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機制創新天地寬——看雲南省怎樣實現找礦突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0日 11時19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雲南,礦産資源大省,礦業是全省第二大支柱産業。

    2010年3月,雲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地質找礦行動計劃。三年後的今天,雲南找礦取得重大成果。

    雲南找礦成果有兩個硬標誌:一是評價了普朗銅礦、北衙金礦、鎮康蘆子園鉛鋅礦、麻栗坡鎢礦4個超大型礦床和22個大型礦床;二是3年累計投入的幾十億元勘查資金中,社會資金投入佔90%,財政投入僅佔10%,找礦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市場。

    雲南的經驗獨樹一幟,其找礦突破的“真經”,又是什麼?

    政府的有形之手:做該做的事

    在雲南地質找礦工作中,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在四方面發揮了恰當的作用:擔當找礦第一責任人、定規則、開展公益性地質工作、發揮好地勘基金作用。

    讓我們具體看看政府的“有形之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首先,省、市、縣三級政府自覺擔當找礦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協調,這一做法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落實了地方政府的責任。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認識到,我國找礦兩大要素——國有地勘單位和探礦權的管理權限主要在省一級,與地方發展並無直接聯絡。而新形勢下的找礦行動,如果地方政府不積極參與,就難以有效推動。鋻於此,雲南省各州市成立了相應的協調組,每個整裝勘查區確定1名行政負責人,由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人任區長,負責找礦突破行政推進,協調勘查工作。這樣,找礦工作逐步滲透到地方經濟發展中。

    雲南廳負責人介紹,過去州市政府找省廳,主要是為用地指標、項目經費,現在州市彙報的內容是,要求把所轄某個地方列為整裝勘查區。因為他們認識到,要發展工業,必須要找礦。

    政府作為的另一個方面是定規則——雲南省政府出臺了勘查成果權益分配辦法,確保誰投資,誰受益,促進了找礦工作的健康開展。同時,健全項目管理制度,專家監審制度、行政督察制度等,對項目執行、野外工作質量實行全程監管,推進整裝勘查順利推進。

    公益性地質工作,也是政府“有形之手”發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找礦是一項風險投資,為降低風險,公益性基礎地質工作理所當然要由政府去做。

    雲南看準了這一點,2008年便率先在全國成立了副廳級公益性地質工作機構——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在體制上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在找礦突破中,省地質調查局負責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組織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和公益服務。

    借助公益性工作的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完成全省國土面積的21%,找礦信息進一步充實;省地質調查局發揮人才、技術和資料信息優勢,牽頭組織百人專家委員會,為全省整裝勘查區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大大提高了找礦效果。

    有專家評價,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地勘體制,是雲南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重大成果的關鍵所在。

    在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我國礦産資源勘查市場並不完善,在公益性地質和商業性勘查之間還需要一座“橋梁”,需要機制上的完善。其中,地勘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雲南找礦實踐看,商業性勘查投資是主體,國家、省財政資金只投了10%,但商業性資金的跟進、基金的銜接,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和一帆風順。雲南通過基金銜接,封堵了礦權炒作,收儲了一些礦權;然後由一個技術主體“切”一個整裝勘查區。特別是一些礦集區,探礦人得到礦業權,可以自己投,可以選擇基金投,也可以與基金合作。一個實例是,小龍潭整裝勘查區,一支地勘隊伍工作了七八年,沒有繼續投資的積極性。後經論證,基金項目承擔風險上馬後,終於找出了礦。省地勘基金對找礦突破的保障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雲南省地勘基金在找礦突破中這樣定位:首先在基礎地質工作薄弱、國家又不能及時安排基礎工作的勘查區,開展基礎地質調查,成果無償提供整裝勘查使用;其次,安排企業不願意冒風險的項目,完成預查或普查後,基金按程序推出。一個原則是,凡是能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企業願意投資的,地勘基金不再介入。

    激活市場,各類主體各顯其能

    地勘單位是地質找礦事業的“細胞”。細胞“活”,則找礦事業興。

    雲南省充分發揮了國有地勘單位找礦主力軍作用。雲南有地礦、有色、核工業等9個部門、4萬餘人的地勘隊伍。省優選21個成礦條件好、找礦潛力大的區域作為整裝勘查區,每個整裝勘查區綜合考慮掌握地質資料程度、擁有礦業權和工作經驗等情況,優選整裝勘查主體承擔勘查任務。在21個整裝勘查區中,15個是地勘單位作勘查主體(也包括民營和國有礦山企業的勘查單位)。這是對地勘單位技術成果、水平的肯定,是符合找礦規律的作法。

    雲南省採取“放權、鬆綁、搞活”措施,如配置礦權、創新探礦權管理、重獎有功人員等,激發地勘單位活力。探礦權是商業性礦産勘查的起點,三年找礦行動中,雲南根據需要,以一定的額度配置探礦權給地勘單位,共配置了29個探礦權。此外,對整裝勘查區空白區探礦權出讓採取申請有償出讓、掛牌出讓兩種方式。符合整裝勘查要求條件的申請人,可以申請有償出讓;對整裝勘查區非主攻礦種勘查項目以市場競爭方式出讓。整裝勘查區內有找礦潛力的空白區,原則上由現有勘查主體優先登記。

    礦業權制度的確立,為我國礦産勘查主體和投資主體分離提供了制度基礎,也為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礦業領域提供了可能。雲南另一個大的舉措是,對社會資金進入礦産勘查領域的,切實保障權益,監管和服務並舉,從機制上保障了找礦的活力。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明確,誰投資誰收益。民營企業投資,找到再大的礦,都是自己的權益,政府不能收回。

    其次,實施 “五統一”的推進措施。雲南一度經歷了找礦熱潮,全省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的1/3面積被探礦權覆蓋,已出讓探礦權5000個,這次找礦突破的重點地區集中在已有探礦權區和老礦區外圍。專家介紹,在雲南一個整裝勘查區可能有十幾個、二十幾個民營探礦權,全部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統一找礦思路、統一勘查方法、統一工作進度、統一預算標準、統一質量要求”實施整裝勘查。同時,對工作不力、不按五統一要求推進整裝勘查的礦業權人,責令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依法進行探礦權整合或登出。

    北衙金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就是實施五統一的典範。這個整裝勘查區內原有30多個探礦權和採礦權。這些礦業權人間雖同在一個大的地質構造單元上找礦,但互相之間並無多少溝通,更缺少技術上的交流。三年找礦行動計劃後,雲南省堅持“五統一”原則組織找礦工作,同時按照分層次安排詳查、普查、異常查證及面積性工作的技術路線,重點推進北衙勘查區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詳查工作,從而實現了找礦的快速重大突破。

    雲南對一些大的礦業企業如雲錫集團、雲銅集團、雲南冶金等,則圍繞其生産基地周邊,由企業自身來做地質勘查工作,如雲錫集團每年在外圍深部找礦,可增加5萬噸資源儲量。

    地質找礦是一項探索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工作,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雲南在發揮專家作用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組建了地質找礦專家委員會,聘請102位專家負責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評估、論證、監審;每個整裝勘查區確立1名技術總監。每個專家對3個整裝勘查區予以長期關注,在一些地區的找礦突破中發揮了關鍵性指導作用。

    在雲南找礦行動中,礦業權人本身對找礦工作了解程度千差萬別,好多探礦權人不知道物探、化探對找礦有用。為此,雲南省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組論證,對認為需要做地面磁法工作的地區,完成後免費提供給礦業權人,礦業權人據此佈置打鑽,找礦效果非常好。

    收穫果實,目光投向遠方

    雲南三年找礦行動,碩果纍纍。通過3年努力,在預定的10個找礦目標礦種中,6個超額完成,2個完成,2個基本完成,為實現更長遠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3年完成新增資源量:銅(鉬)824萬噸,鉛鋅1361萬噸,金292噸,鎢63萬噸,錫52萬噸,銀4924噸,鐵礦石20億噸,鋁土礦2億噸,煤38億噸,磷礦石6.9億噸。

    評價了4個超大型礦床和22個大型礦床。其中普朗銅礦區3年新增銅資源量518萬噸、鉛鋅69萬噸、鉬25萬噸,累計探明銅資源量達825萬噸;鶴慶北衙金礦區,3年新增金資源量152噸,同時探明銀3031噸、銅25萬噸、鐵礦石6300萬噸;鎮康蘆子園鉛鋅礦區,3年新增鉛鋅資源量262萬噸;麻栗坡鎢礦區,新增鎢資源量48萬噸。

    雲南找礦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省國土資源廳、省地質調查局的專家認識到,找礦突破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地勘單位體制走向市場化的一次行動,其運行機制必然有別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找礦機制,需要繼續落實、深化地質找礦新機制來促進找礦。他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現實中的問題,比如整裝勘查區的突破路徑、基金如何發揮更好更大作用、如何採取更實際的措施調動各方積極性、怎樣改變基礎地質工作薄弱等,他們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相關鏈結
· 福建省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 獲全國地質科技獎
· 國土資源部對下一步找礦突破工作做出五大部署
·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第一階段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 徐紹史:堅持改革創新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 找礦開發雙突破 青海省將重點實施資源轉換工程
· 徐紹史:地質調查要為找礦突破做好全方位支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