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教育部:我國特殊教育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11日 18時09分   來源:教育部網站

    特殊教育,承載著培養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重任;

    特殊教育,發揮著促進殘疾兒童自立、自強的作用;

    特殊教育,培育著實現殘疾兒童成長、成才的希望。

    “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特殊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八大任務之一,要求各級政府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特殊教育的支持與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特殊教育體系的建設日益完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穩步提升。

    截至2012年,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共有1853所,在校殘疾學生37.88萬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4.37萬名。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更多殘疾兒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與普通孩子一樣,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全面發展。

    擴大資源保障殘疾孩子的入學夢

    黨的十七大提出“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要求“支持特殊教育”。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關心殘疾兒童少年的成長。

    2008年,國家啟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項目。四年裏,中央和地方累計投入54個多億,在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

    與此同時,中央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不斷增加,從2008年的1500萬元增加至2012年的5000萬元,累計投入1.2億元,持續支持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為了進一步減輕殘疾學生家庭的負擔,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受教育階段的學習,國家還建立了從幼兒園到高等院校的殘疾學生資助體系。重慶市特教中心主任李龍梅介紹説,該校學生每學期免除學雜費小學生410元,初中生590元,免除課本費小學生120元,初中生150元,每個學生同時享有每月400元生活費和每年800元住宿費補貼;全校每年累計投入1440080元,平均每生6100多元。

    為了規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國家出臺了《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規模、學校佈局、專用教室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進一步加強了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康復儀器設備標準化建設,保障特殊教育教學活動科學、有效地開展。

    2012年,國家特殊教育學校二期建設項目開始實施,平均每個高等院校5000萬元、每個中等學校3000萬元的投入,重點支持60個高等特殊師範教育、殘疾人高等教育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辦學規模。

    隨著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特殊教育學校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走進學校接受特殊教育的殘疾孩子的類別在不斷拓展。北京市西城區培智中心學校、河北省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等很多特殊教育學校中,在讀殘疾學生已經從視力、聽力、智力殘疾擴展到孤獨症、腦癱、多重殘疾等。殘疾相對較重的學生主要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北京市西城區培智中心學校七班學生紅紅的媽媽看到孩子在特教學校接受教育後激動地説:“真的特別感恩學校以及老師們!正是老師們的辛勤付出,無私奉獻,換來了我女兒對於學習的興趣,對於生活的自信,也使我們家庭少了一份後顧之憂,充滿了信心!”

    “隨班就讀是我國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據我國國情探索出的實施融合教育的一種形式”,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鄧猛教授説。隨班就讀不僅有利於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更有利於他們獲得適應社會的基本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為了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同樣能夠“上好學”,浙江省的許多普通中小學建起了配備有特殊教具、學具、康復訓練設備和圖書資料的資源教室,連續三年有8名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配有1名資源教師。寧波市達敏學校積極發揮特殊教育學校骨幹作用,為所在的海曙區乃至整個寧波市的隨班就讀提供巡迴指導、教師培訓等服務,發揮著專業支持作用。實質上,每一個特殊教育學校就是當地特殊教育的指導中心、資源中心和師資培訓中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彭霞光副研究員表示,我國開展的隨班就讀,不僅使殘障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同一間教室中學習,更為殘疾孩子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和科學的康復訓練。

    如今,我國已經有一半多的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據統計,2012年殘疾學生在校數為37.88萬,其中小學、初中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在校生為19.98萬人,佔52.74%。

    上海、北京、天津和江蘇部分地區等地先後提出對殘疾學生教育“零拒絕”,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創造條件,擴大殘疾孩子受教育機會,不得拒收殘疾孩子,對於因身體條件無法到校就讀的學生,還採取送教上門方式保障他們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北京市海淀區培智中心學校于文校長説,“我們學校堅持送教上門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我們加強了送教的工作,現在學校有10名專職教師負責送教上門,這些老師並不坐班,但常年走鄉串戶,進入殘疾孩子家庭,為每個孩子提供每週 1-2次送教服務,讓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在家就能接受文化教育、康復和社會適應訓練。”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本上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送教上門和家庭、社區教育為補充的中國特殊教育發展格局。

    “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道路,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融合教育之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能夠有效地保障殘疾孩子受教育的權利,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我國特殊教育專家顧定倩這樣評價。

    提高質量滿足殘疾孩子的求知夢

    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保障,也是幫助殘疾孩子實現求知夢的前提。

    據了解,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等52所高校設置了特殊教育(師範類)專業,培養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此外,陜西師範大學等169所師範院校也普遍開設了特殊教育課程,培養師範生具有指導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能力。

    2010年起,教育部將特教教師培訓全面納入“國培計劃”統籌實施,並與中國殘聯合作,共同委託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舉辦了多期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骨幹教師和教研員的培訓班。

    2012年9月,《關於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正式出臺。教育部、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和人社部等部委對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做出全面部署,就特教教師建設規劃、條件準入、培養培訓、教師管理、落實待遇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教育部頒布的教師專業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了解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優化特教師資隊伍結構,並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上海市率先提出了特教教師“雙證”制度,特教教師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證書和地方性的特殊教育崗位證書;新疆將特教師資培養納入師範生免費計劃;天津市率先在市教研室設立特殊教育研究室,負責全市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的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

    更多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參與,更多特殊教育研究團隊的支撐,使得我國的特殊教育教學創新不斷、改革不斷,探索著更加適合殘疾兒童成長、發展的教學方式。

    作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上海市政府積極探索並完善“醫教結合”的支持保障體系,開展“醫教結合”專業隊伍建設,建立特殊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形成殘疾兒童發現、診斷、評估、轉介、安置運行機制,入學以後對殘疾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醫學評估和教育評估,相關部門共同為每個殘疾兒童提供全程服務。

    特殊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努力探索適合每一個殘疾學生發展需要的教育。教育部頒布的《盲、聾、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方案》,根據殘疾兒童身心特性和教育規律,重新構建了適合殘疾學生的課程體系。2011年,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特殊教育委員會成立,匯聚國內教育學、心理學、康複學等方面的頂尖專家,統籌協調指導特殊教育的課程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

    為了更好地實施融合教育,北京市建立了“雙學籍”制度,每名特教學校學生每月至少半天到普通學校參加教育活動,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根據需要定期到特教學校接受特殊教育和康復輔助訓練。“雙學籍制度,使特教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優勢形成互補,能更好地滿足殘疾學生個性化的康復訓練和融合教育的需求”,人民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鄭瑞芳這樣評價。

    特殊教育學校普遍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民主開放的辦學思路讓特殊教育形成了學生、家長、教師、專家等多方互動,共同探索適合殘疾兒童教育方式的良好氛圍。北京市宣武培智學校九班學生童童媽媽説,“我們家長委員會不僅參與確定學生安置方式、制定教學計劃、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而且作為志願者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支持”。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學校與家長的互動合作,使得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等各種形式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滿足著殘疾孩子的求知夢。

    構建體系助力殘疾孩子的發展夢

    國家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導、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2009年,國務院轉發教育部、發改委、民政部、人社部、財政部、衛生部、中央編辦和中國殘聯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對構建包含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含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

    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青少年的身影出現在各級各類學校,從3歲小寶寶,到18歲甚至年齡更大的殘疾青年,都可以在完整的教育體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實現自己的求學夢、發展夢。

    近年來,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和福利機構普遍開辦了殘疾兒童幼兒園(班),開展了早期教育與康復,很多地方的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隨園就讀,還有一些地方建立了獨立的殘疾兒童幼兒園。

    北京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王燕華介紹,目前,該園共有28名殘疾孩子隨園就讀,殘疾類型包括孤獨症、唐氏綜合症、聽障、肢殘、多重障礙等。

    高中階段的特殊教育,以職業教育為主,為殘疾學生架起了升學和就業的橋梁。據有關方面調查,我國有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52所,在校殘疾學生10442人。這些學校開設了一大批適應殘疾人身心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的特色專業,包括服裝設計及工藝、藝術設計、針灸推拿學、音樂學、繪畫學、裝潢廣告設計等,培養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擁有一技之長。

    視障學生戴俊林在山東省特教中專學校學習了針灸推拿專業,畢業後回家鄉創辦了自己的盲人按摩店,如今四家連鎖店已經安置40多名盲人就業,在臨沂甚至山東省都小有名氣。

    截至2012年,我國設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6個,在校生7043人。江蘇省南京聾人高級中學校長陳金友介紹,他們學校成立21年來,始終注重塑造殘疾學生健全人格,突出功能補償和潛能開發,近3年有221名學生考入高校,實現了高考錄取率100%。

    每年高考,各地都為殘疾考生提供人性化服務,創設無障礙考試環境。例如,為重度視障考生印製大字號考卷,允許聽障考生攜帶助聽器參加考試,為重度肢體殘疾考生設置特殊考場等。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高校不得以不具備辦學條件或不符合培養要求為由,拒收確能進行所報專業學習的殘疾考生。同時,為有利於殘疾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並更好的就業,提出了專業選擇的指導性意見。

    據統計,2010至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殘疾學生錄取率為81.9%,高於近3年全國平均錄取率約10個百分點。目前,我國300多所高校中都有在讀的殘疾學生,其中本科院校佔到1/3。針對殘疾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這些高校都會制定特殊的培養方案,並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盡可能予以相應照顧,保障了殘疾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另外,國家批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等18個殘疾人高等教育學院(係、班),採取單獨考試單獨招生的方式,為視力殘疾和聽力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開闢專門通道。

    為保障殘疾人就業,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殘疾人就業條例》,鼓勵殘疾人就業政策普遍落實到位。教育部將殘疾大學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點,採取發放就職補貼、組織專場招聘會、重點推薦和鼓勵兜底就業等舉措促進殘疾大學畢業生就業,人社部和中國殘聯積極推動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提供崗前培訓、崗中輔導、崗後跟蹤等就業支持服務,用人單位積極奉獻愛心、提供專崗專職招收殘疾大學生,最大限度實現殘疾大學生就業。2010至2012年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高校殘疾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2.6%、82.1%、83.3%(截至當年9月1日),均高於全國總體水平(76.6%、77.8%、78.1%)。

    這些學有所成的殘疾學生不僅是在校大學生們的精神楷模,而且畢業後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中就業或自主創業。在全社會的關愛下,殘疾學生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現著他們的發展夢。

    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不久,我國將啟動實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計劃》,聚焦解決實名登記的8萬名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以“一人一案”的原則,通過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幫助殘疾兒童接受教育,並解決特殊教育發展相關條件保障問題,實現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目標。我國特殊教育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鏈結
· 江西定向培養4596名農村教師 包含特殊教育師資
· 遼寧省下發用於特殊教育學生生活補助的財政資金
· 遼寧:65所特殊教育學校每所至少有一個專用教室
· 教育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1月1日起施行
· 吉林省各級殘聯紮實推進特殊教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