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建立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經濟不發展,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只要我們牢牢把握髮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尊重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就一定能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實現全面小康
不能留一個死角
“我們國家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是我們那兒的村裏還很貧窮,離小康的路途還比較遠,我想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快發展。”來自農村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連平縣種植戶謝舒雯道出了她的心聲。在這次全國“兩會”上,“加快發展”無疑是來自廣東的代表委員們熱議的主旋律。他們認為,加快發展,廣東必須心無旁騖。
實現小康重點在“全面”
謝舒雯談了她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解:“‘全面’指的應當是所有老百姓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廣東還有很多落後偏遠的山村,他們的生活水平還遠遠低於全國水平,甚至可以講是全國最差的,他們怎麼辦?”謝舒雯進一步指出,廣東要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不能留一個死角。
從這一點來講,廣東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謝舒雯建議,要加大對落後山區的扶持,特別是加大對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只有路修好了,人才能出去,財才能進來。”
區域發展失衡一直是廣東最深的“痛處”。在這次“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向中外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廣東有人均GDP超過1.6萬美元的珠三角,但也有GDP不到全國平均水平6000美元的地方,“粵東只有3800美元,粵西只有4800美元,粵北只有3700美元”。
“經濟不發展,什麼事情都辦不成,發展仍是解決河源所有問題的關鍵。”河源市市長彭建文代表表示,河源將把加快發展作為今年工作首要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園區化、城鎮提質化、資源産業化“三化驅動”,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促區域協調發展有新招
為了破解區域失衡難題,廣東正在進行一系列部署。據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代表透露,省里正在針對區域發展進行調研,不久後將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項是要充分發揮珠三角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過他強調,由於廣東區域發展階段各不一樣,政策也必須各異,“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同步發展,更不是同質發展。”
對於加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代表們帶來了不少真知灼見。來自欠發達地區揭陽的廣東中科信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林楷代表説,要實現“兩個率先”,就必須跨越式發展,有一批大企業、大項目,尤其是産業集群支撐。
李林楷舉例,儘管這幾年揭陽相繼有中委煉化、中海油粵東LNG、潮汕機場等大項目落戶,但還缺乏大型骨幹龍頭企業,還沒有形成産業集群。“大項目才能帶動大發展,國家要大力出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讓廣東欠發達地區儘快形成産業集群。”李林楷呼籲,希望國家和省裏有更多的政策、資金來扶持,同時在用地指標、項目審批等方面更加快捷。“如果有好的項目拖太久,欠發達地區就要拖廣東的後腿。”
代表們還認為,欠發達地區要積極招商引資,特別是結合當地産業特點,引入優質型、未來的主導産業,但在這些之前要做好基礎性工作,比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李林楷介紹,揭陽市去年以來就有很大的改觀,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揭陽潮汕機場落成的契機,描繪了發展的藍圖,通過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建成粵東交通樞紐城市,以此帶動揭陽的發展。同時大力規劃發展,支持實業發展,規劃用5年時間來打造六大年銷售過千億的産業集群。
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
李克強總理在閉幕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也表示,要持續發展經濟,要實現2020年的目標,年均增長鬚達到7%.而關鍵在於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並且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而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必須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穩定環境;要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
實際上,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第一經濟大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一直是廣東全省上下的著力點。全國“兩會”召開以來,全省各市各部門密切關注“兩會”精神,圍繞“加快發展與調結構”,可謂鼓足了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