理工作,確保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繼續推進績效管理向地方延伸,強化部門聯合與合作,創新內外協作機制,形成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全面推進農業依法行政,提升農業綜合執法規範化水平,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強化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農業安全生産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農業部直屬單位及農業系統基本建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
農業部
201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