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童明康赴四川蘆山地震災區指導文物搶救保護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0日 21時13分   來源:文物局網站

    5月5日至8日,受國家文物局黨組和勵小捷局長委託,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童明康率隊深入四川蘆山“4.20”地震重災區,慰問看望受災文博單位的幹部職工,實地調查、評估文物受損情況,組織召開專家論證評估會,指導震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北京國文琰文物保護髮展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等有關單位專家,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瓊等陪同調查。

    童明康一行先後實地考察了高頤墓闕及石刻、平襄樓、樊敏碑闕及石刻、王暉石棺及石刻、觀音閣、蘆山青龍寺大殿、名山文廟、邛崍石塔寺石塔、蒲江石窟—飛仙閣摩崖造像、洪雅修文塔、曾家園、丹棱白塔、三蘇祠、柯培德舊居、明德中學、石塔寺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16處重要古建築和近現代文物建築受損情況,查看了雅安市博物館、蘆山縣博物館、蒙山茶史博物館、紅軍長征紀念館等館舍及館藏文物受損情況,檢查了各文博單位安全與消防設施損毀情況,評估文物受損程度,連夜開會部署、指導開展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專項規劃編制等震後搶救工作。

    據了解,此次“4·20”蘆山地震給雅安等21個縣(市、區)文物帶來較大的損失,共有266處文物保護單位受損,其中包括高頤墓闕及石刻等24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7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文物點;另有349件(套)可移動文物受損,24處博物館、文管所館舍設施受損。從文物受損程度來看,嚴重受損佔7%,一般受損佔46%,輕微受損佔4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已搶救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在此次地震中普遍經受住了考驗,如:位於震中的龍門鄉青龍寺大殿和蘆山平襄樓、樊敏闕及石刻、滎經開善寺大殿、寶興鄧池溝天主教堂、漢源清溪文廟等文物保護單位均未發生大的險情。龍門鄉青龍寺、蘆山平襄樓及雅安市博物館等,還成為當地群眾緊急避難的重要場所。館藏文物受損的數量和程度相對較小。此外,受地震波及,阿壩等13個市(州)還有96處不可移動文物、部分博物館文管所館舍及館藏文物也不同程度受損。

    在災情調查過程中,童明康代表國家文物局黨組和勵小捷局長對連續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四川省各級文物部門和廣大文物工作者表示親切慰問。他指出,災害發生後,省、市、縣各級文博系統幹部職工反應迅速,應對得當,措施科學,第一時間趕赴重災區,及時了解文物損毀情況上報,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行動,開展自救,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應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令人欣慰的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已搶救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在此次地震中普遍經受住了考驗,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肯定。下一步工作中,四川省文物部門應按照中央相關要求,在四川省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繼續發揮“5·12”汶川特大地震文物搶救保護工作精神,抓緊開展文物災情評估、災後文物保護專項規劃編制、保護方案制定、保護工程實施等一系列工作,高效有序推進震後各項搶救保護工作。國家文物局將積極組織、協調國內文物保護專家力量和技術單位,在規劃方案編制、論證、工程檢查驗收等各方面,提供政策指導、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與災區人民和文物幹部職工一起,共同努力,確保震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要嚴格遵守文物保護原則,確保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同時,還應特別注意統籌考慮文物搶救保護工程與日後展示利用工作的關係,使文物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充分發揮文化遺産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作用。(文 博)

 
 
 相關鏈結
·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到四川邛崍查看文物災情
· 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調研新疆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 童明康: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豐富世遺價值和類型
· 第7屆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召開 童明康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