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張蕾:發展林下經濟 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4日 09時09分   來源:林業局網站

發展林下經濟 收穫多重效益
——訪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司長張蕾

    2012年,福建省實現林下經濟産值620億元。

    2012年,雲南省林下經濟總産值達500億元

    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林下經濟總産值達350億元。

    2012年,甘肅省實現林下經濟産值30億元以上。

    2012年,全國林下經濟産值達3601.24億元,帶動農戶4550.13萬戶,為農民人均增收453.64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林下經濟已然取得不俗成績,其發展是新型農業現代化改革的突破口之一。現階段,我國的林下經濟發展剛剛起步,沒有全面實現規模化、科技化,帶動農民發展的覆蓋面還有待不斷擴大。針對我國當前林下經濟發展的特點、問題,以及未來規劃,《經濟》雜誌專訪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司長張蕾,聽她通過眾多案例分析林下經濟的巨大潛力。

    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

    發展林下經濟,首先是在林地上。我國現有林地45.6億畝,其中集體林地27億多畝。1998年,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率先將山林承包到戶,全村人均林業收入成倍增加。隨後,福建、江西、遼寧等省先後開展林改工作,獲得了顯著的收益。200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09年,中央召開了首次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林改在全國範圍內推開。

    林地確權後,農民不僅增強了自願造林的積極性,並開始想方設法利用林地發展相關産業經濟。張蕾指出,林下經濟獲取的效益與保證森林的質量是互補的關係,“林下經濟是一種典型的良性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方式,帶來了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經營維護森林的積極性”。

    清原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長白山余脈,森林資源豐富,是遼寧的重點林業縣。2006年,該縣開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當地政府把林改的落腳點放在興林富民上,把發展林地經濟的主攻方向放在林地林下。如今,清原縣山上有紅松、雲杉等林木,林下有刺嫩芽、刺五加、人參等山野菜和中草藥材,林間還有林蛙、馬鹿、梅花鹿、野豬等養殖業。該縣農民孫安文在闊葉林下發展大葉芹200畝,年收入3萬元。另有養林蛙的農民孔令華兄妹4人,建蛙塘20個,年産商品蛙10萬隻,種植五味子150畝,林下參150畝,年收入20萬元。

    開展林下經濟帶動農戶增收的事例不勝枚舉。森林複合型經營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林地資源,又給廣大農戶帶來了收益,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張蕾指出,林下經濟不僅促進林區農民增收,還為農民帶了低門檻、勞力密集型就業,讓農民不出鄉也能致富,實現幸福指數高的綠色就業,進一步減少了大城市的壓力,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而有一批返鄉農民工還具備比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的資金積累,他們帶回了資本、技術等,為繁榮農村經濟作出貢獻。

    政府引導 示範先行

    發展林下經濟的好處已經顯而易見,農民從單純種樹變成主動承租林地,精心耕耘林下産品。要實現地區林下經濟的規模化發展,張蕾強調,迫切需要政府的引導,包括有政策、抓示範、樹典型、搞服務。

    甘肅清水縣發展林下經濟提出“挖掘資源,典型帶動,穩步擴大”的思路,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加快發展林下經濟。該縣農民馬界飛投資85萬元在自家承包的林地內,按照以草養禽、以禽促林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放養土烏雞3萬隻,建成養殖、屠宰、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養殖加工廠,年收入達110多萬元。清水縣通過大張旗鼓地總結、宣傳、推廣這一鮮活典型,在馬界飛的影響帶動下,馬界飛所在的鎮發展萬隻以上規模放養雞7戶,帶動農民分散養殖。該縣還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因勢利導,因區施策,先後試驗推廣了林菌、林禽、林草、林藥和林菜等5種立體開發模式,發展萬隻以上林下養雞戶35戶,分散養殖戶126戶,預計出欄放養雞118萬隻,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200萬元。

    政府抓好示範,還需為各個分散的農戶提供專業服務的合作組織,讓農民各顯其能,形成優勢互補。河南省欒川縣為提升林下經濟效益,著重完善經營模式,提高組織化程度。該縣引導農民通過流轉、入股的形式,成立林下種植養殖、果品和木材加工等合作組織,實行“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全縣成立涉林專業合作社69家,註冊農戶3000余戶,社員5600余人。合作社為農戶直接銷售和代理銷售農産品近2億元,有力促進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也被多地採用,企業把技術和資金帶入林業,形成了很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遼寧本溪市發展中藥材林下經濟,吸引了多家國內領先醫藥企業進駐,進行林下種植和再加工,增加了産品的科技含量和産業附加值。

    張蕾指出,發展林下經濟需要市場培育,因地制宜制定規劃,逐漸形成獨立的品牌。

    政策支撐 資金扶持

    人工造林除了收效週期長,還有高額的林木養護費用。據了解,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生態護林員每個月工資在450元-650元之間,按北京1.3萬護林員計算,全北京護林員一年費用達600萬-800多萬元,還有每年近27億元的林木養護費。發展林下經濟也需要資金支持。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林改以來,各地積極探索金融保險支持,不斷落實包括林權抵押貸款、貼息、保險等相關扶持政策,借鑒農業互助貸款和小額貸款的形式,引進金融和社會資金,帶動農戶發展。

    甘肅省清水縣通過引進企業,讓公司與農民簽訂造林合同的做法,近兩年已投資750萬元,造林3萬畝,涉及的造林戶當年獲得勞務費、苗木補貼336萬元,人均獲得勞務費及苗木補貼150.7元,人均每年可獲得管護、撫育費67.4元。該縣農行和信用聯社還為183戶農民辦理林權抵押貸款688萬元,解決了發展林業和林下經濟融資難的問題。縣財政拿出1200萬元,對農戶栽植核桃、蘋果每畝補助80元。草川鄉政府對農戶每種1畝林下中藥材給予50元的補貼,對規模較大的種植戶,協調落實3萬-5萬元的銀行貸款。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服務和資金扶持,有效地破解了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難題。

    據了解,廣西、遼寧、福建、吉林、江西、湖南等16個省區市專門出臺了關於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全面部署,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發展。廣西從去年底就設立了6000萬元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著力打造50個林下經濟示範縣(林場),進一步推進廣西林下經濟的發展,實現“千萬農民千元增收”。福建省財政自2013年起連續3年,計劃每年安排3000萬元對林下經濟發展予以補助,市、縣(區)財政同期要安排資金對林下經濟發展予以扶持。

    張蕾考察了全國許多地區發展林下經濟的實例,她告訴記者,發展林下經濟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學選好突破口。張蕾總結,發展林下經濟的焦點在於如何進行林下經濟開發,實現良性發展,既需要合理的規劃,更需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政府政策、典型示範帶動,以及財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導。(記者 毛麗冰) 

 
 
 相關鏈結
· 甘肅省將從今年起每年投入1000萬元扶持林下經濟
· “林下經濟與低碳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辦
· 林下經濟與低碳發展戰略研討會舉行 趙樹叢講話
· 雲南省提出:加快發展林下經濟 提高林地利用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