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要“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近年來,國家公務員局按照試點先行、總結經驗、典型示範、形成制度的基本思路,大力推動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向前發展。各地區各部門也在健全制度、設置指標、創新方式方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有些地方對開展平時考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過多地看到平時考核的困難,態度不夠積極。那麼,應該如何認識平時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怎樣才能做好這項工作?中國組織人事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公務員局副局長吳雲華。
記者:目前我國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進展情況如何?
吳雲華:考核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平時考核又是難題中的難題,是難上加難的工作。國家公務員局近年來始終將推進平時考核工作作為重點,2011年至今,先後召開了全國性的考核工作經驗交流會、考核工作聯絡點座談會、考核聯絡點理論研討會、平時考核工作經驗交流會,一年一個目標努力推進。目前,平時考核工作在推廣面上有顯著成效,全國各地區各系統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這項工作,公務員考核工作已經確立了正確的理念,總結出了有效的路徑和方式方法,走上了破解難題的正確道路。一套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公務員平時考核的制度、體制、機制逐步形成。
記者:應該怎樣認識平時考核工作在公務員管理中的功能與作用?
吳雲華:平時考核是公務員隊伍建設之基、管理之基,在公務員管理工作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根本性作用。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平時考核主要有五大功能作用。
抓考核就是抓隊伍建設。公務員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要求提出後,通過平時考核細化到指標裏、具體到每個公務員身上,從紙上、墻上真正落實到地上、行動上。
抓考核就是抓管理,抓平時考核就是抓日常管理。管理最忌籠統虛化,看似對誰都管用的,實則對誰都不管用;看似嚴格嚴肅的,實際很難落實。平時考核通過目標管理、責任制、過程管理等手段建立了具體、科學的管理機制,實現了看得見、摸得著、能落實的管理,做到“一本清楚賬,庸懶無處藏,好壞不一樣,正氣得弘揚”。
抓考核就是抓導向。平時考核將考核這一指揮棒、風向標具體化、指標化,既通過指標體現導向,又通過指標內涵體現導向,這種導向既是清晰明確的,又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
抓考核就是抓落實。抓落實從來都是大問題,抓考核是抓落實的實實在在的抓手,年初分解任務,制定指標;公務員每天記錄工作情況,每週每月小結;領導每週檢查,每月每季度審核評價,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這是抓落實的最好機制,也是抓落實的責任制。
抓考核就是抓培養。與以往籠統、泛化、説教式的教育方式相比,平時考核是在看清公務員的基礎上,一對一地進行交流反饋、有的放矢地制定培養計劃,使教育培養易接受、更具實效。可以説,平時考核是調動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創造性的強大推力。我們要通過抓好平時考核,將中央的精神落到實處,將人民的期盼落到實處,將各項具體工作落到實處。
記者:提起平時考核,聽到最多的字眼就是“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難?
吳雲華:公務員考核工作開展十多年來,已經逐步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發展的突出問題。大家覺得平時考核工作很難,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理念不清,研究不夠。對為什麼做這項工作,如何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沒有深入的思考;對這項工作的現狀、問題、難點是什麼,怎麼做好這項工作,沒有系統的認識,導致認識簡單、工作盲目,成效不大。
二是沒有適應客觀環境的巨大變化。公務員管理制度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必須適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這一經濟基礎的變化,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實現科學發展。那種説教式的、靠個人覺悟的管理方式和靠發文件、發講話、提要求的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公務員隊伍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正説明了這一點。因此,必須轉思想、轉理念、轉方式、轉方法,適應新環境、新變化、新形勢、新任務。
三是受到舊的傳統、習慣的束縛。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和為貴”、“老好人”思想。不願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因此産生了平均主義、大鍋飯、庸懶渙散等頑疾,阻礙了平時考核工作的發展。
記者:那麼,怎樣才能確保做好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
吳雲華:楊士秋副部長在4月16日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明確指出,“對公務員管理部門而言,平時考核不抓就是失職”。要推動平時考核工作科學發展,公務員管理部門重點要做到四個方面:
一是責任。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做好平時考核工作的基礎。平時考核工作推行難、任務重,對工作沒有責任心,就做不到、做不好。
二是認真。認真是做好平時考核工作的關鍵。認真,平時考核工作就能做、能做好;不認真就會走形式、做不好。
三是堅持。堅持是做好平時考核工作的保障。堅持不懈、毫不動搖,平時考核工作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是創新。創新是做好平時考核工作的動力。量化考核、目標管理等是舶來品,被證實符合市場經濟實際、有效管用,我們要認真學習。但是,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必須圍繞“管用”這一原則,不斷總結、調整和創新,力求解決我們的問題,增強活力、效果和生命力。(楊曉冬)