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文化部長蔡武:搭建海內外文化産業合作交流平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7日 14時14分   來源:文化部網站

    由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 5月17日至20日在深圳舉行。一直以來,文化部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對深圳文博會這一品牌性文化産業展會給予了大力支持。第九屆深圳文博會開幕前夕,記者就本屆文博會的舉辦以及文化産業有關政策舉措等採訪了深圳文博會組委會主任、文化部部長蔡武。

    記者:黨的十八大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文化部等部門主辦的第九屆深圳文博會舉行有何特殊意義?

    蔡武:一直以來,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內在規律,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和新一屆中央政府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五位一體”戰略佈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實現文化強國夢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國家“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文化部等多部門聯合舉辦第九屆深圳文博會有著重要意義,體現了“雙輪驅動”發展思路下,國家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推動其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決策部署。經過10年的培育和發展,深圳文博會已成長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産業展會。相信本屆深圳文博會能夠在發揮“內引外聯”作用、進一步促進和帶動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再次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記者:深圳文博會作為品牌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可以説屆屆有特色、年年有提高。請問本屆展會較之以往各屆有哪些亮點、特色?

    蔡武:的確,按照“把深圳文博會辦成國際知名品牌”的打造和建設思路,深圳文博會專業化顯著、市場化突出、國際化鮮明,已成為展示我國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好窗口,海內外文化産業界實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好平臺。第九屆深圳文博會作為繼往開來的一屆,在堅持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同時又有一些新亮點。

    第一,貿易主題更加突出。本屆深圳文博會招商招展堅持“交易為王”原則,重點選擇市場前景好、産業化程度高、能夠促成交易特別是合同交易的內容,進一步完善促進交易配套服務,搭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採購和投融資平臺。本屆深圳文博會加強了對海外採購商參展前的需求統計分析,為客商擬訂個性化、專業化的採購服務方案,增強海外採購商參會的實效性。

    第二,參展規模明顯擴大。本屆深圳文博會共有2118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比上一屆增加190個,海外招商邀請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16097名採購商。在“優中選精”組展原則下,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産業領軍企業參展,主展館龍頭企業參展比例為64%、特裝展位達93%。本屆深圳文博會還首次明確提出將海外展區比例提高到10%以上,海外展區面積達展會總場館面積的13.7%。

    第三,文化新業態集中亮相。本屆深圳文博會首次設立了文化旅遊館,並在文化産業綜合館新設文化新業態展區,將集中展示16家首批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落實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發展文化科技産業的最新成果、政策和發展規劃,更加突出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遊、文化與金融快速融合的産業發展趨勢。

    第四,節儉環保與優化服務統籌兼顧。本屆深圳文博會堅持節儉辦會、環保辦會,不舉辦大型開幕式,展館佈置簡約大方、低碳環保,嘉賓接待嚴格從簡,一切服務於展會的實際成效。與此同時,本屆深圳文博會在優化展會服務、提升展館管理和服務禮儀專業化水平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説,本屆深圳文博會做到了節儉環保與優化服務“兩手抓”“兩加強”。

    記者:獲評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的文化企業和相關單位展區,是每屆深圳文博會上的特色展區。文化部已經授牌和命名的幾批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目前運轉和經營情況如何?

    蔡武: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對推動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顯著的孵化培育、集成提高和輻射帶動作用。

    近些年,文化部十分重視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建設工作,自2004年以來,先後命名了4批共15家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試驗)園區和5批共269家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這些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總體發展態勢良好,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充分顯示了基地(園區)的規模效應和孵化功能,已成為文化産業的重要載體和行業領軍,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文化産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截至2012年底,15個國家級文化産業園區聚集各類文化企業9377家,園區內文化企業實現總收入1774億元,實現總利潤367億元。與2011年相比,園區內企業總收入、總利潤分別增長33.1%、43.6%,增長勢頭強勁。文化部命名的269家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2012年實現企業總收入2449億元,實現企業總利潤388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6.3%、40.8%,保持較快增長。

    記者:據統計,深圳文博會的總交易額已經超過5000億元。這一數字在見證深圳文博會成長的同時,是否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文化産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蔡武:交易額一方面體現了深圳文博會的舉辦成效,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我國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勢頭。近年來,在強勁的市場需求支撐、文化與科技融合、社會資本廣泛支持和各級黨委、政府重視下,我國文化産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一是總量規模穩步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據統計,中國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從2004年的3100億元(佔GDP的1.94%)增長到2011年的13479億元(佔GDP的2.85%),增加值現價年均增速23.35%,高於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約6.6個百分點。各地文化産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大多數地方文化産業增長速度高於整體經濟增長速度。

    二是骨幹企業不斷壯大,在行業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日益顯現。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型文化企業和集團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文化産業的領航者。截至2012年底,在中國國內發行上市的文化企業共計77家,總市值已超過2000億元。

    三是新興産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産業發展的新亮點。網絡、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網絡遊戲等新興文化産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産業發展新亮點。動漫産業産值自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率超過40%。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新和功能拓展,互聯網和移動網絡遊戲類型日趨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2年達601.2億元,同比增長28.3%,其中移動網絡遊戲市場規模為65.1億元,同比增長68.2%,顯示出強勁增長勢頭。

    四是文化産業投資和文化資源開發持續升溫,文化産業集群不斷形成。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下,大量資本和人力資源涌入文化領域。2012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2011年回落3.4個百分點的情況下,文化體育娛樂業的投資增速上升16個百分點達到36.2%。

    五是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以2012年為例,在國內進出口貿易受到較大衝擊的情況下,文化産品出口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全年文化産品出口額為2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3%,高於同期總體出口增速8.4個百分點。文化産品出口市場結構得到優化,部分企業開始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競爭。

    記者:文化部作為全國文化産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規範引導文化産業展會健康有序發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舉措?

    蔡武:以深圳文博會為代表,不難發現,我國的文化會展業成為推動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典型門類,也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活躍市場、搭建平臺、優化産業結構、聯通海內外等的促進作用。文化部始終注重按照科學佈局、合理分工、提升內容、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的思路和原則,引導和規範文化産業展會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這些年來,結合我國文化産業展會發展實際和一些國際知名展會的成功經驗,我們認為擯棄同質化、形式化,打造特色鮮明、注重實效、優化服務的品牌展會,仍是引導和規範文化産業展會良性發展的重點工作。這需要從把握文化産業發展規律的角度出發,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會展運作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展會實際成效上開動腦筋,除了吸引核心産業門類參展交易,也應注重促進文化會展與旅遊、教育、科技、金融、商貿等的跨界合作與融合,真正打造文化産業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平臺。此外,建立健全展會評估機制,繼續完善會展評估和反饋體系,也是規範文化産業類展會良性發展的有效舉措。

    記者:您曾提出,中華文化走出去不能全都是傳統文化,還要加強當代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的傳播,增進國外民眾對當代中國文化的全面了解。您期待深圳文博會在推動我國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去方面發揮哪些作用?

    蔡武:一直以來,享譽世界的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但僅限於此遠遠不夠,中華文化走出去應體現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創新發展的鮮明特色和活力,為建設和諧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實踐證明,發展以創意為源頭、以內容為核心、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文化産業,推出體現民族原創特色、製作生産精良、文化創意突出、市場化程度高、海內外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産品和服務,能夠為中華文化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走出去提供強大引擎。以發展文化産業為抓手,能夠為傳統文化門類注入發展活力,特別是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能更好地以國際話語與世界溝通對話。

    下一步,文化部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並舉,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提升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的質量和水平,引導以商業運作方式推動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市場,逐步扭轉文化對外貿易逆差嚴重局面,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多年來,深圳文博會有效發揮了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功能。希望深圳文博會依託自身成功的運作模式和經驗,繼續提高辦會水平、優化展會服務,在推介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發揮排頭兵作用。

    記者:深圳文博會成功舉辦和不斷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是政府合力搭臺、成熟的市場化運作。面對新形勢下文化産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在處理與市場化運作之間的關係時,政府從事文化産業管理的職能將如何轉變?

    蔡武:近年來,文化部門積極探索既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客觀要求的中國特色文化産業發展道路。文化産業管理職能發生了顯著轉變,文化部門主要承擔提供公共産品、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及彌補市場缺陷的角色,改變以往在市場方面直接介入過多的“越位”和在提供公共産品及有效監管方面明顯“缺位”的現象,服務於文化産業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

    在下一步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過程中,文化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職能,打造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資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五大服務平臺,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營造發展氛圍,推動産業集聚,培育市場主體。

 
 
 相關鏈結
· 蔡武在青海省調研文化工作並召開文化工作座談會
· 文化部部長蔡武:擔當起實現中國夢的文化責任
· 文化部召開調研工作交流會 蔡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蔡武會見泰國文化部長頌塔亞·昆本及代表團一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