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為民辦10件環保實事落實情況
2012年,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2012年為民辦10件環保實事的通知》精神,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在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辦理環保實事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落實有關要求,紮實推進各項任務,創新完善工作機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自治區政府向社會公開承諾辦理的10件環保實事,産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具體如下:
(一)全面深入實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推進全區大氣、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落實情況:通過層層落實減排責任,切實加快脫硫脫硝和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減排工程建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完善污染減排政策激勵和約束機制,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經國家核查組核定,我區2012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22.80萬噸,較2011年下降2.43%;氨氮排放總量1.74萬噸,較2011年下降3.10%;二氧化硫排放量40.66萬噸,較2011年下降0.92%;氮氧化物排放量45.55萬噸,較2011年下降0.60%。監測結果顯示,5個地級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9.9%,黃河干流寧夏段Ⅲ類以上斷面達到100%,其中Ⅱ類優水質斷面佔到66.7%。
(二)全面完成全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程
落實情況:2012年,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緊緊圍繞自治區確定的“兩大”發展戰略,在全區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確定了383個行政村進行環境連片集中整治,明確治理重點和相應治理措施,保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50處,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04套,鋪設集污管網503公里,建成垃圾中轉站(填埋場)44座,有效改善了示範項目區農村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受益農村人口64.1萬人。
(三)繼續實施生態移民莊點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落實情況:重點對五個地級市及農墾系統的59個生態移民安置區進行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受益人口11萬人,為移民群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奠定了環境基礎。
(四)深入開展生態示範創建,不斷提升全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
落實情況:2012年,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環境友好型寧夏“細胞工程”建設,切實調動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建自治區環境友好示範社區12個、環境友好企業8家、環境友好示範教育基地6個。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各5個,創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0個、生態村15個,並在吳忠市利通區和固原市隆德縣全面啟動了自治區級生態示範縣創建工作。
(五)完成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基地及周邊地區環境整治
落實情況:聯合自治區有關部門,協同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4市8個縣(區)人民政府,對整治範圍內280家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7個葡萄種植基地環境空氣質量進行常規監測和監督性監測,實施關停搬遷企業44家(其中:關停33家、搬遷11家),責令限期改正企業17家,對19家達標排放企業加強日常監管和監測,對180家煤炭加工、採砂企業和經營單位開展粉塵污染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了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基地及周邊地區的種植環境,為葡萄酒産業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環境基礎。
(六)深入開展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切實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落實情況:以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的專項執法行動為重點,緊緊圍繞社會反映強烈、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環境執法,在全區主要開展了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電石法生産聚氯乙烯及相關行業汞污染防治、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執行、重點行業減排工程建設等專項執法檢查16項,檢查企業9572家次,立案查處29家企業,有力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形成了強有力地威懾力。
(七)建立完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體系,切實保障區域環境安全
落實情況:針對寧東地區可能存在的環境安全隱患,在摸清寧東地區環境安全隱患和環境風險防範重點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了涉危化學品企業檔案及數據庫,組織編制了寧東地區《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環保部門三級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制定了煤化工、火電類企業應急預案模板,並建立完善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聯動機制,配置執法裝備300余臺(套),環境應急監測車一輛。督促寶豐能源甲醇廠等重點企業安裝監控報警設施及應急裝備70台(套),組織神華寧煤化學公司甲醇廠等11家重點企業開展了13次不同規模的應急演練,有力地提升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應急處置能力。
(八)強化環保科普知識進農村“四個一”行動
落實情況:緊緊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完善了“四個一”行動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和內容,並專門安排農村環保宣傳專項經費173萬元,有針對性地在全區放映環保科普電影507場,發放《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惠民生》宣傳光盤500張、農村環保知識手冊5萬冊、宣傳畫5萬張,製作宣傳欄350個,增強了示範項目區農村居民的環境意識,調動了全社會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九)對全區鄉鎮以上衛生院醫療垃圾實現集中收集處理
落實情況: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意見》,明確了環保、發改、財政、住建、衛生、交通、物價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穩步推進了全區鄉鎮以上醫療垃圾的集中收集和處置。據統計,全年安全處置醫療廢物1850噸;已納入集中收集的鄉鎮達到56個,其中固原和中衛市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置實現了零的突破。
(十)啟動大型室內公共場所和群眾居住場所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計劃,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落實情況:在全區組織完成了58家大型室內公共場所、102戶居民家庭、72輛乘用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監測內容涉及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10項指標,圓滿完成了2012年寧洽會暨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15家指定接待賓館(酒店)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並及時反饋監測數據及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了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宣傳了環境基本知識,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
二、2013年為民辦10件環保實事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繼續向社會公開承諾辦理10件環保實事。
(一)全面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全區大氣、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繼續加大重點減排工程建設力度,強化責任落實,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火電、石化、鋼鐵、水泥等行業企業污染減排,火電機組脫硫煙氣旁路全部取消,企業自備電廠脫硫設施、水泥窯低氮燃燒改造和脫硝工程、鋼鐵燒結機脫硫設施全面建設,並全面啟動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提標改造、技術改造和管網配套建設。對造紙、印染、化工、醫藥等重點企業進行工藝改造,實施廢水深度治理工程。對發酵、醫藥、化肥企業建設脫氮設施,提高合成氨生産企業工藝用水循環利用率,強化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按規定淘汰運營黃標車,積極推廣使用高品質燃油。(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監察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牧廳、統計局、物價局、寧夏電力公司和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二)實施全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
以建設“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清潔家園”為目標,繼續在以沿黃區域和寧夏中南部地區為重點的320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保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36處,建設污水處理設施30座,鋪設集污管網350公里,建設垃圾中轉站與填埋場20座,發放垃圾轉運車1200輛,建設垃圾池(箱)20000個,提高項目建設區農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率,進一步改善生産生活環境,農村受益人口45萬人。(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和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三)實施生態移民莊點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繼續將生態移民莊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農村環境連片示範整治,實施生態移民莊點環保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發放垃圾收集轉運車輛160輛,建設垃圾池(箱)5000個,在有條件的莊點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受益人口8萬人。(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衛生廳、移民局和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四)深入開展生態示範創建,努力調動全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
繼續在全區開展環境友好型寧夏“細胞工程”建設,創建自治區級生態村12個、生態鄉鎮8個,國家級生態村6個、生態鄉鎮5個。繼續在川區和山區各選擇1個縣,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示範縣。創建自治區環境友好型示範社區10個、環境友好型企業6家。(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監察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民政廳、科技廳、財政廳、商務廳、國資委和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五)實施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全指標、全覆蓋的“雙全”監測,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
在繼續做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對地下水飲用水源地進行39個項目的全分析監測,對地表水飲用水源地進行109個項目的全分析監測,並將縣級行政單位所在城鎮的所有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納入監測範圍。加強對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研究,掌握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及時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發佈預警信息,提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的對策和建議。(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水利廳、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六)加強銀川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嚴格落實國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在銀川市全面開展PM2.5和臭氧等6項指標監測及數據發佈。以火電、石化、水泥和制藥等行業為重點,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惡臭的污染治理項目24個。實施清潔能源改造燃煤鍋爐40台,完成40座加油站油氣回收與治理項目。深化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實施“黃標車”限行與淘汰,從嚴治理“冒黑煙”車輛,機動車尾氣定期檢測率達到80%以上。建立環保、建設、城管、園林等部門聯動的城市揚塵污染綜合防控機制,降低揚塵污染。通過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改善銀川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銀川市政府、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林業局協助落實)
(七)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執法重點,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
繼續在全區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對化工、涉重金屬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切實消除環境污染隱患。嚴厲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監察廳、司法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工商局、安監局、寧夏電力公司和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
(八)開展全區工業危險廢物調查,全面加強監管,確保安全處置
開展全區工業危險廢物環境風險排查,全面調查我區工業危險廢物的産生、轉移、貯存利用和處置情況,實現全區危險廢物網上申報登記,建立國家、省、市三級危險廢物重點源數據庫並動態更新。建立全區工業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制度,推進綜合利用,確保全區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保障人民群眾環境安全。(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五市政府協助落實)
(九)在全區開展集中處置生活源危險廢物試點
開展生活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置試點。在五個地級市住宅小區配置一定密度的生活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設施,配備專用收集車輛,建立生活源危險廢物收集體系。以自治區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為依託,建設生活源危險廢物貯存庫和廢熒光燈管處置系統。(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各地級市政府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協助落實)
(十)開展“建設美麗寧夏”——大型環保宣傳活動
以“建設美麗寧夏”為主題,在全區範圍內,區別不同類型與特點,選取百個村莊、百個社區、百家企業、百所學校廣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2013年發放環保手冊10萬冊、環保宣傳品2萬份,放映環保科普電影400場,安裝環保宣傳欄400個,培訓環境監督員400名,舉辦“環境與健康”知識講座100場,舉行環保文藝演出50場,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參與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形成全社會關注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社會氛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牽頭,自治區財政廳、科技廳、各市縣政府協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